-
居廉 海棠蜜蜂图扇页 清同治八年(1869) 纸本设色 18×52cm 款识:荩臣一兄大人雅正,己巳四月,居廉。 印鉴:古泉(白文) 此画设色淡雅,笔法轻松流畅,运用“撞水撞粉”技法表现花卉,将植物处于岭南地区湿润气候环境下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工写结合的画法使画面张弛有度,清新雅致。

-
陈师曾 浅红低巫图扇页 民国 纸本设色 25×53cm 款识:浅红低亚麦初肥,近水穿林款款飞。堕溷太迟添小劫,帽檐香压折枝归。洞天无地海扬尘,欲访仙源万里津。不许桃花自开落,当年愁杀避秦人。昨夜东风剠鬓过,苦将泪眼看恒河。鸣禽只管嘀春散,留得空枝结恨多。觭庵。 印鉴:觭庵(朱文) 此图是花鸟画折枝构图的典型作品,画桃花不见全株,仅折取几枝入画,设色清丽,用笔娴熟浑厚,构图舒朗,彰显开合对比之趣,左下部分的折枝桃花与右上角题款呈对角线分割扇面,使画面达成微妙的视觉均衡,画家精湛的构图能力可见一斑。

-
雷悦 玉壶买春图扇页 民国十三年(1924) 纸本设色 17.5×53cm 款识:玉壶买春。紫棠先生法家教之,甲子午月,雷悦。 印鉴:雷(朱文),悦(白文)

-
师妙萤 牡丹图扇页 清 纸本设色 16×51cm 款识:霱裳师妙萤。

-
包世臣 松竹牡丹图扇页 清 纸本设色 19×53cm 款识:书城大兄属画,倦翁包世臣。 印鉴:小倦游阁(朱文),水晶如意玉连环室(朱文) 此扇面画松、竹、牡丹,构图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松树勾勒点染,干湿笔并用,花卉以没骨法直接画成,竹为双勾画法,山石皴擦点染,逸笔草草。设色温润淡雅,笔法劲健,自然天趣尽显于纸上。

-
孙铁州 花鸟扇页 清 纸本设色 18.5×53cm 款识:法道复先生意,铁州。 印鉴:孙(朱文) 此图的石榴花、叶用笔干脆轻快,不见复笔,石榴花点染时笔头蘸色略浓稠,以形成质感的区别,而更有重量感的石榴却以水分极多的湿笔草草画成,再以淡色描绘枝头的禽鸟,从而构成了画面中笔触与质感的对比趣味。作品笔法灵动,墨色淋漓,一气呵成,显示出画家高超的绘画手法。

-
刘侗寿 拂暑图扇页 清 纸本设色 23.6×24.5cm 款识:和鸾贤壻拂暑,侗寿。 印鉴:侗寿印(白文) 此图写生感强,画一只蝉扶柳枝而上,而柳叶因枝干负重而随之震荡。画家用灵动的用笔表现出柳叶飘荡的动势,场景生趣盎然,盛夏的气息扑面而来。 刘侗寿(生卒年不详),字仲青,湖南衡阳人。工山水、花卉,遒劲有致。

-
齐白石 苇雁图扇页 民国 纸本设色 17.8×44cm 款识:仙谱九弟世大人正,小兄璜。 印鉴:璜(白文) 此图笔墨老辣朴拙,用笔以铺毫为主,中锋侧锋灵活运用,仅雁头、雁足略施淡色加以勾勒,极见神韵,可见作者对所画对象生长特征已了然于胸。雁身墨色层次丰富,表现出蓬松的羽毛质感,作品自然有生趣。

-
汤熊 苇雁图扇页 清 绢本设色 24.6×25.5cm 款识:尧衢都转大人钧政,钱塘汤熊。 印鉴:西侯(白文) 画中大雁结伴于岸边饮水嬉戏,场景饶有野趣。全图笔墨工致,水面以勾勒笔法绘出波纹,坡岸以淡墨进行大笔触晕染,苇雁用没骨法表现,大雁造型准确,省略了羽毛的细节表现,化繁为简,着重于大雁神态与动势的描绘,显示出画家独特的观察视角,富有装饰性趣味。

-
符铸 菊石图扇页 民国 绢本设色 23.9×24.5cm 款识:幽华瘦石,古色斑斓,昔见孟丽堂本,令人叹绝。铁年。 印鉴:铁道人(白文)

-
张熊 花卉图扇页 清穆宗同治三年 纸本设色 17.7×51.8cm 款识:嘉予一兄大人雅属,甲子秋八月,子祥张熊 。 印鉴:熊(朱文) 此图色、墨明净,富有层次,轮廓勾染严谨,叶子以多笔画成,在第一笔墨迹未干时继续出笔,以达到湿度的统一,细看依然可见笔触停顿导致的墨迹变化,作品归于写意与没骨一类,呈现出一种精致的画面气质。

-
陈半丁 夹竹桃图扇页 民国二十年(1931) 纸本设色 20.3×54.3cm 款识:名花谕岭至,婀娜自成阴。不分芳春色,犹余晚岁心。绛分疏翠小,青入嫩红深。本识仙源种,无妨共入林。辛未夏六月,陈年。 印鉴:陈年之印(白文),半丁(朱文),未老心先懒(白文) 此画构图洗练巧妙,所画夹竹桃从扇面右侧斜势生出,有意避让出题款位置,达到画面构图的均衡,可谓别具匠心,可以看出画家精湛的笔墨表现力,整幅画大多为一笔画成,并无复笔,设色淡逸清丽,笔墨放恣,体现出文人画逸笔草草的韵味,是值得反复寻味的佳作。

-
周星誉 佛手图扇页 清光绪十年(1884) 纸本设色 17×49.7cm 款识:凌波渺然,亦佛亦仙,请与尔同参一指之禅。甲申闰月,拟芳草堂设色,应杞山一兄大人属正,弟周星誉。 印鉴:昀叔(朱文)

-
陈师曾 梅石图扇页 民国 纸本设色 17.6×51cm 款识:藕塘先生雅属,陈衡恪于京师。 印鉴:陈衡之印(白文) 此图构图简约,以粗笔画梅、石,笔墨朴拙浑厚,精气神十足,彰显画家豪迈豁达的性情。

-
尹金阳 墨梅图扇页 尹金阳 墨梅图扇页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纸本水墨 17.6×50cm 款识:纫弥仁兄雅鉴,尹金阳时年七十有三。 印鉴:尹氏(朱文),金阳(白文)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纸本水墨 17.6×50cm 款识:纫弥仁兄雅鉴,尹金阳时年七十有三。 印鉴:尹氏(朱文),金阳(白文) 尹金阳(1835-1919),字和伯,号和光老人,湖南湘潭人。工画花卉草虫,学元人,缜密工雅,有冷逸神韵之趣。善画梅,著称于时,又善临摹古画。

-
齐白石 梅花图扇页 民国 纸本设色 22×72cm 款识:无近兄正,齐璜。 印鉴:阿芝(朱文) 此画构图简阔,用笔朴拙老辣,用色鲜艳浓烈,是齐白石典型的红花墨叶大写意花鸟风格。

-
李爕 仿文征明山水扇页 清 绢本设色 24.3×25.3cm 款识:仿文征明法,奉少皋廉访大人即乞钧政,济之李爕。 印鉴:李爕(朱文) 图画青松劲挺苍翠,远景巨石山川矗立,一执杖长者孤身一人行于山野,构图简阔,笔墨严谨,营造出冷逸清旷的画面意境。

-
吴大澂 柳荫泛舟图扇页 清 绢本设色 28.5×28.5cm 款识:酒家杏花里,诗艇柳荫中。豹臣世大兄大人大雅之属,弟吴大澂 印鉴:吴大澂(朱文) 图绘柳树成荫,桃花盛开,一老者泛舟湖上,逍遥自在,湖对岸有茅屋数间,梁桥连接曲折小路,延伸至画外,是正值春季的江南小景,此画笔法精微,设色工致,意境悠远,桃红柳绿的明丽春景跃然纸上。

-
冯臼 山水扇页 民国六年(1917) 纸本设色 18×52.5cm 款识:长啸一声天地空一图,松园老人所作也。老人诗文俱入高古,其画笔亦然。余于山水一道,实为门外汉,当时借观,原拟临摹一幅,终觉婢学夫人,羞态百出,不敢临池。今为笠庵先生写此,独师其意,尽离其稿也。戊午七月,臼庵,臼。独字是仅字之误,臼志。 印鉴:冯(朱文),臼庵(白文) 此页采用三段式构图方法,以松置于画面前部,中景为山峦,有一幽径自山腰蜿蜒,一长者正拾级缓缓而下,远山缥缈,仅露出山尖,设色用花青、赭石色,笔法朴拙,多用短批麻皴,点苔墨色浓郁,笔墨随性灵动,营造出平淡天真的画意,富有逸趣。

-
萧俊贤 山水扇页 民国三十三年(1944) 纸本设色 17.1×49.8cm 款识:甲申秋抚贞素夏山图一角,天和逸人萧俊贤,时年八十。 印鉴:厔泉(朱文) 萧俊贤(1865-1949),字厔泉,初作稚泉,后以字行,号铁夫,别署天和逸人,斋名净念楼,湖南衡阳人。早年从苍崖法师、沈翰学画。后集宋、元诸家之长而自成一家。晚年寓沪卖画。工山水,作品设色及浅绛为多,水墨次之,亦工青绿、没骨。 此图用枯笔渴墨勾勒皴擦,以破笔点苔,苍劲秀润,不拘一格,全画看似漫不经心,无心收拾,实则笔墨率性恣肆,简练而不失法度,富有趣味,体现画家不俗的笔墨修养。

-
蒲华 潇湘夜雨图扇页 清光绪九年(1883) 纸本水墨 18.5×53.5cm 款识:潇湘夜雨。癸未八月,吟霖一兄大人正之,蒲华。 印鉴:华(白文) 此图画雨夜风竹,竹叶用笔披纷,乱中有序,表现出风雨中竹叶飘摇的动态,墨色淋漓,层次丰富,以淡墨勾勒山石轮廓,破笔点苔,笔法率性畅快,全画气韵连贯,格调高雅,是一气呵成绘就的快意之作。

-
吕学 山水扇页 清 纸本设色 18×53.7cm 款识:大兄出萐嘱画,藏之篋中已阅三载,今民老来浔,代其坐索,特为检出。上有刘寓翁游白雀一词,吟泳之余,风景依然,山川在目,喜而图此。请正,吕学。 印鉴:吕(白文),学(白文) 此画布局自然巧妙,构图严谨,松林以斜势贯穿扇面,远近交替间,楼阁、人物点缀其中,画中描绘亭台楼阁掩映于葱郁绵延的松林之中,林间数人雅集凉亭之中,江面有船只正欲靠岸,一高士正执杖往集会处走去,场景描绘生动,画面墨色浓淡变化自然,虚实相生,笔墨苍润精炼,略施淡色,作品气韵流转,表现出高逸的画意。

-
吴熙载 临恽寿平《新篁白石图》扇页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 纸本设色 17.5×52.4cm 款识:白石横古苔,绿云乱新篠。墨华留胜风,逸兴自高妙。新篁白石,寿平。乙卯九月于平斋太守家见此鸿宝,能临其书不能临其画,强作解事可自反矣。熙载记。 印鉴:吴熙载(白文) 由题识可知,此图为吴熙载临常州画派代表画家恽寿平的作品。

-
秦敏树 仿黄子久万松仙馆图扇页 清光绪十四年(1888) 纸本设色 16.5×48.8cm 款识:琳堂掩映万松斋,陡壑寒云望不迷。为听钟声翻破寂,携琴重过短墙西。戊子夏五月下浣仿黄子久万松仙馆图长卷一角于潞河,应晓楼观察属,奉筱云少司空大人钧诲,吴郡秦敏树。 印鉴:敏(朱文),树(朱文),戊子(朱文) 此图拟黄公望笔意,笔墨自然轻逸,以粗笔为主,画面景致开阔,设色清雅,云气氤氲,山水灵秀。

-
沈瀚 山水扇页 清光绪十三年(1887) 纸本设色 25×25cm 款识:寿泉仁兄大人雅属,丁亥闰三月,咏荪沈瀚。 印鉴:咏荪(朱文)

-
何维朴 云山隐居图扇页 清 绢本设色 25.5×26cm 款识:惠生仁弟姻世台雅正,诗孙何维朴。 印鉴:诗孙(朱文) 此画以高远、深远法构图,在尺幅受限的团扇里,描绘山川层叠,云雾掩映其中的广阔幽深之景,足以体现画家的绘画功力。笔墨洒脱老辣,浅绛设色,以湿笔勾勒山石、树木,干笔皴擦表现山峦肌理,墨气浓郁,画风苍润,可以看出画家受元、明四家的影响,却无摹古习气。

-
何维朴 仿李成枯木寒林图扇页 光绪三十三年(1907) 纸本设色 18.5×51.2cm 款识:李咸熙枯木寒林今不可得而见矣,见石谷墨井诸家临本,犹可想象其意境,世称咸熙惜墨如金亦不尽然,渔山仿之有浓如涂漆者,亦在用之得宜耳。丁未八月,诗孙何维朴。 印鉴:诗孙(朱文) 树是山水画中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此图参考李成树法,而画家的笔墨显然更加滋润,以浅绛法略施淡彩,淡雅简逸,已不似李成荒寒清寂的北派画风,别有一番味道。

-
董棨 山水扇页 清 纸本设色 17×48.3cm 款识:仙槎大兄先生之属即正,石农。 印鉴:石农(白文) 此图笔墨浑厚华滋,设色以花青赭石为主调,墨气浓润,层层皴染,笔法简练老辣,画风清奇,近于金陵画派龚贤画风,亦具有个人特色。

-
桂馥 节录陆游《到严十五晦朔郡酿不佳求于都下既不时至欲借》扇页 清 纸本 15.5×48.5cm 释文:名酒过于求赵璧,异书浑似借荆州。桂复。 印鉴:未谷(朱文)

-
俞樾 七言绝句扇页 清 纸本 19×57cm 释文:旧是秦时老役夫,千年骨瘦貌仍腴。居然学得唐人句,闲折松枝叩玉壶。述仲仁兄属。曲园俞樾。 钤印:曲园叟(白文)

-
郑板桥 《山中雪后》扇页 清 纸本 24.5×53.5cm 释文: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澹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书为滋盛朱年兄,板桥郑燮。 印鉴:谷口(朱文) 郑燮之印(白文) 俗叟(朱文)

-
张问陶 《题画》扇页 清嘉庆十七年(1812) 纸本 16.5×50.7cm 释文:雨晴风煖卖花天,一线春光上纸鸢。牛背儿童应叹我,青云何路胜归田。壬申三月书于泲南。船山居士。 印鉴:船山(朱文) 问(白文)陶(朱文) 一角楼(朱文) 张问陶的这件扇面,没有明显师法魏晋、唐宋诸书法名家的痕迹,也没有眩目的书写技巧。借用张问陶的诗,正可谓“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

-
翁方纲 论画扇页 清 纸本 19×55.5cm 释文:董香光论画,取烟云蒸空之势,此自米虎儿以至高房山皆得此秘,而文敏能具有之耳。仙槎属。方纲。 印鉴:翁方纲印(白文) 翁方纲的这件扇面在内容上考证了山水画中“烟云蒸空之势”的源流;在书法风格上取法唐宋诸名家,笔笔有来历,如见法书名帖。

-
曾熙 书法扇页 民国十六年(1927) 纸本 19×57cm 释文:督河内军与平原军相会直趋敌所据之永定山北塞歼厥酋魁。丁卯九月书似竺秋仁兄正之。熙。 印鉴:曾熙私印(朱文)

-
吴大澂 节录《文史粹言》扇页 清 绢本 25×25.3cm 释文: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黄霸。律设大法礼顺人情。卓茂。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马太后。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先,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韦彪。盛名之下起实难副。李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刘榘。经师易遇,人师难遭。魏昭。继云大兄索书。清卿吴大澂。 印鉴:吴大澂印(白文)

-
李瑞清 临《张猛龙碑》扇页 民国 绢本 24×24.3cm 释文:讳猛龙,字神囧,南阳白水人也。其氏族分兴,源流所出,故已备详,世录不复具载。霞仙仁兄同年察书。弟李瑞清。 印鉴:临川李氏(白文)

-
胡小石 《忆云南》扇页 民国 纸本 34.5×34.8cm 释文:庄跷开滇国,湘累问石林。山川鹰霸气,风雨见骚心。野史何人广,奇怀独客深。朝来涪草绿,南望一沉吟。忆云南一首。庚辰二月,光炜。 印鉴:盘石生(朱文)

-
于右任 节录《易传》折扇 民国 纸本 32.5×52.5cm 释文: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乘,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蒲生大法家正。于右任。 印鉴:于(朱文)

-
钱慧安 仕女图扇页 清同治六年(1867) 纸本水墨 18.5×51cm 款识:微茫月色感秋怀,竹影交横碍堕钗。昨梦欲寻何处地,露凉湿透凤头鞋。丁卯仲夏摹玉壶道士笔法为云峰老兄有道詧正。清溪樵子弟钱惠安秃笔志于五砚庐。 印鉴:告生(白文) 三十以后笔墨(朱文)

-
管平 仕女图扇页 民国十一年(1922) 纸本设色 19×55.5cm 款识:少甫六兄大人正之。壬戌初夏管平。 印鉴:吉安(朱文) 这件扇面作于1922年,管平27岁,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已有两年时间。画作细腻工稳,写实意味浓重,燕子、柳枝与仕女间的呼应让画面有了动感,从中可见管平在笔墨上的功力和在画面组织上的精心安排。 二十世纪初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针对追求西方绘画的时风,提出了“精研古法,博择新知”的立会宗旨,秉持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方式,兼设画史、画论等的学习,通过精研两宋、元明画作的技法以及非西方式的写生,来追求画面的写实效果。

-
鸿勋 捕鱼图扇页 清 纸本设色 17.4×51.2cm 款识:长江不肯向西流,未必天仙不解愁。昨夜雨凉今夜月,旧溪烟月负渔舟。叔宾仁仲姻世大人清品。戊戌六月中潇湘吏隐鸿勋枝赓作于五羊旅邸。 印鉴:鸿勋印(白文)

-
应铨 人物图扇页 清 绢本设色 23×26.5cm 款识:壬申夏日仿石谷子法于卯江客次。少皋观察大人教正。子衡应铨。 印鉴:应铨(白文)

-
费以耕 仿唐解元《赋梅图》扇页 清同治三年(1864) 绢本设色 24.8×24.7cm 款识:虎生先生大人疋正。甲子夏六月仿唐解元赋梅图于沪上,西吴费以耕。 印鉴:余伯(朱文)

-
黄慎 山月照弹琴图 清 纸本水墨 21.5×47cm 款识: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蓏圃慎写。 印鉴:黄(白文) 慎(白文) 一角楼(朱文)

-
李育 桐阴读书图扇页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纸本设色 17×52cm 款识:桐阴读书图。戊戌秋八月为子麐三兄雅正。可庵李育。 印鉴:育印(朱文)

-
周瑚 泉香酒冽醉扶归图扇页 清 绢本设色 16×18cm 款识:泉香酒冽醉扶归。丁卯新秋以玉壶旧本摹为晋山仁兄大人雅属并请正之。周瑚。 印鉴:瑚印(白文) 㮨三(朱文) 留心(朱文) 尺珊所作(白文)

-
吴以栋 人物图扇页 清 绢本设色 25.5×26cm 款识:此一行白鹭上青天诗意也,偶仿文待诏笔法写之。为玉吾三兄先生疋属即希哂政。甲辰中秋兰洲吴以栋。 印鉴:兰州(朱文)

-
费以耕 授经人物图扇页 清同治三年(1864) 绢本设色 25×25.8cm 款识:仲肃先生大人正。甲子长夏作于海上。吴兴费以耕。 印鉴:余召(朱文)

-
章寿彝 放钵人物图扇页 清 绢本设色 25×25.8cm 款识:茫茫大地何处觅如来只率放下钵盂抛却锡杖合掌恭敬反求方寸六根清净是谓明镜。半樵仁道兄清供。清湘弟子寿彝。 印鉴:清湘弟子(白文)

-
马昂 春山积翠图扇页 清康熙二十七年 (1688) 纸本设色 19×56厘米 款识:己亥艳阳为服老道兄三十荣诞,擬绘一箑,以介眉寿时际,尘冗未遑涂抹,预于扇头写定,尊表以彰,不可易移。小春朔日始得摹就石田先生春山玘云图,补祝岗陵,谨述迟迟之故如是。画虽欠工,意实可取。惟冀笑留,弟亦得自解夫疏慵矣。戊辰三月为服章道兄。马昂。 印鉴:云上(朱文) 马昂(白文) 扇页摹沈周笔意,画面妩媚明丽。释文中“以介眉寿”一词出自《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古人认为眉毛长的人,寿命也长,“以介眉寿”为祝贺长寿之意。

-
唐俊 问年松树老图扇页 清康熙十四年 (1675) 纸本设色 16.7×51.8厘米 款识:问年松树老。乙卯九月二日,写摩诘诗意,为式翁长兄先生华诞。石耕弟唐俊。 印鉴:唐俊之印(白文) 石耕(朱文) 延翠山房(朱文) 扇页以远山、空谷、飞瀑、苍松为背景,两逸士席地而坐,交谈甚欢,展现出文人于山林间闲适隐逸的生活状态。“问年松树老”出自唐·王维《游李山人所居因题屋壁》:“问年松树老,有地竹林多。”

-
刘麒祥 富贵紫绶图扇页 清光绪十二年 (1886) 绢本设色 25×25.1厘米 款识:丙戌六月,枝仙仁兄大人四十大庆,余适客白下,写此以为祝,取富贵紫绶之意。枝仙兄固吾湘英伟杰出之士,方强仕之年,知他日之寿人寿世,可洗目以待。余今日之祝,盖有预为之庆云。康侯弟刘麒祥。 印鉴:麒祥(白文) 康侯(朱文) 团扇运用没骨撞粉撞水法绘连枝牡丹、紫藤。民间将牡丹寓意富贵吉祥,紫藤为长寿之树,谐音“紫腾”,寓意紫气升腾。

-
吴之麟 墨水仙图扇页 清嘉庆二十三年 (1818) 纸本水墨 17×52.5厘米 款识:谷生先生与余神交十数年,丁丑秋始,喜晤于邗江客馆,敲诗读画,益我甚多。今将如淮,虽为小别,而对绿波芳草,独听新莺,未免有情,谁能遣此。爰作聚头赠行,取即重聚之意,请政之。时戊寅春正月,吴之麟。 印鉴:吴氏子野(朱文) 扇面将花中“雅客”水仙清香脱俗的神韵表达出来,尽显素洁。折扇亦称“聚头扇”,画家取其谐音,期望与好友久别后能再重聚之意。

-
杨翰 自作诗成扇 清光绪三年 (1877) 纸本 33.8×48厘米 释文:绣佛斋诗手自删,片云常共鹤飞还。秋风吹老阿兰若,人与黄花一味闲。培泥缚瓦尽生机,苇叶苏苏沙蟹肥。泠句吟成澹无语,夕阳黄到老僧衣。《题张船山松筠庵种菊图》。我爱归云尚左生,蟹螯一手气纵横。凿穿混沌老蛟怒,起作墨池风雨声。《书南阜山人砚史》。曙村仁兄将有江南之行,濒行索书聚头,老眼病手,久不作此矣。丁丑重阳,息柯居士杨翰草。 印鉴:杨翰(白文) 息柯(朱文) 此扇为杨翰自作诗二首,笔法苍劲,书风超逸。杨翰与何绍基相交莫逆,行书师何绍基,深得其妙。

-
谭延闿致徐崇立信札 民国二十年 (1931) 纸本 32×40.2厘米 释文:十扇奉缴不足塞意,然既竭吾才矣。不罪不罪,敬请兼公晨安。弟闿启,十日。 题跋:畏公既殁之,明年夏始裒集所书便面。自其少时至薨逝前七月暨,书予威儿者都二十有二枋,合装为册。公最喜扇书,尝语余:箑叶光腻似古之硬黄笺,硬黄不可得,书此聊胜他纸。前一年所书凡千余,疾革之日午前犹书一箑,书必临古帖或写所作诗必自磨墨,悬腕,蘸笔酣饱,故墨沈浓厚,光彩焕发。是册中十扇为丙寅年居广州书,适得高丽苔笺,尤胜杭楮,因以乞书,公亦欣然命笔,无不精妙,殆孙虔礼所谓五合者耶。兹并送扇小简附装册后,其他手札尚多,已分别装池矣。是日暑盛,头眩气弱,睡迟写此,拙劣不逮意,略述梗概,以诏来叶,其永宝之。辛未夏至后七日徐崇立记于金陵盍簪行馆。 印鉴:徐崇立(白文) 盍兂馆印(白文) 瓻园秘笈(白文) 瓻翁六十后所作(朱文) 此为1926年谭延闿就徐崇立求写十扇帖的回复信札。旁附徐崇立1931年,即谭延闿逝世后一年所书题跋,跋中记述奉纸向谭翁求扇经过。跋文忆往事、思故人,如今再观故人手迹,已是人亡物在,悲从中来。 徐崇立(1872-1951),字健石

-
谭延闿 临孙过庭《书谱》扇页 民国 纸本 19×52.2厘米 释文: 不揆庸味,辄效所明,庶欲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除繁去滥,睹迹明心者焉。临过庭书,兼民老兄先生正,弟延闿。 印鉴:谭延闿印(白文)

-
谭延闿 节录《送刘太冲叙》扇页 民国 纸本 19×52.2厘米 释文:江月弦魄,秦淮顶潮。君行句溪,正及春水。勖哉夫子,道在何居。送明远叙真迹今在湖州,吴氏或云宋人摹本。兼公先生正之,延闿。 印鉴:知默(白文)

-
谭延闿 节录米芾《忧畏帖》扇页 民国 纸本 19×52.2厘米 释文:芾顿首再拜。在无为一书,作广州题,达未衰老忽西去,出意外,忧畏而已。因赏心亭与元龙属酒,选三丽人,歌自作词。云有人去广德,立作此书,用致詹仰。草草,不罪。芾皇恐。剑石大兄先生教之,弟延闿。 印鉴:知默翁(白文)

-
谭延闿 节录欧阳询《张翰帖》扇页 民国 纸本 19×52.2厘米 释文:张翰,字季鹰,吴郡人。有清才,善属文,时人谓江东步兵。知天下必将乱,谓同郡顾荣曰:今天下纷纭,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兼兄教之,弟延闿。 印鉴:切斋(朱文)

-
谭延闿 节录《史记汲黯传》扇页 民国十五年 (1926) 纸本 18.9×51.6厘米 释文:上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人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下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欲行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病上尝赐告者数,终不愈。最后,严助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也?”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踰人,然至其辅幼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于汲黯,近之矣!” 不作真书久矣,十指似马箠,无一是处。丙寅七月己巳朔己巳临奉。健实先生兄正之,弟延闿。 印鉴:无畏(朱文) 作品挥洒流美,展现谭氏深厚的颜体书风。谭延闿三十岁开始专习颜书,临池不辍,深得颜体神髓,在民国书坛中占有重要一席。

-
谭延闿 节录《荐季直表》扇页 民国十五年(1926) 纸本 18.4×52.2厘米 释文:臣繇言:臣自遭遇先帝,忝列腹心。爰自建安之初,王师破贼关东,时年荒谷贵,郡县残毁,三军馈饷,朝不及夕。先帝神略奇计,委任得人,深山穷谷,民献米豆,道路不绝,遂使强敌丧胆,我众作气,旬月之间,克廓清蚁聚。当时实用故山阳太守关内侯季直之策,克期成事,不假差豪发。先帝赏以封爵,授以剧郡。今直罢任,旅食许下,素为廉吏,衣食不充。臣愚,欲望圣德,录其旧勋,矜其老因,复俾一州,俾图报效。直力气尚壮,必能夙夜保养人民。臣受国家异恩,不敢雷同。见事不言,干犯宸严。臣繇言。 元常书旨此表,尚可窥寻黄山谷。云索征西笔短意长,诚不可及,山谷之言韪矣,然此四字,非征西独擅,钟卫皆然,此表佳处亦尔若力命表,乃永兴临本无此妙矣,石庵。 《荐季直表》今藏霍丘裴景福家,李梅庵曾见之,云:两“民”字缺笔,剜痕尚存,以为非太傅不能作也。石庵固尝见真迹者,宜有微契,包慎伯乃以岂尝见太傅书,为诘适形其陋耳。由唐以来,如文如诗,如书法皆有正法眼藏,固非一时簧鼓所能终废,因临此书,妄有论列幸。兼民老兄法家是正之,勿以吾书之劣而废前人也。丙寅七月庚午延闿记于

-
张世准 辰溪游洞图扇页 清光绪十二年(1886) 绢本设色 25.4×24.8厘米 款识:大酉二十六洞天,茫茫终古含云烟。士人泥石封宛然,文气闭塞天则怜。知觉何以开后贤,滇黔湖海五溪连,舟车所至文同焉。帝师有书岂不传,传兮传兮万斯年。前洞。大酉六洞皆奇绝,丹洞庙貌前崖列。不出后洞登石楼,焉知真有藏书穴。洞喉悬有十二流,洞耳松苑宽于舟。上中渊洞藏鳞介,左右泉洞开田畴。独怪回岩若夏屋,诗碣犹存满太仆。风流歇绝二百年,游踪谁到九峰麓。摩挲邑乘即奇书,三日历遍神仙居。归来展拜虞封墓,莫只飞鸿望太虚。后洞。今人名后洞曰官洞。游者至辰溪,须泊舟潭湾,步从梅岩过而访之,则知秦人书室之妙矣。前后共有十洞,石室则奇之又奇者也。丙戌三月,余从沅陵来,住辰溪两月有游十洞记三篇。五月十五日至洪江,子儒贤姪索绘图,因录此诗。二酉山人叔平张世凖。 印鉴:张世准(白文) 叔平(朱文) 扇面绘辰溪大酉洞。题款中七言诗将大酉洞仙境般的美景及美好传说记录于扇。辰溪大酉洞是道教圣地,历史上有“二酉藏书”之说,相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儒生藏书地。“书通二酉、学富五车”成语便出自辰溪酉洞。

-
杨钧 山水图扇页 民国二十一年 (1932) 纸本水墨 16.7×51.2厘米 款识:前日何芸樵遣黄飞驾气车,迎余试飞机。黄飞司机驾水上飞机上升,周麓山全市而返。虽为平生第一次,一切印象似曾经历,归来细思与草堂之灵所纪甲子元夜之怪梦完全一致,所异者彼倒退此前进耳。俯视下界,繁市尽瓦砾,麓山不过一土阜,水陆洲则蚯蚓耳。由境生虑,由虑生空,只有虫沙,何来愚智。因为茂伯先生图其仿佛,以为重大之纪念云。壬申六月十七日,即乘飞机之次日。杨钧画并记。 印鉴:白心草堂(朱文) 重子(朱文) 1932年杨钧在湘期间,受何键(字云樵)邀请,乘坐水上飞机游览长沙全城,款识中描述“俯视下界,繁市尽瓦砾,麓山不过一土阜,水陆洲则蚯蚓耳。由境生虑,由虑生空,只有虫沙,何来愚智。”将从空中俯视岳麓山及水陆洲的所见所感描绘记录于扇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