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曆史

新西蘭國家博物館的曆史

1840年,毛利衆部落酋長與英國官方代表簽署了《懷唐伊條約》(Treaty of Waitangi),新西蘭正式納入英國殖民版圖,當時毛利人在合約上用指紋蓋印,自此改變了毛利人的未來和新西蘭的曆史。所以,Te Papa采用指紋作為博物館的标志,象征島上不同族群間相遇與連接的開端。

                                                                                      《懷唐伊條約》(Treaty of Waitangi)

Te Papa的前身——殖民地博物館(Colonial Museum),創立于1865年,當時為配合新西蘭首府而遷至惠靈頓博物館街(Museum Street),以議會後面的簡陋小木屋作為館舍。開館之初,藏品大緻14,000件。首任館長詹姆斯•赫克托(James Hector)爵士作為當時的建設指揮,是一位地質學家,曾主持過奧塔哥(Otago)省的地質調查工作。因此,初期的館藏品建置重點是自然史,以惠靈頓和奧塔哥的地質标本為主。

                                                                                               殖民地博物館(Colonial Museum)

                                                                                     首任館長詹姆斯•赫克托(James Hector)

此後,由于毛利傳統器物頻繁地出口到歐美等國,毛利文化面臨流失,當時的英國殖民政府随之頒布了《毛利古物法案》(Maori Antiquities Act,1901),以限制毛利文化遺産及其他具有曆史或科學價值的文物出口。在這樣的背景下,1907年,殖民地博物館更名為領地博物館(Dominion Museum)。

                                                                                                新西蘭國家博物館的建築舊址

二戰結束後,博物館受到新興國家和曆史意識的影響,被迫重新反思國家诠釋、國家認同和曆史立場,并開始重視地方族群曆史、知識的搜集和保存,以及歐洲移民帶來的沖擊與影響。在此背景下,1972年,領地博物館改名為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新西蘭國家博物館的建築舊址

1992年,通過了《新西蘭國家博物館法》決議:将結合國家博物館與國家美術館的收藏與展示,以跨領域合作的方式,促使雙方合并為一個機構,共同講述新西蘭與毛利人的故事。最終,曆時4年新建的Te Papa于1998年2月14日如期在惠靈頓海邊開幕。

                                                                                               威靈頓海邊的新西蘭國家博物館

新西蘭國家博物館從殖民地博物館(1865-1907)、領地博物館(1907-1972)、國家博物館(1972-1992)到Te Papa(1992-至今)的現有規模,曆經了150多年的變革、蛻變與發展,經曆了殖民到後殖民的各個時期,不同的館名、館址以及社會曆史的變遷與更替,這些映照了新西蘭人對博物館的态度與期許。然而,當代Te Papa的重心,則主要放在博物館與社區的關系上,包括加強設施、收藏、活動、文化産品和服務等,并扮演着國家教育、休閑、觀光的重要角色,是新西蘭改革創新和國家意象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