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在國外,文創産品甚至成了參觀博物館的重要原因

news_publish_date: 
2017-06-22 16:08
news_author: 
来源:《解放日报》
Body: 

近日,故宮博物院在網上新推出的文創産品——團扇,引來了網友的驚呼:太美了。

  近年來,我國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産品越來越受到民衆的歡迎。而在國外,文創産品也是博物館與觀衆之間溝通的橋梁,那些巧妙而親民的文創設計,甚至成為了不少人參觀博物館的重要原因。

  夠突出 選取标志性元素

  參觀博物館,總少不了對“鎮館之寶”的欣賞。對重要館藏的标志性元素提取,也就成了各大博物館提升知名度的重要方式。

  大英博物館一直以面向全世界的博物館自居,館藏中國、古埃及、古希臘的文物非常多。因此,他們的文創開發重點就落在這些重點館藏上。

  羅塞塔石碑是大英博物館最為重要的幾個館藏之一,自1802年起就在大英博物館展出。人們無法把這塊印有希臘文字和古埃及文字的石碑帶回家,卻可以把一隻印有碑文的馬克杯帶回家。

  搜索博物館官方網店可以發現,光是與羅塞塔石碑相關的産品,就有包括服裝、文具、首飾、杯子、充電寶、U盤、鎮紙、巧克力、布偶玩具在内的60餘種。其他館藏如埃及雕塑、日本浮世繪等藝術品,也都在各個小物件上“大放異彩”。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衍生品的開發雖然追求創新,但通常保持對文物、藝術品嚴謹、審慎的态度,注重對标志性文化元素的準确提取,不會過于賣弄和天馬行空。有的截取整體圖案,有的複制核心字樣和紋飾,還有的對所提取元素進行了重新整合,每一種設計方式都考慮到文物本身的特點和購買者的使用體驗。

  當然,有時候一些“碰撞”反而能帶來奇妙的效果。比如,讓小黃鴨“遇見”曆史。小黃鴨是英國人童年記憶的一個符号,也是社會流行文化的一個元素,當它與館藏元素相結合,人們就看到了小黃鴨裝扮成古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斯芬克司,或身披古羅馬戰士、維京海盜的铠甲。這樣的“碰撞”,怎不叫人喜愛?

  在法國盧浮宮,作為三大鎮館之寶之一的蒙娜麗莎也是在文創産品中出鏡率最高的。

  當然,若是讓蒙娜麗莎以千篇一律的面貌呈現在遊客面前,難免太過無聊。

  于是,蒙娜麗莎便屢屢“變身”,融入各種紀念品中。其中,最受兒童歡迎的是一本特制的盧浮宮導覽。在這本導覽的封面上,蒙娜麗莎的懷裡多了一隻小貓,這隻小貓正準備暢遊盧浮宮,蒙娜麗莎則作為它的向導,一同開啟夢幻的旅程。

  夠便捷 消費者體驗當先

  在美國,博物館文創已經進入了成熟階段,博物館更重視顧客體驗,通過提供優質的産品和服務來提升自己的形象。

  為了方便顧客,美國國家美術館紀念品店特意設置了一台“油畫複制品自助訂購機”。

  顧客可以通過機器顯示屏浏覽近200副美術館館藏精品畫作,根據自己的喜好選定油畫複制品的尺寸、材質、畫框樣式和價位,點擊購買。下單後10日内,這件親自選定的藝術品便會送到顧客的家門口。該自助銷售平台不僅給顧客帶來新的購物體驗,也通過商品“零庫存”,降低了紀念品店的經營成本。

  此外,不少博物館還開設兒童專區,根據兒童、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開動腦筋”。比如說,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博物館就特别為兒童開發了價格低廉的“太空冰激淩”,深受孩子歡迎。

  網絡也為博物館文創的“走出去”提供了便捷。過去,人們隻有到了博物館才會購買這些産品,但現在,隻要點擊網頁,就可以輕松購買到心儀的物件,甚至可以作為參觀前的“預熱”。

  據了解,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網店銷售額每年高達1000萬美元,占紀念品總銷售額的17%,并還在繼續增長。

  夠規範 法律“保駕護航”

  辛辛苦苦開發出來的産品,遇到山寨怎麼辦?

  在國外,健全的法律保障給文創産品開發吃了一顆“定心丸”。在美國,博物館開發紀念品(包括書籍),得到 《版權法》、《商标法》、《專利法》、《跨世紀數字版權法》等相應知識産權法律的保護。

  在對任何藝術品進行複制或衍生品開發時,博物館須事先界定好知識産權的歸屬,并取得該藝術品的使用授權。一旦發現“山寨”,即可向監管部門申請維權。

  當然,博物館之間可以通過商業授權的方式,相互代理銷售各自的文創用品,正規渠道的聯動也不失為一種擴大影響力的方法。

  來源:《解放日報》|原标題:博物館文創為何那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