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珍寶展開始文物點交 尋找74年前文物入湘見證者
(昨日,随着“走進皇家-大清宮廷珍寶展”的臨近,主辦方湖南省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正式進行文物交接工作。工作人員現場核驗文物品藍緞地平金繡雲龍箭衣現狀。)
(金鳳冠。圖片/記者陶炜程)
紅網南京12月18日訊(潇湘晨報記者 徐海瑞)昨天,随着“走進皇家——大清宮廷珍寶展”的臨近,主辦方湖南省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正式進行文物交接,包括大雅齋瓷器、十二月花神杯、紫紅繡金龍男袍等多件文物點交完畢,并将于近日運抵長沙,讓湖南觀衆一睹70年前避難長沙的宮廷禦品真容。
昨天的點交工作在上午10時正式開始。記者在經過保安的檢查後,得以進入南京博物院的文物庫房。湖南省博物館文物專家丁送來仔細地查看着放在桌上的紅地雕漆“嬰戲文”蓋盒。“你看,這裡好像有點問題。”為了看清蓋盒表面,丁送來特意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小心翼翼地擡起上身,更近距離查看文物表面,“是的是的,這裡的确有問題,要記一下:口沿及邊起翹。”丁送來話音剛落,站在一旁的同事國老師便記錄下對文物的描述。“口沿多次修複,口沿及邊起翹,圈足及底部有裂紋……”在此次展覽的文物目錄上,常可見類似描述。文物的點交工作開始後,雙方工作人員須按照目錄上的描述,核驗文物現狀。
“在點交過程中,對于每件文物的檢查,我們都要經過這樣的過程。”昨天中午,趁着文物點交的間隙,丁送來告訴記者,一個上午下來,他們共點交文物13件,“比起很多大件的文物,這樣的速度算快的,因為我們不能漏掉任何一個細節。”“和點交工作一樣,文物的運輸也需要細心和耐心。”湖南省博物館張鋒說,為了确保文物的運輸安全,他們已請來武警,全程護衛清宮珍寶。點交工作結束後,這批文物即将被運往長沙,本月23日,工作人員還将前往武漢,與武漢市博物館進行其它文物的交接工作。
新聞鍊接
尋找74年前的文物入湘見證者
紅網南京12月18日訊(潇湘晨報記者 徐海瑞)值得一提的是,即将展出的這110件文物絕大部分都到過長沙。“那是抗戰期間,當時的中央博物院為了保護文物安全,将院藏的大量文物轉移至外地,長沙就是其中的一站。”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詳細描述了當時文物來長的背景:1933年4月,當時的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随後發展成為當時的中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在全國選調了包括此次赴湘的110件文物在内的大量文物。随後抗戰全面爆發,為保護國寶不受戰火蹂躏,該院就以1935年參加倫敦藝展的80箱文物精華,連同初選後未送展的精品,另外再加選若幹重要文物,一起裝入80大箱,就在“八一三”淞滬戰役的次日,裝上招商局建國輪溯長江到漢口,然後從武昌換乘粵漢鐵路火車運到長沙,借湖南大學圖書館暫存。
據載,當時湖南大學圖書館館舍條件較好,中央博物院打算在這裡貯存文物,并在嶽麓山挖洞深藏。但是,山洞還沒有開挖,中日戰事轉劇。政府密令湘、桂、黔三省派軍護送,分兩批搭乘卡車,從長沙經廣西桂林到貴州。“文物剛出長沙,日軍飛機就開始對長沙進行轟炸。湖南大學圖書館被炸成一片廢墟,隻剩斷垣殘壁。這批國寶級文物因此逃過一劫。”
如今,相隔74年後,昔日戰火中的文物再次來到長沙。本報特别借此機會尋找當年文物抵長的蛛絲馬迹,希望能夠尋找到當時文物來長的見證者甚至他們的後人。目前,本報已開通熱線0731-5571188,如果您有任何這方面的線索,均可撥打上述電話,本報記者将在第一時間與您聯系,一同回憶文物入湘時那段驚心動魄曆史。
[作者:徐海瑞]
[編輯:劉松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