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開放首日我館館長陳建明接受媒體采訪
2008年3月20日,湖南省博物館免費開放開幕式結束後,館長陳建明接受了湖南衛視、湖南經視、長沙新聞頻道、長沙政法頻道等多家媒體的采訪,以下是訪談記錄。
記者:博物館免費開放後,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陳館長:如何為觀衆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服務,使觀衆能感受到藝術,感受到曆史和自然,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到2009年,全國将有1000多家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這在世界博物館界都是一件大事。門檻放低以後,觀衆能否真正感受到什麼是博物館,感受到博物館的優質服務,這是我們最擔心的。因此,我們為觀衆提供“馬王堆漢墓陳列”全程免費講解,為的就是讓觀衆能看懂看好,國内免費開放的博物館,還沒有哪家提供這個服務,我們也是克服種種困難、頂着較大壓力在做,但是能讓觀衆看得滿意,這是值得的。
記者:博物館是否具備免費開放的條件?
陳館長:博物館本來就是對外開放的公共文化機構,為了應對突增的觀衆人流,我館作了充分的準備工作,确保參觀安全有序,如分時段領票參觀,設立購物區和休息區,并把服務延伸到排隊領票的最後一名觀衆身上。因此大家可以看到,今天的參觀是文明有序的。
記者:博物館免費開放後,門票收入沒有了,經濟上會有損失嗎?
陳館長:從世界博物館的發展來看,國外許多博物館都是靠政府、社會團體以及個人三方資助的。像中國這樣由中央财政大範圍地買單是少見的,這說明我們國家富裕了,由公共财政買單,博物館就可以在比較小的經濟壓力下,安心地做專業工作。同時,國家也可以通過完善法律和稅收政策來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向博物館捐款,從而減輕财政的負擔。
記者:您認為博物館免費開放最大的社會意義是什麼?
陳館長:中國人自古有一個理想就是對所有人群提供平等的教育,博物館的本質是教育機構,免費開放可以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提高人民的文化素養。所謂“有教無類”,在中國的博物館真正可以實現了。博物館是政府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的“先鋒隊”和“試驗田”,我們歡迎大家常來參觀。
記者:基本陳列免費開放,臨展是否收費?
陳館長:基本陳列是指博物館常設的展覽,如“馬王堆漢墓陳列”,免費開放指的是這一部分。按照中央精神和國際慣例,臨時展覽可以合理收費,這不是為了賺錢。人們有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臨時展覽就是為滿足這些不同的需求而設立的,博物館必須給這些臨展支付相關的費用,因此,收取門票是為了更好地引進和向觀衆提供優質的臨時展覽。
記者:博物館免費開放後是否會回到計劃經濟時代的運作模式,這與之前博物館市場化的經營矛盾嗎?
陳館長:博物館免費開放後,不可能走老路子,重新回到計劃經濟時代。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新形勢下經營博物館,并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博物館資源配置的有效途徑,這将進一步推動公共财政體制改革。據我所知,财政部門正在制定博物館免費開放後經費管理辦法。此外,對于臨時展覽這一塊,博物館還是有自主權的。
記者:部分博物館免費開放出現“井噴”,您認為這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
陳館長:“井噴”有其必然性,但不是常态。由于一些公衆不了解博物館,對博物館感到好奇,現在不買票了,當然要來看一看;還有一些低收入家庭确實之前支付不起門票費用,他們也會來。許多因素造成了博物館免費開放初期的“井噴”,但這不是常态。看今天我館的情況,長沙的觀衆就很理性,沒有擠在今天來參觀。
記者:免費開放後,博物館還有經營嗎?
陳館長:公共财政買單後,我們要看社會效益如何。我認為博物館要做專業的事情,最專業的事情就是社會教育。博物館給公衆準備的是什麼?公衆就會按照你準備的來看待博物館,你準備的是一個茶館,還是一個藝術殿堂?所以,我們要經營的事業就是做好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工作,使更多人享受好的曆史文化藝術教育。
記者:免費開放後,旅遊團隊怎麼辦?
陳館長:之前,我們一直對旅行社實行團購優惠,免費開放後,我們歡迎旅行社組團參觀,并為他們預留了大車車位,還有專人為他們提供預約服務。我相信隻要旅行社認識到“馬王堆漢墓陳列”的價值,就一定會很高興帶他們的團隊來免費參觀,這對他們組團也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