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館情介紹

湖南省博物館是湖南省最大的歷史藝術類博物館,占地面積4.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9.1萬平方米,是首批國家壹級博物館,中央地方共建的八個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壹、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文化強省建設有突出貢獻先進集體。

湖南省博物館自建館以來,就以保護、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為己任,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務於壹身。多年來,作為長沙市的文化地標,她吸引了成千上萬遊客前來參觀,是代表中華區域文明的國家級重點博物館,是人們了解湖湘文明進程、領略湖湘文化奧秘的重要窗口。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與發展,湖南省博物館在陳列展覽、社會教育、公共服務、文創開發、運營管理等方面成績顯著,現已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博物館之壹,並躋身國際先進博物館行列。

收藏與展示

湖南省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8萬余件,尤以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銅器、楚文物、歷代陶瓷、書畫和近現代文物等最具特色。為了使這些文物瑰寶能在這座藝術殿堂得到充分展示,湘博人科學深入地挖掘文物的內涵,利用現代陳列藝術,精心打造了“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和“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兩個基本陳列和青銅、陶瓷、書畫、工藝4個專題展館來展示人類優秀文化遺珍。此外,湖南省博物館還通過不斷引進和推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臨時展覽,向國內外公眾全面地展示與傳播湖湘文化,介紹世界文明與優秀文化,與社會公眾形成了良好互動,在公眾心目中樹立了壹個高水準的專業展示傳播機構的形象。

服務與教育

作為公益性文化機構,湖南省博物館秉承“以人為本,服務社會”的理念,通過引進ISO9001和ISO14001質量、環境管理體系,大幅度提升服務水平。 特別是2008年3月20日起正式向社會長期免費開放以來,湖南省博物館將優質服務延伸到每壹位觀眾身上,在免費開放這項偉大工程中進行了新的探索與實踐,被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贊譽為走在全國文化系統前列的博物館。此外,為提高觀眾的鑒賞水平和參觀興趣,湖南省博物館針對不同的對象提供不同層次、不同形態、不同類別的教育服務,比如:專題導覽、講座、會員、家庭主題日、教師沙龍等,積極構建完善、立體的博物館教育體系。

文保與科研

湖南省博物館具有甲級可移動文物技術保護設計資質和壹級可移動文物修復資質。立足館藏,積極開展保護利用文物的技術攻關和實踐,在金屬文物去銹加固修復、陶瓷類文物保護修復、紙質文物修復等方面均取得了壹定成果,在漆木器脫水研究、紡織品保護與清理、馬王堆型濕屍保護等方面擁有全國領先的技術。同時,湖南省博物館在博物館學研究、文物研究與鑒賞、文物保護與修復、教育推廣等領域有著深厚的學術傳統與良好的學術氛圍,全館科研與學術呈現出多學科全面發展的良好勢頭。近年來,先後承擔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項目,以及壹系列國家文物局重點課題,還系統地出版了《湖南省博物館館刊》、《湘博誌》等書刊以及重點展覽圖錄。

交流與合作

湖南省博物館在“走出去、引進來”方針的指導下,與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世界五大洲的土地幾乎都留下了湖南省博物館人的足跡。先後有聯合國訪湘團、塞拉利昂總統、美國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公共知識分子項目代表團、瓦努阿圖總理、新加坡總理等到館訪問。連續多年派專業人員赴巴西、意大利、塞爾維亞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國際博協組織的各類年會和學術研討,每年均受邀出席美國博協年會並作主題報告。展覽交流方面,先後向美國、法國、英國、意大利、瑞士、瑞典、墨西哥、荷蘭、南斯拉夫、韓國、日本、突尼斯、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推介多個文物展覽。在人才培養、科研攻關、藏品保護、博物館管理與規劃等方面與國際同行達成了壹系列重要的合作意向且不斷取得合作成果。

文化創意產業

湖南省博物館壹直以來通過充分借鑒“創意產業”的研發理念,深入挖掘館藏資源特色及內涵,將其轉化為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特殊形式及載體。經過多年的培育,已形成500余種文創產品。在改擴建的契機下,湖南省博物館積極結合外部資源,充分發揮自身的品牌資源、藏品資源、項目資源、場地資源和產業經營引導方向上的優勢,形成了新館公眾服務與文化創意策略及產品開發識別系統,並立足市場,系統分析受眾數據,開展消費者與觀眾分析,制訂了文創策略和開發理念,開展了品牌規劃、知識產權保護等宏觀層面的研究與探討。自2008年以來,湖南省博物館自主研發和設計的博物館文創產品先後獲得各類旅遊商品博覽會、文化創意產品、科技進步等10余個獎項。

宗旨

湖南省博物館是壹座主要反映湖南區域文明的大型歷史藝術博物館。立足於文化遺產的保護,致力於優秀文化的傳播,以激發公眾的參與和熱愛。全力打造共有、共建、共享“我們的博物館”。

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

(一)運行管理:借鑒當前國內外博物館前沿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結合行業相關法規、政策,探索建立符合博物館學專業要求的,符合湖南省博物館事業發展正確方向的科學、規範、健康、有序的機構運行與員工管理模式,重點研究現代博物館運行中遇到的新問題,並提出解決路徑與思路,為建立現代公益事業制度探索經驗、提供借鑒。 

(二)藏品管理與保護:清庫建檔,摸清家底,構建科學高效的藏品管理與保護機制。

(三)陳列展覽:樹立具全球視野的策展理念,策劃和引進高水平展覽。

(四)科學研究:加大館藏及相關研究,學術科研水平再上新臺階。

(五)社會教育:以陳列展覽為依托,拓展社會教育功能。

(六)公眾服務:提高公眾服務意識,形成優質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

(七)智慧博物館:完善信息化體系,打造智慧博物館。

(八)文化創意:構建合作運營新模式,創立特色資源品牌和地位。

(九)宣傳與交流合作:加強宣傳推廣和機構交流,深化國際合作,形成面向全國、與國際接軌的行業輻射力。

機構設置

湖南省博物館現有22個內設部門,即綜合辦公室、黨委辦公室、人事教育科(老幹科)、財務科、招標采購辦、後勤管理部、保衛科、監察審計室、陳列部、保管部、展覽與文化交流部、文物技術保護中心、開放接待部、教育中心、公共關系部、信息中心、編輯出版部、文創研究中心、科研辦、工程管理部、設計辦、報建征收辦,及1個省博物館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