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中小博物館“脫困”策略

news_publish_date: 
2017-02-17 11:27
news_author: 
来源:中国文物报
Body: 

  國家文物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末,全國以文物和各類遺址為依托建立起來的博物館、紀念館4692家,其中國有博物館3582家,非國有博物館1110家。

  我國博物館事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但也有一些地市級、縣級中小型博物館,面臨着運營經費不足、場館條件較差、展廳面積有限、陳列展示從業人員水平較低,每年接待觀衆數量有限,事業發展緩慢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中小型博物館受困原因

  20世紀50年代,國内創建較早的博物館主要效仿蘇聯管理模式,隻将博物館作為收藏和展示曆史文物的場所,忽視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多數國有中小型博物館長期沿用這種管理辦法,管理理念落後,運行機制陳舊。

  2008年,國家出台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政策以來,中小館主要依靠中央或地方财政補貼,地方财政運行困難的經費難以保障,發展很不均衡。

  一些中小型博物館由于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工作條件和待遇相對較差,很難吸引受過正規專業教育的高層次人才,人員隊伍專業水平整體不高。

  我國目前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小城市市民文化自覺意識不夠,對博物館參觀的需求尚未成為文化休閑的主要選擇。

  一些博物館自身的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意識不強、創新能力不足、宣傳教育方式簡單,以及社會體制機制的制約,使國有中小型博物館對社會公衆的吸引力不大,認同度不高。

  國有中小型博物館的“脫困”策略

  經濟的發展,使城鄉居民對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館通過展覽的方式形象地诠釋曆史,普及科學,傳播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設中起着學校和書本教育以外的有益、有趣的補充,這對提升人民群衆的整體文化素質有着重要的意義。

  國有中小型博物館,紮根基層,與城鄉居民距離最近,是經濟便捷的曆史文化知識“補習所”,休閑娛樂的“旅遊區”。

  辦好國有中小型博物館,是滿足城鄉居民精神需求的需要,也是促進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國家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出台多項鼓勵政策,目的主要是創新公共服務運行機制,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

  提高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意識,以觀衆為本。

  博物館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場所,理應貫徹公共文化的理念,推崇觀衆至上,确立為公衆提供優質公共文化服務的辦館宗旨,重視觀衆需求調查研究,在博物館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特色展覽、教育活動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的軟硬件。

  立足地方文化特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為個人的文化休閑娛樂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博物館作為公益機構,不需要像企業一樣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也要有自身的品質和活力,才能吸引觀衆的注意力,發揮其公共文化服務功能。

  中小型博物館隻有立足當地獨特的文化,找準定位,打造精品,為公衆提供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才能吸引社會關注,讓觀衆在衆多的文化産品中選擇自己。策劃本館發展目标和方向,要與地方黨委、政府的發展戰略方向保持一緻,積極以文化行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高文化影響力,吸引政府乃至企業對文化産業的傾力支持,保障博物館的良性發展。

  加強文物征集力度,豐富館内藏品。

  博物館的發展離不開豐富的文物藏品作為基礎,國有中小型博物館應當設法讓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文物征集工作,設立文物征集專項資金,成立由地方政府主要領導擔當文物征集工作主要負責人的全市(縣、區)文物征集領導小組,規範文物征集和資金管理,确保征集文物工作順利推進。

  要建立本館的文物征集信息網絡,通過接受社會捐贈,表彰捐贈者增加藏品來源;加強與文物銷售單位溝通聯系,與其它文物收藏單位或私人收藏家約定借展,發展博物館之友和利用新聞媒體發布文物征集信息等方式,廣開渠道,征集文物精品。

  館校聯合内聯外引,廣泛利用社會資源。

  國有中小型博物館在編工作人員少、專業人才少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采用“借力生力”的方法可緩解人員不足的問題。

  博物館應與地方各中小學校建立緊密的合作機制,博物館為學校提供曆史文化學習體驗的教育場所,學校為博物館帶來觀衆,并提供宣傳和志願服務。

  有高等院校的地區,博物館還可與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聯合開展以博物館業務工作為主題的研究項目,既為大學師生提供了教學研究實踐的基地,也有利于中小型博物館集思廣益解決自身發展的瓶頸問題。

  此外,博物館可以聘請高校或研究所的著名專家學者擔任博物館的科學顧問或客座教授,不定期邀請他們到博物館講座或業務指導,從而帶動博物館業務水平的提高。還可以面向社會招募熱愛曆史文化、有志服務社會的人士,組織建立起本館的志願者隊伍。

  精心策劃陳列展覽,創新開展教育宣傳工作。願者隊伍。

  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是博物館專業水平的體現,是吸引觀衆到博物館來的關鍵。因此,中小型博物館應積極借鑒大型博物館的辦展經驗,精心策劃陳列展覽,創新開展教育宣傳工作。

  01

  要樹立精品意識。根據所在城市自身的特點,策劃地方文化特色突出的展覽,将館藏資源優勢和觀衆需求相結合,适當采用高新科技展示手段,增強觀衆的多感官體驗,拉近陳列展覽與觀衆的距離。

  02

  展覽要常設常新。再優秀的展覽觀衆看多了也會厭煩,為保持觀衆對展覽的新鮮感,通常國内外優秀的博物館對他們的基本陳列會進行定期更新(一般每年更新15%),及時推介重要展品,還有舉辦獨具特色的臨時展覽以吸引觀衆來館參觀。

  03

  采取館際合作、跨行合作等方式,統籌文博同行單位、民間收藏家的文物藏品資源,強強聯手,弱弱互助,組合資源做“精品展覽”,或在各館之間流動辦展,以此彌補中小型博物館藏品不多、種類不全、精品不足、展覽陳舊的短闆。

  04

  在宣教活動方面,博物館要結合本館不同時期的展覽,結合傳統節慶活動、紀念日等,設計契合主題、豐富多彩、互動體驗式的參觀活動,使來館觀衆能夠深刻感受博物館的文化魅力;

  要改變“等、靠、要”的舊觀念,主動走出去,開展博物館文化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等活動,與其它部門、單位聯合舉辦大、中型的主題文化講座、研讨會、知識比賽等,不斷擴大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

  要加強與新聞媒體的交流溝通,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網站、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平台,對博物館舉行的各種展覽、活動進行及時宣傳報道,提高博物館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探索開發文創産品,傳播文化開源創收。

  中小型博物館可結合博物館自身特色,或自主設計,或與文創産品開發企業合作,利用本館藏品,配合各種展覽,挖掘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個性文化元素,開發、銷售有統一标識的特色紀念品,辦好博物館紀念品商店,讓廣大觀衆可以“把博物館帶回家”,在加深觀衆對博物館的印象、擴大博物館文化品牌影響的同時,也為博物館開辟了創收渠道,補充博物館經費的不足。

  轉型期,中小型博物館将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挑戰,但是,隻要大家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善于學習、積極創新、大膽實踐、真抓實幹,遍布城鄉的“小”博物館一定也可以寫好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