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8年來首辦收費特展 既賺人氣又賺錢
news_publish_date:
2016-12-08 15:05
Body:
記者昨天從南京博物院了解到,“法老·王——古埃及文明與中國漢代文明的故事”特展自8月10日開展以來,共接待觀衆19萬人次,門票收入540萬元,文創産品銷售超過100萬元,扣除辦展成本,盈利超過200萬元。
“法老·王”由南京博物院與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共同主辦,加方提供館藏的約150件古埃及文物,南博除拿出館藏漢代文物外,還從徐州、揚州等地借展了一批珍貴文物,共同舉辦文明對比展。展覽通過木乃伊、金縷玉衣、埃及豔後雕像、錯銀銅牛燈、玻璃編磬等珍貴文物,展示了古埃及文明的神秘與悠遠,漢文明的恢弘與博大。
“法老·王”是南博自2008年免費開放以來首個收費展覽。在辦展過程中,南博沒有花費國家财政資金,而是通過提供優質的展覽和服務,用門票和文創銷售消化成本,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
“雖然展覽是收費的,但是從策劃到執行,我們一直堅持公益性質,每張門票隻收30元,遠遠低于同類型、同級别的商業展覽。”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說,“優質的展覽是一個博物館最重要的文化創意産品,從‘法老·王’展覽本身,我們研發了5大類200多種文化衍生品,事實證明,有觀衆願意為優質展覽付費。”國有博物館是公益機構,免費開放保障了公衆的文化權益,但是财政資金隻能保證博物館正常運營,館方在舉辦需要大量資金的高端特别展覽時,經費上常常捉襟見肘。因為要堅持博物館的公益性質,國家此前嚴格控制博物館開展收費項目,今年5月,國務院為發展文化創意産業,提升國家軟實力,出台政策為國有博物館松綁,而“法老·王”的探索為全國博物館界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