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我館主持的“古代建築保護技術信息系統研發”與“古代建築虛拟修複及web表現技術研究”課題通過結題驗收

news_publish_date: 
2010-02-11 11:22
news_author: 
彭黎明∕图文
Body: 

2010年1月29日,由國家文物局組織、湖南省博物館主持和承擔的“十一五”文化遺産保護領域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古代建築保護技術信息系統研發”與“古代建築虛拟修複及web表現技術研究”的結題驗收會議在長沙召開。課題組向與會的驗收組專家與領導彙報并演示了兩個課題的完成情況及研究成果。課題研究得到了來自信息技術領域、古代建築保護研究領域的專家們的高度評價,并順利通過驗收。

課題結項驗收會議現場

  “古代建築保護技術信息系統研發”課題不僅在知識庫中建立了自然語言理解的檢索機制,同時還研究了圖片特征選取、圖片特征表示、索引組織數據結構,通過在索引中快速查找、圖片特征比較等,完成了圖片在計算機内部的表示、圖片壓縮方法、傅立葉變換及其衍生、高維索引采用的多種數據結構、基于不同空間的距離比較方法等,實現了圖片内容、顔色的空間相互轉換,對JPEG圖片文件按照MPEG-7标準建立顔色和紋理信息的索引。課題在研究中獲得軟件著作權5項,申請國家專利3項,發表論文13 篇,其中SCI期刊發表2篇,培養碩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5名。

  “古代建築虛拟修複及web表現技術研究”課題成功搭建了國内首個古代建築保護修複信息服務平台。課題主要研究了:利用計算機虛拟現實技術和現代數字化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實現木結構古代建築關鍵部件的典型病害計算機輔助修複;利用實驗過程中獲取的古代建築油飾彩畫修複材料配比數據,建立相關的數學配比模型,進而實現油飾彩畫的虛拟修複。課題還研發了基于人工智能和動畫技術的古代建築營造過程的動畫自動生成系統,該系統隻需要用戶基于語義輸入一些古建築描述就能自動生成一個動畫片,反映該建築從無到有的搭建過程。而古代建築三維建模系統支持對各種類型的古建築三維重構,針對不同古建築,用戶隻需輸入古建築物的數碼照片,系統則可自動快速地生成相應三維模型。同時,古代建築保護修複信息服務平台還支持古代建築知識庫信息錄入管理服務、基于自然語言的古代建築知識庫查詢服務和古代建築多媒體知識檢索服務。課題在研究中獲得軟件著作權7項,申請國家專利4項,發表論文27篇,其中8篇發表在國外期刊,培養碩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4名。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羅靜副司長在課題通過驗收之後做了講話,認為該課題跨度大且具有挑戰性,對課題研究人員的努力和不斷進步表示肯定,并提出希望課題組成員繼續努力,做好課題後期的推廣應用工作,鼓勵課題組優秀成員繼續保持緊密合作,建立跨領域跨行業的文化遺産保護創新聯盟。

  此外,參加本次結題驗收會議的還有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科技與信息處劉華彬處長及湖南省文物局陳遠平局長等領導。作為課題合作單位的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科學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等子課題的負責人也參加了這次驗收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