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研究發現兒童與成人欣賞繪畫的方式存顯著差異

news_publish_date: 
2017-07-12 10:45
news_author: 
湖南省博物馆/编译
Body: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兒童與成人在欣賞繪畫時存在顯著差異。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弗朗切斯科•沃克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兒童和成人在欣賞藝術作品時存在很大差異。兒童首先會将注意力集中在視覺刺激的元素上。相比之下,成年人則試圖從創作源頭去理解作品本身。

  9名兒童(11到12歲)及12名成年人參與了該實驗,此前他們從未參觀過博物館。他們佩戴眼動跟蹤設備,被要求凝視5幅畫作(都是梵高不知名的作品)30秒,閱讀每幅畫的簡短描述後再重新注視這些畫作。

  某個描述中有這樣一段内容:“梵高在描繪這個破敗的農舍時,不單單隻用到了畫筆。在屋頂的細節上,他用調色刀作為工具……你能看見筆觸之間一些裸露的畫布。”

  實驗結果非常清晰。第一遍浏覽時,“孩子們剛開始重點關注畫作的顯著區域”,自然而然地被那些最富視覺刺激效果的元素吸引,之後他們才會轉向其他不那麼引人注目的元素。但是在閱讀描述信息後進行第二次觀賞時,孩子們的聚焦點發生了巨大變化。

  研究人員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上寫道:“這時他們會最先觀察那些不太顯著的區域。”這表明他們剛剛浏覽的信息影響了他們的關注點。

  “相反,成年人的眼動行為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之間變化相對較小。”這表明,即使沒有背景信息,成年人也會試圖馬上抓住“場景的要點”。相對色彩和結構而言,他們更關心作品想要表達的内涵及表達方式。
 
  這也許能幫助我們解釋為什麼很多成年人會抵觸抽象派藝術。如果我們總想在剛開始欣賞畫作時就知曉作品的背景,無論這種習慣是天生還是後天養成,我們發現這樣會産生更多困難和焦慮,而不是欣賞。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另一出乎意料卻十分有趣的結果。12名成年人中,有10人反映他們在梵高的《樹根》中看到了一個“人形”(事實上,這隻是一棵樹根部的草圖),而9名兒童中,隻有2人看到了這個“人形”。提供的資料中并未提到這個信息。

  研究人員寫道:“人們習慣從自然圖像中找出人形、人臉或動物的形狀,這次的實驗結果也與之相似。”而在兒童群體中,這種傾向并不存在,表明“這種模式主要是由自上而下的因素驅動的,比如預期或經驗使然。”

  由于兒童的這種預設心理還不成熟,顯然他們在看待藝術作品時,視角更為新奇,先入為主的觀點也更少。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某種程度而言,成年人是否已經失去用心直接感受作品的能力?

  所以,也許當那些吸引兒童的視覺刺激元素被人們用來探讨作品主題時,藝術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影響力。

(本文作者湯姆•雅各布(Tom Jacobs),是《太平洋标準》雜志的資深記者。原文有修改,粟佳文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