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赏析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乙号军票五圆纸币

正当日本内阁印刷局准备新图案的底版时,由于当时的大藏省理财局长大野龙太君认为,应该在华中地区使用日银券或与日银券图案相同的军票,否则会“在中国人和外国人中失去信用。”于是就决定在已印就,尚未印上记号和号码的日银券及正在印制的日银券上面一律加印“军用手票”或“大日本帝国军用手票”的字样,并用红色将军票的正反面原有的“日本银行兑换券”等字样涂沫掉。这样于1938年8月修改后发行的10元、5元及1元军票就是乙号军票。另外,乙号军票增发了五十钱和十钱两种面额的军票三种面额票均以黑色调为主,主要在上海流通。因没有相同面额的日银券图案才采用新图案发行了乙号军票。

发行时间:1938年8月

纸币面额:五圆

主要特征:额:人物、菊花、宫殿、防伪图案。

背面:防伪图案、警示语

来源:由原日本银行兑换卷涂改而来

流通范围:上海

日本银行兑换银券壹圆纸币

发行时间:1938年

纸币面额:壹圆

主要特征:额:人物、菊花、水印、防伪图案

背面:英文、防伪图案

来源用途:由日本运至中国以备涂改为军票

流通范围:上海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丙号军票拾圆纸币

由于随后日本军国主义意识到让抹掉文字的乙号军票流通,在外观上既不好看,又有损“日本帝国”的形象,还要受到中国人民的蔑视,因此在乙号军票发行后仅一个月,丙号军票便出笼了。丙号军票没印上“日本银行兑换券”等字,因而也勿用涂抹了。丙号票是利用乙号票三种面额旧钞版,将银行名,改为“大日本帝国政府”。丙号票与乙号票的面额、票幅、图案、颜色完全相同,其区别仅仅在于其正反面文字是否被抹掉。丙号票主要流通在江苏省和华南部分地区。

发行时间:1938年10月

纸币面额:拾圆

主要特征:额:菊花、人物、防伪图案。

背面:防伪图案、园林、警示语

流通范围:江苏省和华南部分地区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丁号军票壹钱纸币

由于日寇在同时使用乙号军票和日银券的上海地区发现,两者图案相同,极易造成种种不便并引起混乱、有违发行军票的初衷。同时这种明显带有征服者色彩的军票又引起华中论陷区中国人发自内心的厌恶。因此到了1939年5月便决定采用原先准备取代甲号军票图案的新式样底版,印制发行10元、5元及1元军票,这便是丁号军票。其后把前面所提到的同样图案发行的甲号、乙号小额军票改称丁号军票。因而丁号军票只有10元、5元、1元、50钱,10钱、5钱及1钱7种面额。丁号军票模仿法币、采用横版及中国人所熟悉的云龙和凤凰图案。其正面均即有“大日本帝国军用手票”的字样,其中仅5元、1元面额的为凤凰图案,其余5种面额均采用云龙图案。丁号票全部没有印量编号。主要流通在华中地区。

发行时间:1939年5月

纸币面额:壹钱

主要特征:额:菊花、云龙、防伪图案。

背面:防伪图案、警示语

流通范围:华中沦陷区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丁号军票五钱纸币

发行时间:1939年5月

纸币面额:五钱

主要特征:额:菊花、云龙、防伪图案。

背面:防伪图案、警示语

流通范围:华中沦陷区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丁号军票拾钱纸币

发行时间:1939年5月

纸币面额:拾钱

主要特征:额:菊花、云龙、防伪图案。

背面:防伪图案、警示语

流通范围:华中沦陷区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丁号军票五拾钱纸币

发行时间:1939年5月

纸币面额:五拾钱

主要特征:额:菊花、云龙、防伪图案。

背面:防伪图案、警示语

流通范围:华中沦陷区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丁号军票壹圆纸币

发行时间:1939年5月

纸币面额:壹圆

主要特征:额:菊花、凤凰、防伪图案。

背面:防伪图案、警示语

流通范围:华中沦陷区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丁号军票拾圆纸币

发行时间:1939年5月

纸币面额:拾圆

主要特征:额:菊花、云龙、防伪图案。

背面:防伪图案、警示语

流通范围:华中沦陷区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戊号军票五圆纸币

为了在战略相持阶段加紧从被占领的中国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从1939年12月开始将华中、华南的军票变成“唯一健全而稳定的一般通货”,日本军国主义实行了所谓的“军票一元化工作。”为使军票更具欺骗性,决定把“体会军队征用含义的‘军用手票’字样删除”,推出了所谓的“戊号军票”。该种军票只是把丁号军票正面印有的“大日本政府军用手票”中的“军用手票”四字删除,同时在1元以上的大面额票面印上红色的记号和号码,50钱以下的小面额票面上印上记号而已。因而丁号军票与戊号军票的区别仅仅在于有无“军用手票”四字及记号和号码。另外,到1940年3月以后,又增发了二厘五毫军票。因此戊号军票比丁号军票多了一种面额,共有8种。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戊号军票五圆纸币:

发行时间:1939年12月

纸币面额:五圆

主要特征:额:菊花、凤凰、编号、防伪图案。

背面:防伪图案、警示语

流通范围:华中、华南沦陷区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戊号军票五钱纸币

发行时间:1939年12月

纸币面额:五钱

主要特征:额:菊花、云龙、编号、防伪图案。

背面:防伪图案、警示语

流通范围:华中、华南沦陷区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戊号军票拾钱纸币

发行时间:1939年12月

纸币面额:拾钱

主要特征:额:菊花、云龙、编号、防伪图案。

背面:防伪图案、警示语

流通范围:华中、华南沦陷区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戊号军票五拾钱纸币

发行时间:1939年12月

纸币面额:五拾钱

主要特征:额:菊花、云龙、编号、防伪图案。

背面:防伪图案、警示语

流通范围:华中、华南沦陷区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戊号军票壹圆纸币

发行时间:1939年12月

纸币面额:壹圆

主要特征:额:菊花、凤凰、编号、防伪图案。

背面:防伪图案、警示语

流通范围:华中、华南沦陷区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戊号军票壹圆纸币

发行时间:1939年12月

纸币面额:壹圆

主要特征:额:菊花、凤凰、编号、防伪图案。

背面:防伪图案、警示语

流通范围:华中、华南沦陷区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戊号军票五圆纸币

发行时间:1939年12月

纸币面额:五圆

主要特征:额:菊花、凤凰、编号、防伪图案。

背面:防伪图案、警示语

流通范围:华中、华南沦陷区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戊号军票拾圆纸币

发行时间:1939年12月

纸币面额:拾圆

主要特征:额:菊花、云龙、编号、防伪图案。

背面:防伪图案、警示语

流通范围:华中、华南沦陷区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现地刷”百圆纸币

1944年日本侵略军已是强弩之末,物资极其匮乏,货币大幅度贬值。日本政府又增发了两种百元军票大钞。其后因战争,运输不便,日本侵略军为了应急,将旧钞版带到占领地印制了一种棕色的百元钞,称之为“现地刷”。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现地刷”百圆纸币:

发行时间:1944年

纸币面额:百圆

主要特征:额:菊花、凤凰、编号、防伪图案。

背面:防伪图案、警示语

流通范围:中国大陆各沦陷区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现地刷”百圆纸币

发行时间:1944年

纸币面额:百圆

主要特征:额:菊花、人物、编号、宫殿、防伪图案。

背面:宫殿、防伪图案、警示语

流通范围:中国大陆各沦陷区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现地刷”百圆纸币

发行时间:1944年

纸币面额:百圆

主要特征:额:菊花、人物、编号、宫殿、防伪图案。

背面:宫殿、防伪图案、警示语

流通范围:中国大陆各沦陷区

军用证券

日本侵略军为在占领区就地筹措粮食军费,除强制使用军票外,还大量发行没有任何保障的各种证券,大肆搜刮钱财。日军南支派遣军发行的军用证券就是典型代表,香港就是重灾区,到今天为止,很多香港人还持有大量当年日军证券,并且多次要求日本政府兑换,都被无理的拒绝了。

日本侵华期间日军南支派遣军发行的军用证券壹仟圆纸币:

发行时间:1944年

纸币面额:壹仟圆

主要特征:额:五星、民国年号、编号、防伪图案。

背面:防伪图案、数字

流通范围:华南各沦陷区(包括香港)

台湾银行券

1895年5月日军在澳底登陆台湾,台湾日治时期开始。1897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台湾银行法”,11月成立台湾银行创立委员会,开始展开筹备台湾银行的工作。1899年3月日本政府修改台湾银行法,日本政府以100万元为额度,认购台湾银行股份,同年6月正式成立“株式会社台湾银行”,同年9月26日开始营业,9月29日,台湾总督府发行台湾银行券之壹圆银券(银本位),12月25日再发行五圆银券,翌年则发行拾元与伍拾元纸钞。1946年9月1日起台湾银行券与旧台币同等价收兑,共收兑34亿4仟3佰70余万元,全部予以销毁。

日本占领台湾期间发行的台湾银行券壹圆纸币:

发行时间:1900-1945年

纸币面额:壹圆

主要特征:额:神社、提示语、编号、防伪图案。

背面:海岸、防伪图案

流通范围:台湾

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甲号军票五拾钱纸币

(此种军票湖南省博物馆并未收藏,为考虑展览的完整性,选用了代用图案)

1937年11月5日,日军柳川平助中将率所部在杭州湾登陆时,携带着一批专为在占领区内使用的“军用手票”。这批昭和十二年(1937)版由日本“内阁印刷局制造”的“军用手票”,日本称其为“甲号票”。甲号票印制粗劣,没有数量编码。甲号票分拾钱、伍拾钱、壹元、伍元、拾元五种面额,属直型票,图案与早期军票大同小异。拾钱为蓝色,伍拾钱为黄色,壹元票为紫色,伍元为红色,拾元为绿色。这批军票发行量和流通面都小,总发行量约为300万日元,主要流通在浙江省沿海地区。

发行时间:1937年(日本昭和十二年)

纸币面额:五拾钱

主要特征:菊花、双龙、神鸟

流通范围:浙江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