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雨果故居博物館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 - 1885年5月22日)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雨果博物館位于巴黎中心的孚日廣場六号,雨果從1832年至1848年居住在此,1903年開設為紀念館。1902年,雨果百年誕辰之際,在其朋友和支持者保羅 莫裡斯(Paul Maurice )的建議下,巴黎市政府将這個公寓改造成雨果故居博物館。保羅 莫裡斯除了向市政府捐贈了大量雨果生前使用過的家具和物品,雨果的繪畫,詩歌,書籍,手稿等東西以外,同時也向不少藝術家,包括雕塑家羅丹定制了以雨果為主題的藝術品。雨果故居博物館于1903年6月30日開始向公衆開放。
參觀雨果博物館也就是浏覽雨果的一生。博物館的七個廳主要分成三個部分,也就是雨果一生最重要的三個階段,就如作家本人在《行動與話語》《Acte et Paroles》裡劃分的那樣:流亡前,流亡中和流亡以後。

博物館的第一間即門廳即紅廳展示的就是雨果的童年和青年時代。雨果出生于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杜省貝桑松,他的父親是拿破侖手下的一位将軍,兒時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駐軍,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于寫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的詩歌競賽會得獎。 

紅廳再現了當年雨果家的客廳客廳,雨果和家人的畫像讓人感受到濃厚的家庭氣氛。在這裡廳裡,随處都能見到他心愛的女兒萊奧菲缇娜(Leophidine)的痕迹,萊奧菲缇娜,小名缇缇娜(Didine),是雨果夫婦的第二個孩子,但是因為長子出世三個月後夭折,缇缇娜成了雨果的掌上明珠。不幸的是,1843年,缇缇娜婚後六個月,在北方因帆船和丈夫一起溺水而亡。當時她年僅十九歲。雨果在女兒去世五天以後從報紙上看到女兒的死訊,當時他正和情婦在阿爾卑斯山上度假,女兒的去世讓他悲痛欲絕。他後來寫的一些詩歌表現了對女兒無盡的思念。1835年畫家奧古斯特夏缇翁(Auguste Châtillon)為缇缇娜畫的肖像上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溫柔美麗的女孩子。在流亡期間,這幅肖像一直挂在雨果夫人的卧室裡。

  1833年,雨果認識了女演員朱麗葉 •杜魯艾(Juliette Drouet 1806-1883),兩人墜入愛河,開始了長達50年的愛情故事。雖然朱麗葉不是雨果唯一的情人,但是她為了對雨果的愛,把陪伴雨果當成了終生事業。雨果在認識朱麗葉以後,因為嫉妒,竟然要求她放棄自己的事業,過封閉的生活,沒有雨果的陪伴不準出門,對這樣的要求朱麗葉竟然也答應了,一生無怨無悔地跟随雨果。博物館裡的中國廳實際上也就是他們兩人的愛情見證。雨果流亡以後,朱麗葉緊緊跟随他。1855年舉家搬遷到傑爾西(Jersay)島上時,他為自己家人和朱麗葉都買了房子安置下來,兩座房子在同一條街上。現在的中國廳實際上就是再現了朱麗葉的客廳。朱麗葉在傑爾西的房子完全是雨果設計和裝飾的,他們倆十分喜歡收集來自中國的古董和藝術品。在傑爾西居住期間,他們一起逛遍了島上所有的古董店。據說雨果平時生活簡樸,但是看到喜愛的古董卻出手很大方。他和朱麗葉将傑爾西的房子打造成一個他們理想中的東方世界。朱麗葉去世後,她的侄子将房中的物品賣給保羅莫裡斯Paul Maurice。雨果和朱麗葉在50年的時間裡留下了23650封信件,他們兩個人的愛情故事也是雨果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1870年9月,普法戰争爆發。法軍在色丹遭遇慘敗後,雨果攜家人又回到了巴黎。1874年,他和朱麗葉一起搬到了現在雨果大街上的一座公寓裡。雨果在這裡一直住到1885年離開人世。雨果博物館裡雨果的卧室展廳的家具就來自這個公寓。雨果在他的兒子查理及其妻子相繼去世後,一心一意擔任起了撫養他們孩子的義務,他對這對失去了父母的孫兒傾注了滿腔的愛與溫柔,詩歌集《當祖父的藝術》《l’art d’etre grand pere》就是最好的見證。孫子喬治和孫女貞德把公寓裡的所有家具都捐獻了出來。根據當時報紙上的照片和雨果的孫輩的回憶,雨果博物館根據當時報紙上的照片和雨果的孫輩的回憶,忠實地再現雨果生命中最後一個卧室的原貌。

具有中世紀風格的餐廳裡的家具主要來自傑爾西島上朱麗葉的住房,這裡也展出了一些雨果的繪圖作品,顯示雨果不凡的繪畫功夫和設計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