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皇家—大清宮廷珍寶展”本月底亮相星城
繼“四羊方尊”、“金縷玉衣”吸引23萬觀衆走進湖南省博物館後,湖南省博物館與南京博物院聯合舉辦另一文物大展“走進皇家——大清宮廷珍寶展”。展覽将于2007年12月31日開幕,展期為三個月。
本次展覽的展品是從抗日戰争時期故宮所藏南遷至南京博物院的大量宮廷文物中精選出來的,共計110餘件(組),主要包括“龍椅”、“珍寶”、“鐘表”、“服飾”以及慈禧太後“大雅齋”瓷器等,使人們充分領略皇室生活的奢華、皇宮藝術的精緻和宮廷文化的風雅。珍寶類文物是清宮一百多萬件文物中最具宮廷文化特色的部分,它特指使用金銀珠寶等貴重材質精制的各種器物。其種類豐富,按用途分為皇家禮儀中使用的瓷器,皇宮佛堂中供奉的金佛像、金佛塔等供器,宮廷殿堂中的裝飾陳設玉器、珍玩,帝後嫔妃們的冠服首飾等各種生活用品。
皇帝雕漆龍紋寶座
本次展出的清代帝後服飾同樣也是清宮文物收藏中極富特色的部分,通過這些文物參觀者可以了解清代服飾制度的主要特點。清代入關前,統治者就開始不斷制定其具有滿族風格的冠服制度,及至定鼎中原後的清乾隆時期,清朝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系統完整的冠服制度體系。清代帝後服飾分為:禮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和便服六大類。此次遴選了既能代表清宮藏品水平、又可反映清代帝後妃的朝會、祭祀、慶典與起居生活概況的各種精品服飾十餘件,以飨湖南觀衆。
雲錦龍袍
“大雅齋”瓷器是慈禧太後專門為自己設計、燒制的禦用瓷,也是晚清最為著名的禦窯名品,久藏深宮,世人很難一窺真容。130年前的秋天,紫禁城中一處挂着“大雅齋”匾額的殿堂裡,雲南籍宮廷女畫師缪素筠輕舒素腕在畫稿上勾勒完了最後一筆。窗外,丹桂餘香,秋意漸濃,而畫案上一疊疊圖稿中的桃花、芍藥、牡丹、栀子……争奇鬥豔,生機盎然。這位深得慈禧眷顧的雲南女子終于完成了以“大雅齋”命名的慈禧禦用瓷器小樣的設計。本次展覽特别采用了場景複原的手法,将慈禧太後生活的場景呈現在觀衆面前,使人似乎置身于紫禁城内,跨時空、近距離感受清代帝王的藝術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粉彩大雅齋花鳥花盆
這些濃縮了清宮豐富珍藏的宮廷珍寶,以其無可争議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曆史内涵,必将在2008年元旦和春節之際為湖南觀衆奉上一場傳統視覺藝術的盛宴。
相關鍊接:部分珍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