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Marta C. Lourenco:何為高校博物館的責任與價值?

news_publish_date: 
2017-04-21 10:07
news_author: 
来源:弘博网
Body: 

  自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起,大學博物館就成為大學組織之一部分,為大學乃至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然而,大學博物館在依托母體豐富的文化教育資源的同時,其身份上的依附性、功能上的封閉性等所帶來的問題日益突出,大學博物館的發展因此機遇與挑戰并存,這一困境在我國高校博物館中尤其突出。

  2017年4月10日—14日,由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國際博協高校博物館與藏品委員會、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共同舉辦的首屆高校博物館國際培訓班在錢學森圖書館舉行。

  在培訓班舉辦期間,國際博協大學博物館與藏品委員會主席、葡萄牙裡斯本大學國立自然曆史與科學博物館副館長Marta C. Lourenco博士欣然接受了組織者的專題訪談,分享了自己對于高校博物館的責任和價值的看法。

  高校博物館的責任所在

  在當前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全世界的大學都處在一個競争激烈的環境之中。各種大學排名和指标也開始層出不窮,譬如學生規模、科研産出等等。然而在許多國家,高校博物館及其藏品并沒有被納入這些複雜指标之中。盡管身處象牙塔,但高校博物館卻從未成為高校的核心業務部分,這使得高校博物館非常容易孤立于學校的其他部門、學院和研究所。Lourenco博士說,這不僅僅是中國高校博物館所面臨的問題,實際上也是全球高校博物館所共同面臨的挑戰。

  人們都說,偉大的大學應當擁有偉大的博物館。在現今社會,高等院校毫無疑問是人類科技創新發展的前沿陣地。而在大學不斷向前探索人類創新發展和進步的同時,高校博物館則保存着人類對于自然、宇宙和自我的不斷求索的物證。正因如此,高校博物館及其專業人員更應到意識到自己身上所肩負着的責任:不僅僅是要積極地參與到高校的教學科研工作之中,也不僅僅是要走出象牙塔去服務更多的社會公衆,更重要的是高校博物館要意識到自己有責任為高校保存下這些物品,讓它們成為人類不斷探索物質和精神世界的見證。

  高校博物館的專業人員不僅了解博物館學,同時也了解高校的各個院系。他們可以深入學校的各個院系,以博物館專業人士的眼光梳理高校所擁有的藏品資源,并将分散在高校各處的藏品納入博物館的藏品網絡中。博物館不能隻搜羅高校中的藏品,并把它們簡單地陳列在一處,這必将導緻藏品喪失其原本的教學和科研功能。

  “現在的一個趨勢是就地保護(in situ)原則,也就是将藏品置于它原有的環境之中,譬如醫學系用到的解剖标本,如果我們把它留在原地,它仍然會被學生在課上頻繁地使用到,一旦它被移走,那麼學生就不再能接觸到它了。我們希望藏品能夠切實地被用于教學和研究,同時也能夠得到完好的保存。”Lourenco博士這解釋道。

  高校博物館的價值所在

  在訪談中,Lourenco博士運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解釋了她所認為的高校博物館的價值所在。“過去的六十年科學技術發展得如此之快。在過去,顯微鏡就隻是顯微鏡,它還擁有顯微鏡的外形。現在的電子顯微鏡則更像是一個連接着電腦的黑色盒子。隻有那些擁有工程學、物理學等學科背景的學生還能夠給你講講它的功能和原理……而通過過去的顯微鏡藏品,人們才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過去的顯微鏡是利用光學原理制成的。”

  現代人類的生活中充斥着數字化的事物。高校博物館乃至博物館的價值正在于重新把人們和自然及物質世界聯系起來。網絡和數字化在擴展人們認知的同時,也無形中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人與自然物質世界的聯系。而博物館可以通過某種方式把它們重新聯系在一起,因為博物館保存着物質世界和自然世界的要素。“這種聯系不僅僅是聯系過去的曆史,而是要讓孩子們通過了解過去來認識現在。就拿顯微鏡來說,通過認識過去的顯微鏡,才讓他們更好地去理解現在顯微鏡的功能和原理。”

  更為重要的是,高校博物館的價值并不體現在它收藏了多少大學所獲得的榮譽。“一所大學的曆史、記憶和文化遺産不僅僅隻有榮耀,它們是由大學每天在科學、藝術和人文學科領域的日常工作組成的。”Lourenco博士強調,“那些榮譽通常會得到很好的保存。高校博物館所要關注的是那些榮耀之外的平凡之人、平凡之事。”

  大學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博物館?

  在談及大學需要什麼樣的博物館時,Lourenco博士表示,在考慮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反思,大學為什麼要建立博物館?她說,歐洲大學博物館的藏品通常是大學在長年的教學和科研過程中保存、積累下來的物品,因此這個問題通常不會出現在歐洲大學博物館身上。而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重視建設自己的高校博物館,甚至是從零開始建立一個全新的博物館。她認為,這正是中國的大學日益重視自身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三大使命的表現——高校希望通過建設博物館來提升其社會地位,凸顯出他們除教學、科研外還對社會做出了其他貢獻,以此樹立其社會和文化形象。

  當大學在考慮自己要建設什麼樣的博物館時,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博物館的受衆群體,通過觀衆研究掌握博物館未來的參觀者的特征。其次,是要确定博物館的藏品類型。

  Lourenco博士以美國州立大學博物館為例,美國擁有52個州,每個州都設有一所州立大學。這些州立大學,尤其是美國中部各州,都建立在博物館相對較少的城鎮中。于是這些大學就建立了博物館,特别是藝術類博物館,以此填補當地博物館的空白,為當地居民提供文化服務。因此,如果一所大學想要建立起自己的博物館,那麼學校的決策者應當結合當地的博物館統計研究,尋找當地博物館或藏品類型的缺口和空白,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座獨一無二的博物館。

  最後,在确定藏品類型後,高校博物館還應當建立起自己的藏品制度。隻有這樣,博物館才能夠建立起自己合理的藏品體系,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研究、陳展和教育活動。

  高校博物館國際大家庭呼籲更多中國成員加入

  國際博協大學博物館與藏品委員會(University Museum and Collections, UMAC)成立于2001年,旨在幫助和保護散落在世界各個大學博物館、美術館、植物園及标本園中的多種藏品。

  高校博物館及其藏品不僅是所在國家,更是整個世界自然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構建高校博物館的全球化交流平台,UMAC希望幫助世界各地的高校博物館共同分享經驗、應對挑戰;促進和提升高校博物館的建設标準,使高校博物館的工作更為高效和專業;并以此幫助大學博物館在全世界範圍内獲得更高的社會關注,讓那些原本默默無聞的高校博物館更多地為公衆所知曉。為此,UMAC還專門建立了全球大學博物館與藏品數據庫(the Worldwide Database of University Museums and Collections),全球的高校博物館都可以通過免費上傳博物館藏品資料來加入數據庫,供全世界科研人員和公衆搜索查閱。

  目前,UMAC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500多名成員,其中不僅有博物館機構會員,也有來自世界高校博物館的個人會員。但遺憾的是,UMAC所擁有的中國高校博物館會員卻屈指可數。身為國際博協大學博物館與藏品委員會主席,Marta C. Lourenco博士呼籲更多中國成員的積極加入。“UMAC将随時為中國高校博物館效勞,我們非常願意成為中國高校博物館向世界發聲的平台。”為進一步架起中國高校博物館與世界高校博物館文化互動的橋梁,國際博協大學博物館與藏品委員會微信公衆号UMACicom也于4月14日正式上線運營。

  在越來越多的高校博物館成員加入後,UMAC将定期舉辦年會促進各成員間的交流,為成員提供更多具有針對性的培訓項目,表彰積極開展創新項目的高校博物館,并為成員提供充分的學術及科研支持。本次在上海舉辦的首屆高校博物館國際培訓班就是UMAC與中國高校博物館機構聯合推出高校博物館從業人員專業培訓的首次嘗試。在未來,UMAC還将與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繼續在學術研讨、展覽交流、業務培訓等領域開展更多深入合作,用積極行動為推動中國高校博物館的共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