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家庭日活動“親子同樂,歡慶團圓”
9月14日(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一年一度傳統佳節——中秋節。湖南省博物館舉辦了主題為“家好月圓慶中秋”的家庭日活動,旨在通過嫦娥奔月的動畫片段、拜月、跳月、制作兔兒爺等豐富有趣的活動,讓在現代化城市中長大的孩子了解中秋節的閑情雅趣,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民俗的獨特魅力。活動分上午和下午兩場,通過社會招募及我館邀請的國防科大幼兒園的共40多組家庭參與了此次節日盛會。
上午9點半,第一場“中秋月兒圓”活動在我館老陳列樓二樓的兒童活動中心正式開始。主持人通過詢問中秋節的來由,巧妙地将孩子們引入了活動的第一個環節:觀賞嫦娥奔月的動畫片段,了解中秋節古人拜月的傳統習俗。
主持人向孩子們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緊接着,踏着優美的古樂聲,美麗的“嫦娥姐姐”舞動着扶柳般的身姿降臨到活動現場,引來孩子們陣陣歡呼。
“嫦娥姐姐”表演舞蹈《嫦娥奔月》
在“嫦娥姐姐”的帶領下,活動進入了第二個環節——“過中秋,拜月娘”。現場早已設置好大香案,并擺上了月餅、香蕉、蘋果等祭品,孩子與家長們紛紛起立,拿起手中的香燭焚香拜月,說出心中的願望,祈求月娘保佑。
孩子與家長們正在焚香拜月,祈求月娘保佑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人們用這一習俗來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之意。活動中,嫦娥姐姐将切好的月餅分發給每一個小家庭,祝願每一個家庭都能夢圓、情圓、人更圓,将活動現場推向了高潮。
吃完月餅後,歡快的音樂又響起來,“嫦娥姐姐”邀請孩子們一同跳起苗族舞蹈“跳月”。 “跳月”是苗族人民在中秋之夜全家團聚後歡慶佳節的一種風俗,大家沐浴着月亮的光輝,跳起苗家歌舞,祈求心地純潔明亮。在現場,小朋友們也一起手舞足蹈,表達着自己同樣的心願。
孩子們跟着“嫦娥姐姐”跳起了苗族舞蹈“跳月”
接下來,活動進入了智趣多多的動手環節——制作兔兒爺和“望圓月,寄祝福”卡片。整個活動過程由家長與小朋友共同參與。孩子們拿着五顔六色的橡皮泥,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用勤勞的小手制作出一個個可愛的兔兒爺。
小朋友巧手制作的可愛的兔兒爺
随後,小朋友用美麗的圖畫制作了一張張精美的中秋賀卡,當他們把童趣十足的卡片送到爸爸媽媽手中時,很多家長都被小朋友純真的愛打動,眼中閃爍着欣慰而高興的淚水。在一片溫馨的氣氛中,上午的家庭日活動圓滿結束。
活動結束後,小朋友們合拍了一張“全家福”
下午2點半,第二場專屬于國防科大幼兒園孩子們的“中秋月兒圓”家庭日活動繼續進行,在這美好幸福的中秋佳節,每一個小家庭都在活動中歡歡喜喜地将“團圓和幸福”帶回了家。
此次中秋節活動與前兩次舉辦的端午、七夕活動,都是我館社會教育工作中推出的中國傳統節日的主題家庭日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活動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學玩結合,玩中長智,不斷開闊視野、拓展知識,以感受傳統民俗魅力的方式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意義非凡。以後,我館還将繼續推出各個傳統節日的主題家庭日活動,傳承富有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