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館所藏部分苗族銀飾精品在廣西民族博物館驚豔亮相
我館提供展出的清末苗族扁形花瓣紋銀項圈
2010年2月6日上午,由廣西民族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貴州民族文化宮博物館聯合主辦的“似雪銀花——廣西、貴州、湖南三省區苗族銀飾展”,在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式。
湖南、貴州和廣西是我國苗族主要聚居的省區。銀在苗族的傳說中是光明的象征、富裕的标志,苗家素有“有衣無銀不盛裝”、“無銀無花不成姑娘”的說法。每個苗族家庭都會不惜重金用銀飾裝扮自己的女兒,并以此為嫁妝。苗家的銀飾追求飾品多、大、重的效果,一般都是傳女不傳男,一代代繼承下來。不同苗族支系的銀飾不盡相同,甚至在一些支系的内部也有區别,形成了紛繁璀璨、百花争妍的苗族銀飾文化。
本次展覽集中展示了來自湘黔桂的精美苗族銀飾精品300餘件(套),分為頭飾、胸頸飾、手飾、衣背飾腰飾、苗族銀飾工藝流程五個單元。這些苗族銀飾品類齊全、款式豐富、工藝精湛,都是廣西、貴州、湖南三省區所收藏的包括清代、民國、當代和現代各時期的精品。我館參與了展覽内容及形式的設計,提供了105件苗族銀飾精品參展,極大地豐富了展覽的内容,展示了湘西精緻華美的銀飾藝術與趣味盎然的民俗文化。
“似雪銀花——廣西、貴州、湖南三省區苗族銀飾展”對公衆開放展出時間為2月6日至4月20日。展覽在廣西結束展出後,還将赴貴州、湖南兩省巡展。展覽期間,觀衆不但可以欣賞到精美的苗族銀飾,還可以與來自貴州的苗族銀飾制作工匠一同體驗制作銀飾的過程,品味精巧雅緻的民族藝術。
部分展品介紹:
“現代銀接龍帽”
銀角、銀扇、銀帽、銀圍帕、銀飄頭排……這些造型都是屬于苗族銀頭飾,其造型紋飾不僅有自然界的花鳥蟲魚,還含有遠古傳說和祖先崇拜意識、圖騰神崇拜意識和自然神崇拜意識。湖南省博物館提供的“現代銀接龍帽”,造型酷似漢族的古代狀元帽,上有八仙一星的神仙人物造型。隻有在苗族的接龍節上,苗家婦女才會戴上此帽,寓意家族飛黃騰達。
“現代銀鳳冠”
由貴州民族博物館提供的“現代銀鳳冠”,造型精美别緻。鳳是苗族人崇拜的對象,蝴蝶也是苗族人最喜愛的造型。在苗族古歌中,相傳是楓木生出了蝴蝶媽媽(即妹榜妹略),蝴蝶媽媽生下了十二個蛋,由鵲宇鳥孵化出苗族的祖先姜央和十二兄弟。苗家人便将蝴蝶帶進了銀飾中,以此紀念蝴蝶媽媽。
苗族吊挂是“生活必需包”
一般來說,用以裝飾的銀器大多采用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等美好形象來寓意祝福,如蓮藕象征多子多孫,魚代表年年有餘等。可是苗族的吊挂卻不止用這些裝飾來追求形式上的好看,更講究其實用性質。其上吊挂着的墜物不是刀劍的造型,就是鑷子耳勺牙簽等器物,讓人有些費解。
對此,我館民族民俗組工作人員郭世華解釋說,以前的苗族是一個遷徙的民族,身上的銀飾不單有着美觀、顯富、辟邪和折合家當的作用,也具有生活必需品的功能。苗族的女性都是繡花的高手,為了方便攜帶,便将繡花針放入吊挂中間的筒管裡。鑷子也是為了刺繡需要。而吊挂上出現的刀劍式的利器,不僅有避邪的寓意,還有防身自衛的功能。可以這麼說,苗族的吊挂又是一個小小的生活必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