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在北京開幕
“我們衆多文明古國,都有着文物流失國外的曆史,衷心希望能夠通過文明古國集體的力量,使這些漂泊異國的文物能夠早日回家。”——故宮博物院院長 單霁翔
由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主辦的“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19日在北京開幕。論壇彙聚了來自國際文物保護與修複研究中心、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以及中國、埃及、希臘、印度、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墨西哥等八大文明古國近50位考古學家、曆史學家和博物館學者。
為期兩天的“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以“世界古代文明保護”為論題,分設“針對世界古代文明保護當前亟待采取的措施”、“世界古代文明遺産領域交流合作的規劃與前景”、“世界古代文明保護的挑戰與機遇”等3個議題,旨在研究和探讨當今國際環境下世界文明古國文化遺産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文化遺産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世界古代文明在當今人類發展中發揮持久作用。
中國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用“戰争沖突帶來的野蠻破壞與毀滅、全球化浪潮下的文化碰撞與沖突、自然災害帶來的潛在威脅”三個方面來總結各國文化遺産在保護和傳承時的嚴重挑戰,如何破解文化遺産保護領域所面臨的世界性難題已迫在眉睫。
伊拉克文化、旅遊和文物部部長福亞德·F·哈桑在講話中譴責了恐怖組織對文物古迹的破壞,“恐怖主義極端思想是比戰争和自然災害更嚴重的破壞因素”。他提議建立國際性的文物認證中心,規範世界拍賣行的交易并建立文物信息的互聯網,以此打擊文物在國際間的走私和倒賣。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在專題演講中以“紫禁城夜話”的形式就如何“迎接古國文明複興的曙光”和與會嘉賓進行深度溝通。
單霁翔表示:“今天,文明古國要真正走向世界,就必須在國際上有更強的号召力。文明古國之間可以通過适時舉辦世界古代文明保護高峰論壇,舉辦古國文明保護與發展學術研讨會,舉辦古國文明聯合展覽,來搭建起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平台,展示各國曆史悠久的珍貴文物和世界文化遺産保護成果,使全世界看到文明古國的文化魅力,感受到文明古國的文化震撼。”
單霁翔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發表《全球防止非法販運文化财産報告》指出:在全球47個國家的218個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3萬件,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散落在世界各地民間的中國文物應是博物館中的中國文物的10倍,約1700萬件。這些中國文物幾乎涵蓋所有文物種類,包括書法、繪畫、瓷器、陶器、雕塑、銅像等各類珍品。
單霁翔回憶,2009年應邀出席新雅典衛城博物館的開館儀式時,希臘總理将一塊曾經流失的石刻重新鑲嵌回雕塑本體的一幕令他印象深刻。“我深感希臘同仁對祖國曆史的尊重。事實上,我們衆多文明古國,都有着文物流失國外的曆史,衷心希望能夠通過文明古國集體的力量,使這些漂泊異國的文物能夠早日回家。”
他還透露,不久前阿富汗駐華大使訪問故宮,講述了“巴克特裡亞寶藏”的故事,阿富汗國立博物館員工舍身守護珍貴文物的事迹感人至深。同樣舍身守護珍貴文物的事迹還發生在叙利亞,83歲的叙利亞著名考古學家K·阿薩德由于拒絕透露文物去向,被極端組織殘忍地斬首示衆。對于陷入戰亂的國家來說,文化的堅持,不僅僅是守護文物寶藏,更是在守衛民族的曆史與文明。故宮博物院決定,支持阿富汗博物館複興,傳播人類文化理想,迎接阿富汗文物工作者保護下來的231件“巴克特裡亞寶藏”,相關展覽将于明年1月在故宮午門雁翅樓展出。
據了解,在論壇閉幕式上還将發布《太和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