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收藏
著名收藏
廣勝寺宋元壁畫
中國山西省廣勝寺宋元壁畫,十餘米長,六米多寬,繪制的如來和衆佛、菩薩神像栩栩如生,威嚴莊重,神态各異,場面十分壯觀。壁畫雖曆盡滄桑,可畫面仍相當清晰。仔細觀賞,可以看到壁畫的底層是數厘米厚的土坯牆面。展廳裡還有20多尊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的佛像,大多也出自山西省。
廣勝寺,中國元代佛寺建築群。在山西省洪洞縣東北17公裡霍山南麓。始建于東漢建和元年 (147),初名俱盧舍寺,又稱育王塔院。唐時稱廣勝寺,大曆四年 (769)汾陽王郭子儀奏請重建。宋金之際因戰火被焚毀重建。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毀壞,九年(1305)再重建。明清兩代屢次重修。
韓幹 《照夜白圖》》
唐代,紙本、設色,縱30.8厘米,橫33.5厘米
韓幹,唐代畫家,今陝西西安人。年少時為酒雇工,常為酒家送酒,收酒錢于王維家。戲畫人馬于地,王維奇其意趣,使其習畫,十餘年而藝成。他擅長畫肖像、人物、鬼神、花竹、鞍馬,尤以鞍馬著稱,師事曹霸,重視寫生,而有自己的創造。
“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騎,圖中“照夜白”系一木樁上,昂首嘶鳴,四蹄騰骧,似欲掙脫僵索。此畫用筆簡練,線條纖細遒勁,體形健壯,神采盡顯,靜動兼備,馬身微染,雄駿神态已表現出來。韓幹為自唐以來畫馬之祖。圖左上題“韓幹畫照夜白”六字,系南唐後主李煜題字。左邊上方有“彥遠”二字,為唐代美術史家張彥遠的題名;左下有宋米芾題名,并蓋有“平生真賞”朱印。
範成大《西塞漁社圖卷跋》
《西塞漁社圖卷跋》中的西塞山為湖州勝景,在湖州西郊10公裡許。明萬曆《湖州府志》:“曲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裡,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于此。” 西塞山因中唐詩人張志和寫有《漁父》詞:“西塞山前白鴛飛,桃花流水鳜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而聞名于世。南宋毗陵(今常州)太守,著名山水畫家李結(次山),作《西塞漁社圖卷》,并請摯友範成大,周必大等題跋。範成大于淳熙十二年(1185)題了290餘字的長跋,中有“候桃花水生,扁舟西塞,煩主人買魚沾酒,倚悼歌之”等語。
範成大(公元1126-1193年),号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出使金國,不辱使命,全節而歸,除中書舍人。孝宗時,除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後除吏部尚書,拜參知政事,進資政殿學士,領洞霄宮,加大學士。晚年隐居家鄉石湖。與陸遊友誼甚笃。成大才華橫溢,素有文名。挾擊時弊,贊成抗金。善寫田園詩,詩風繼唐,同情民苦,對後世頗有影響。不僅擅詩,而且善書。書法為詩名所掩。工書翰,精于行草書,師法黃庭堅、米芾,而自變其體,自成一家。其書遒勁可愛,生意郁然,飄逸古雅,用筆流暢自然。
埃及神廟
Temple of Dendur,公元前15世紀為奧古斯都羅馬帝國皇帝西澤所建造的神殿,本将因亞斯文水壩建築工程被淹沒,在美國捐款後逃過一劫,埃及政府順勢将神殿贈送給美國,自1978年起展示于大都會博物館。
1965年,埃及修建阿斯旺大水壩,急需搬遷大量文物。限于人力财力,美國幫助遷建了幾處大廟古迹。這座頓都神廟是瀕臨淹沒于水底時,埃及贈送給美國的。Temple of Dendur 之所以叫得上“鎮館寶”是因為它是被整座從埃及搬到紐約的。1968年,美國按舊貌複原重建于室内展出。水池邊的牆壁還挂了一系列圖片,有神廟在埃及的原貌,被水淹幾遭滅頂時的照片,以及搬遷詳情介紹。為了讓神廟傳神地展露風華,大都會博物館還特地在原尼羅河流經的區域設計了一池潭水。
神廟原址
神廟
孟圖赫普特國王浮雕
德加《舞蹈教室》
1874年
在歌劇院的舞蹈教室裡,穿着純白芭蕾舞衣的舞者們,正準備做舞蹈練習;有的少女正在整裝,有的則心不在焉地看着同伴們。這是沒有一點造作的練舞情形,就像是平常走過舞蹈教室時的情景。
深受舞者的動作所着迷的德加,一生的創作大都以芭蕾舞為主題。這幅畫是德加在第一次印象派畫展的同年,即一八七四年創作的。這年,德加并沒有像其他畫家一樣從事戶外創作,而這幅作品也不是他在舞蹈教室中寫生完成的。德加在學院派的私人畫室學畫,大師安格爾是他最崇敬的一位畫家;受此影響,他不像印象派畫家那樣透過寫生以追求光的表現,而是注重形态和構圖,因此他所有的作品都在化石中完成。
1873年,一位男中音歌手兼收藏家讓•巴提斯特•福爾,委托德加畫一幅有關芭蕾舞的繪畫。畫家在完成後,對自己的作品不甚滿意,雖然福爾三番兩次來催畫,但德加卻決定重畫一幅;最後完成的就是這幅舞蹈教室。1875年,德加将這幅畫交給委托人福爾。一八九八年這幅畫展轉為大西洋彼岸、紐約的佩因家族所收藏,後來于一九八六年捐給大都會博物館。這幅宛如停格畫面般的作品,捕捉住舞者們日常練習的一瞬間;如果靜下心來細聽,仿佛還能聽到舞者們的細語聲及音樂聲。
凡高《瓶中的鸢尾花》
1890年
這幅畫名叫“Vase with Irises”,是凡高1890年的作品。凡高畫過兩幅《瓶中的鸢尾花》,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這幅以粉紅色為背景,另外一幅以黃色為背景《瓶中的鸢尾花》現被收藏于荷蘭的博物館。
高更《聖母瑪利亞》
1891-1892年
高更「聖母馬利亞」,Ia Orana Maria (Hail Mary),繪于1891-1892年,現藏于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這是高更大溪地系列畫作之一。高更把大溪地畫成近似天堂,大溪地的母子圖标題訂為「聖母馬利亞」,或以大溪地土著為背景畫出基督誕生,将土著畫成亞當夏娃。這種用文明與未開化來區隔堕落與救贖,現在已被全世界性的渴望富裕、以及貧困國家的困境,證實為一種錯誤的向往,是不可能達到的西方桃花源。
格列柯《托萊多風景》
1608年
烏雲密布的天空下,壁壘和高塔錯落起伏,顯現出鋸齒的輪廓,托萊多昏天暗地,烏雲翻飛,突如其來的銀色電光,令人戰栗。格列柯不斷地改變、扭曲和重新發現這一個幻象,讓這個城市的天空變化多端。在這幅畫中,托萊多不再隻是一種裝飾性的背景,它本身即是一幅完整的風景畫。而且充滿魔力,令人心悸,籠罩在綠色和虛幻光線下的托萊多城,城垣、高塔和建築物密密麻麻,極具魔力地排列開來。補黃色褚色山巒截斷而發出的熒光綠色,以及城鎮的輪廓在陰暗天空的銀光映襯之下所發出的亮藍色,交錯混雜主導了整個畫面。
這是格列柯的一件上乘之作,它讓我們意識到,偉大的繪畫作品中的建築物或自然美景,并不一定要取自于一個真實的空間,或是真實紀錄下某個事件,一個創造出的空間,或許更能深切诠釋畫家的靈魂或田思維。
吉爾伯特.斯圖亞特《喬治.華盛頓》
1795年
古埃及太陽神何露絲保護下的奈克塔内博二世
埃及第三十王朝第三代王國國王(西元前360~前343年在位),也是最後一個原住民的埃及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