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在未來的定位與功能
21世紀的科技發展與社會變革極為迅速,博物館必須靈活應變。
博物館對人類具有重要意義。博物館從業人員需要進一步關注博物館的推廣普及和觀衆參與等方面的問題。
這就要求我們與時俱進,不斷調整博物館使命、宗旨和任務的定義。在某些情況下,經濟衰退還迫使博物館進行自我的重新審視、評估乃至突破。
博物館在公共領域之所以如此重要,不僅因為其對研究、教育、社會凝聚力和其它政府目标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很多博物館還具備其他行業所沒有的功能。
博物館把國内外參觀者彙集一起,促成不同社會間的彼此聯系。博物館囊括了所在地、所屬地區和國家乃至國際的藏品,為獨特而多樣的文化提供了存在的意義和環境,使之具有了延續性。
因此,博物館必須要适應時代的變化,滿足當前現實所需。博物館如果要赢得未來,更應注重以下關鍵領域。
1收藏品及其有效利用
現代博物館擁有恐龍化石、形形色色的昆蟲以及令人歎為觀止的礦物寶石,是普及大衆科教的理想場所。全世界的兒童都喜歡參觀博物館。
不過,通常情況下,在對公衆展示的背後,是一個截然不同的藏品世界。
數以百萬計的活體或化石标本,需要耗費巨大的心血和資金才能得以保存。博物館所涉及的學科跨越動物學、植物學、昆蟲學、古生物學、動物學和人類學。
這些藏品是研究生物學基本現象的基礎,涉及進化、生态、氣候變化、生物地理學、行為、農業以及文化人類學等多方面。
在維多利亞時期,收藏文化達到高峰,收藏家甘冒生命危險環遊世界,不畏艱難地将能找到的所有東西帶回,但對藏品所屬的國家和人民卻缺乏情感。
這種“地毯式收藏”如今已不再流行,而且大型藏品的維護成本極高。
然而,必須要說的是,如果沒有前人如此廣泛的收藏,可能很多物種不僅很難為人所知,而且會在近年來不斷惡化的環境中滅絕。
收藏較為傳統的某類物種和每一類變種在業餘收藏家中依然很普遍。不過今天的專業收藏越來越有針對性。
博物館學家首先會明确某個具體問題,然後收集有助于回答這個問題的東西。所有收藏,即便是家庭收藏,也要遵紀守法,尊重産權。
除了完全可以理解的民族情感,很多微生物在制藥行業還擁有巨大商機;海外收藏往往需要精心準備,進行外交鋪墊并取得正式批準,通常還要與來源國就标本共享達成協議。
或許自然科學方面的收藏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大型研究類博物館必須徹底擺脫這樣一種定勢:将藏品保存在大樓地下室裡而标本上落滿灰塵,管理員無精打采地做一些看似神秘的鑒定和分類工作。
事實上,現代博物館不斷與時俱進,融入了很多令人振奮的學科,包括進化學、生物地理學、環境生态學、人類生物學、地質學以及分子生物學。這些都已受到公衆越來越多的關注,亟需确立新的公衆開放模式。
2開放性
收藏以及藏品研究是博物館工作的核心職能,這兩者是能引起參觀者興趣的潛在領域。隻是在觀衆眼中,這些是博物館“隐藏的秘密”。
前些年,博物館基本上還是“看門者”,從其全部藏品中選擇一部分進行展示。如今,藏品可以用數字化方式來呈現,問題就轉變成如何讓這些寶貴資源更加開放,被更多人所欣賞,以及培養分享觀點的群體。
目前,博物館超過90%的藏品被永久性保存,然而其中絕大部分隻能深鎖庫房,遠離觀衆。”
開放博物館藏品是當下非常熱門的話題。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意識到這項資源的巨大價值。
庫房參觀并不是博物館向公衆開放收藏的唯一方式。很多博物館提出甚至已經建立了開放式藏品中心。當然,如果這樣尚不可行,組織人們到庫房參觀也不失為一種常見的替代方式。
藏品的未來在于建立開放式藏品中心,這種方式有利于藏品作用的充分發揮及公衆的不斷參與。開放藏品已經被很多博物館作為開放戰略所采納。
3創 新 與 技 術
科技創新對于世界的影響日新月異。這是科技更多地融入博物館工作的時代。
目前,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有助于博物館加強與在線參觀者的聯系。除了提供信息和影像,還要鼓勵新觀衆建立和維護在線社區,包括社交網站。博物館要把時間和資金投入到虛拟服務中。
要意識到,人們越來越不願去那些恐怖事件頻發的國家旅行,可能難以實地參觀那裡的博物館。然而,在線博物館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博物館幾乎毫無例外都是進行實體展示的實際空間。不過,在線開放也未嘗不可,包括在三維世界中。問題不在于二者擇其一或兩者兼顧,而是如何結合實體和虛拟兩種手段,以實現互補。
4協作與合作夥伴關系
博物館應當發揮引領作用,建立彼此間互利有效的合作夥伴關系,知識共享,互通有無。
這種夥伴關系應涉及更長遠的合作,在培訓、貸款、展出、保護和研究等方面互惠互利。要進一步有利于增進對合作國文化的了解,在了解的情況下深入讨論。
通過合作研究實施一些行動,與社區、學校、志願者、有志于學習者和大衆舉辦學習活動和普及項目。
此類合作重視雙方在加強文化理解方面的共同願景,為世界各地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支持,還進一步關注收藏和生态系統面臨的全球性威脅。
為加深對世界不同文化的理解,促進文化融合與文化交流,這種方法值得采納。将區域視角引入博物館管理工作變得越發重要。要追求超越國境的主題與課題,着眼于增進對區域内不同文化的理解。
5社區參與
作為城市的一員,博物館及其使命,以及所肩負的責任、參與社區的方式都在不斷變化,以适應所屬地方、國家和全球的社會及經濟環境。
博物館有必要與時俱進,對逐步迫切的社會和環境問題作出回應,如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社會公正以及原住民權利等問題。
博物館的資助機構和利益相關方目前認識到,博物館和相關項目需要展現對本地社區的影響力,體現自身價值,從而吸引源源不斷的資金與支持。
身處變革時代,博物館在應對社會凝聚力、身份及歸屬等問題上發揮着重要作用。
在探索自身根源的過程中,人們總會想到遺産和傳承。世界上絕大多數博物館都曾經曆轉型,将社會群體視為項目和活動的合作夥伴。這種新方式為博物館和社會群體提供了一種有利的工作條件,因為博物館就是關于人類的,是由人類自己創建的。
不過,參與式管理的引入取決于博物館的承諾,需要有時間和資源并假以時日:要在利益相關方之間達成共識;要建立新的制度安排;要保證适合地方參與的規則和激勵手段;要培養地方層面的組織能力。
社會群體參與博物館,是縮小兩方差距、改善雙方關系的重要因素。社會融合能夠帶來信任、理解、身份認同感,以及把博物館建設得更貼近社會群體。
博物館必須紮根社會,即與當地社會群體合作,拓展博物館的操作基礎,增強貼近性。
社會群體參與的概念很重要。因為一個社會群體有共同的特征、面貌和氣質。博物館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的管理者,發揮着重要作用。
不過,它還肩負着另外一種責任,那就是協助國家和公民政府以及民間社會,應對社會群體和社會的問題及發展需求。博物館是否貼近社會群體,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取決于它是否能夠滿足社會群體的需求,是否有助于解決社會問題。
社會群體參與進來,進行意見反饋,提出新的觀點和理念,通過諸如此類的方式能夠幫助博物館走近社會群體,實現可持續發展。
6藏品的保存
保存與修複對任何博物館來說都是頭等重要的工作,目的是給未來保存文化遺産。保存工作包括驗收、存檔、處理以及預防性保存,所有這些都離不開研究和教育的支持。
在保存的同時進行研究,有助于增進對藏品的理解,并能更好地了解藏品保存狀況惡化的原因。這些信息對發展新的保存技術非常重要,更對以最佳條件來展示和保存藏品具有建設性意義,可以防止惡化。
因此,博物館需要提高和強化藏品保存能力,積累藏品護理和保存知識,研究藏品以造福于今天的人類和子孫後代。
7展覽與拓展項目
放眼世界,展覽已經成為博物館進行交流、樹立自身教育機構形象最重要的媒介。博物館的功能就是交流。博物館以此為目的來進行文物和藏品的收集、保存、诠釋和研究。沒有比展覽更為有效的交流方式。展覽和由此形成的交流空間可以成為無價的工具,改變博物館運行及與公衆交流的方式。
博物館是講述故事的理想場所,并鼓勵參觀者以自己方式進行解讀。聽故事是最基本的學習手段。故事有始有終,啟發人們的反思,激發公衆的讨論,從而教給我們一些東西。故事令我們發揮想象力,懷有敬畏之心;故事讓傾聽者遐想另一段時空,發現特定的宇宙,體會他人的感受。故事保留着個人和集體的記憶,可以同時講述給兒童和成年人聽。
博物館在教育公衆方面發揮着獨特的作用。通過展品和展示技巧,讓我們對文化有更深刻、寬廣的理解。在不斷探索展品和展示新主題的過程中,博物館打開了探究其他領域的大門。歸根結底,讓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博物館作為教育陣地的作用。
8針對學齡兒童的教育拓展
博物館的性質決定了它們對絕大多數兒童特别是學齡兒童的吸引力。博物館包括各類機構,它們不僅是公共教育和娛樂的場所,也屬于一項公共服務。
很多博物館都開展針對兒童的拓展項目,但能讓學齡兒童深層次參與其中的博物館卻比較少,利用自己的博物館這樣做的就更少。學齡兒童的教育拓展如果開展得好,将有助于學校教育。圍繞不同學科的拓展工作,例如動物學和地理,則要結合小學課程内容來學習藏品。
博物館的教育者不應等待學齡兒童來博物館參觀,而是要帶着博物館的藏品走進學校,舉辦特定藏品的手工課。這樣一來,藏品就能激發興趣,緊扣課上讨論的主題。
博物館拓展工作應當成為學校參與議程的重要内容。廣泛地利用藏品開展拓展工作,吸引和激發青年人的興趣,博物館就會變得與衆不同。
毫無疑問,博物館的形象取決于其中的展覽。但是,能否引起參觀者的興趣則取決于博物館如何展現藏品,以及如何利用藏品發揮教育學齡兒童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