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博物館如何參與“一帶一路”文化建設

news_publish_date: 
2017-06-08 16:39
news_author: 
来源:文博圈
Body: 

  在“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中,如何利用好博物館擁有的文化資源,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民心相通和文明交融,為沿線地區民心相通奠定雙多邊合作的堅實基礎,意義重大。

  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播主陣地之一,其擁有的文物資源承載着“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人民的共同記憶,促進了沿線地區思想文化交流,對社會發展和民族意識形态,産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互利共赢“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命運共同體”的曆史依據。

  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博物館館藏資源研究,可加深人類對公有遺産的共識共知,助力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讓沿線地區博物館豐富館藏文物活起來,可促進文化遺産價值最大程度的傳播與共享,助力文明互鑒取代文明對抗與沖突。

  博物館文物已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經貿文化與曆史人文風貌的物化表達,成為連接不同文明對話與信任的情感紐帶,成為人類文明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

  博物館是“一帶一路”文化建設的有力載體

  博物館文物資源的民族性為“一帶一路”族際聚合提供記憶基石。

  自公元前2世紀來,我國少數民族先民通過古絲綢之路沿線的商貿交易與文明交流,不僅開啟了古代歐亞非互通有無的經濟往來,也促進了多元民族文化的持續互動,形成了民族聚合力,留下了大量具有鮮明民族特征的文化遺産,儲藏在博物館等文保機構中。

  博物館文物資源所承載的民族聚合力,帶動着對沿線地區政治、經濟事務判斷準則的理解信任,作為一種文化軟實力,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間的互動共赢做出提前安排。

  博物館文物資源的豐富性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提供内容支撐。

  “一帶一路”沿線留存着建築、器物、雕塑、壁畫等大量文化遺産,記錄着沿線地區先民的曆史交往行為軌迹,如同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曆史畫卷,将關隘要塞、長城烽燧、大漠駝鈴、畫工青燈、石窟佛陀,悲壯征戰、開拓艱辛、傳奇探險、豪邁詩篇等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

  豐富的“一帶一路”沿線文化遺産資源,是絲綢之路精神和經貿往來的曆史見證,為當代沿線地區的民心相通,提供着強力的内容支撐。

  博物館文物資源的實物性為“一帶一路”文化建設提供有力載體。

  文物作為實物載體,承載着“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先民的昔日記憶,印證着“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區域合作精神。

  切實推進“一帶一路”文化建設,要求系統開展文物材料和工藝特征的研究和利用,借力現代科技,綜合提升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的體驗,讓曆史說話、讓文物說話,以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增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求同存異、兼容并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共建精神家園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

  加大文物資源利用促進文化經濟融合發展

  拓展沿線地區文物交流合作。

  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文化遺産國際組織的深度合作,提高文化遺産國際公約履約水平,擴大與各國政府間文物交流互動,構建穩定、多維的政府間文物合作網絡,構建“一帶一路”文化遺産雙邊、多邊交流機制和合作平台。

  推出一批具有中國内涵、國際表達、創意融合的對外文物展覽,舉辦“一帶一路”文化遺産相關主題研讨會及論壇,推出一批中國文物保護理論成果和實踐案例,引進一批高水平來華文物展覽。

  倡導合作共建“一帶一路”記憶工程,激活博物館文物資源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建設沿線地區民心相通的精神标識,增進曆史、宗教、風俗等社會生活的深度認知。

  開發“一帶一路”沿線文創産品。

  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大力拓展博物館文物合理适度利用的有效途徑,開展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産品開發試點和經驗推廣,支持各方力量利用“一帶一路”文物資源開發文化創意産品,推出一批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文化創意産品開發項目和優秀企業。

  推動互聯網創新成果與“一帶一路”文化遺産的傳承、創新與發展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鼓勵文創産品一帶一路沿線“走出去”,做好審美取向、價值偏好及技藝創新的調試,避免重複開發和惡性競争,推進文創産品内容渠道、消費全鍊條設計,豐富沿線地區文化供給,形成品牌促進文化消費。

  促進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的有機融合。

  堅持經濟支撐文化、文化引領經濟的融合式發展道路,同時實現文化效益與經濟效益;從曆史軌迹上查看,古時絲綢之路的發展形成,正是文化交流與城鎮、商業、加工制造業及服務業等融合交彙的過程。

  充分挖掘“一帶一路”沿線博物館文物資源所富含的精神内容、形态結構及藝術美感,主動與旅遊産業、文藝創作及影視動漫業、工藝制造業、城鎮化建設等經濟領域進行對接,實施文化與經濟精品的聯合打造工程,将互利共赢“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命運共同體”理念付諸實踐,發展新文化、造就新繁榮。

  構建“一帶一路”建設的文博支撐體系

  建設文化交流合作機制與平台。

  加強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博物館館際交流與合作的機制化發展,推動成立各類聯盟,貫徹落實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簽訂的協定、計劃、備忘錄等相關合作文件,給予博物館文創産業發展項目以優惠支持,提出績效評估辦法和建立目标任務考核機制。

  着力打造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國際文物展、藝術節、博覽會等國際交流合作平台,鼓勵和支持各類博物館主題的國際文化交流論壇,建立博物館文化遺産資源的公共數字支撐平台,建設數據庫,促進博物館文化遺産資源的共享利用。

  實現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政府、民間博物館文化交流合作機制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促進各類型的博物館文化交流與合作平台建設逐步實現規範化和常态化。

  提升文博産業規模和貿易水平。

  以文博旅遊、工藝美術、數字博物館等為重點領域,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根據地域特色和民族特點實施特色文博産業項目。

  挖掘館藏資源的精品内容,提升博物館文化遺産與旅遊、影視、出版、動漫、遊戲、建築、設計等産業結合度,打造優質文化創意産品和動漫遊戲精品,推動動漫遊戲産業面向“一帶一路”國家發展。

  鼓勵國内“一帶一路”沿線文化企業跨區域經營,順應“互聯網 ”發展趨勢,推進互聯網與文博産業融合發展,建設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博産品生産和銷售基地。

  運用文化産業項目服務平台,加強對絲綢之路文博産業重點項目的全方位服務,逐步建立促進文博消費的長效機制。

  鼓勵國有企業及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一帶一路”文化貿易,促進文物資源、新技術和創意人才等産業要素的國際流通,支持在國内舉辦的國際文博會展推出“一帶一路”專館或專區,支持國内文博企業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參加知名文化會展。

  推進文博人才隊伍的建設和交流。

  實施“一帶一路”中國文化譯介人才發展計劃,培養一批國際青年文物修複和博物館管理人才,加大青年文博人才的培養,引導文化藝術專業技術人才和複合型經營管理人才投身于“一帶一路”文博領域相關工作。

  積極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文博人才培訓方面開展國際合作,加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開展同源共享的博物館文化遺産的人員培訓工作,從文博人才隊伍中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共同遴選“絲綢之路文化使者”,促進與沿線地區在考古研究、文物修複、文物展覽、博物館交流、世界遺産申報與管理等方面開展國際合作。

  積極開展文博領域的青少年交流活動,鼓勵代表國家水準和民族特色的文博藝術家及大師間的互訪交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