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珍宝展开始文物点交 寻找74年前文物入湘见证者
(昨日,随着“走进皇家-大清宫廷珍宝展”的临近,主办方湖南省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正式进行文物交接工作。工作人员现场核验文物品蓝缎地平金绣云龙箭衣现状。)
(金凤冠。图片/记者陶炜程)
红网南京12月18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徐海瑞)昨天,随着“走进皇家——大清宫廷珍宝展”的临近,主办方湖南省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正式进行文物交接,包括大雅斋瓷器、十二月花神杯、紫红绣金龙男袍等多件文物点交完毕,并将于近日运抵长沙,让湖南观众一睹70年前避难长沙的宫廷御品真容。
昨天的点交工作在上午10时正式开始。记者在经过保安的检查后,得以进入南京博物院的文物库房。湖南省博物馆文物专家丁送来仔细地查看着放在桌上的红地雕漆“婴戏文”盖盒。“你看,这里好像有点问题。”为了看清盖盒表面,丁送来特意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小心翼翼地抬起上身,更近距离查看文物表面,“是的是的,这里的确有问题,要记一下:口沿及边起翘。”丁送来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同事国老师便记录下对文物的描述。“口沿多次修复,口沿及边起翘,圈足及底部有裂纹……”在此次展览的文物目录上,常可见类似描述。文物的点交工作开始后,双方工作人员须按照目录上的描述,核验文物现状。
“在点交过程中,对于每件文物的检查,我们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昨天中午,趁着文物点交的间隙,丁送来告诉记者,一个上午下来,他们共点交文物13件,“比起很多大件的文物,这样的速度算快的,因为我们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和点交工作一样,文物的运输也需要细心和耐心。”湖南省博物馆张锋说,为了确保文物的运输安全,他们已请来武警,全程护卫清宫珍宝。点交工作结束后,这批文物即将被运往长沙,本月23日,工作人员还将前往武汉,与武汉市博物馆进行其它文物的交接工作。
新闻链接
寻找74年前的文物入湘见证者
红网南京12月18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徐海瑞)值得一提的是,即将展出的这110件文物绝大部分都到过长沙。“那是抗战期间,当时的中央博物院为了保护文物安全,将院藏的大量文物转移至外地,长沙就是其中的一站。”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详细描述了当时文物来长的背景:1933年4月,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随后发展成为当时的中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在全国选调了包括此次赴湘的110件文物在内的大量文物。随后抗战全面爆发,为保护国宝不受战火蹂躏,该院就以1935年参加伦敦艺展的80箱文物精华,连同初选后未送展的精品,另外再加选若干重要文物,一起装入80大箱,就在“八一三”淞沪战役的次日,装上招商局建国轮溯长江到汉口,然后从武昌换乘粤汉铁路火车运到长沙,借湖南大学图书馆暂存。
据载,当时湖南大学图书馆馆舍条件较好,中央博物院打算在这里贮存文物,并在岳麓山挖洞深藏。但是,山洞还没有开挖,中日战事转剧。政府密令湘、桂、黔三省派军护送,分两批搭乘卡车,从长沙经广西桂林到贵州。“文物刚出长沙,日军飞机就开始对长沙进行轰炸。湖南大学图书馆被炸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这批国宝级文物因此逃过一劫。”
如今,相隔74年后,昔日战火中的文物再次来到长沙。本报特别借此机会寻找当年文物抵长的蛛丝马迹,希望能够寻找到当时文物来长的见证者甚至他们的后人。目前,本报已开通热线0731-5571188,如果您有任何这方面的线索,均可拨打上述电话,本报记者将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一同回忆文物入湘时那段惊心动魄历史。
[作者:徐海瑞]
[编辑:刘松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