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在北京开幕
“我们众多文明古国,都有着文物流失国外的历史,衷心希望能够通过文明古国集体的力量,使这些漂泊异国的文物能够早日回家。”——故宫博物院院长 单霁翔
由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19日在北京开幕。论坛汇聚了来自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以及中国、埃及、希腊、印度、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墨西哥等八大文明古国近50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博物馆学者。
为期两天的“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以“世界古代文明保护”为论题,分设“针对世界古代文明保护当前亟待采取的措施”、“世界古代文明遗产领域交流合作的规划与前景”、“世界古代文明保护的挑战与机遇”等3个议题,旨在研究和探讨当今国际环境下世界文明古国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古代文明在当今人类发展中发挥持久作用。
中国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用“战争冲突带来的野蛮破坏与毁灭、全球化浪潮下的文化碰撞与冲突、自然灾害带来的潜在威胁”三个方面来总结各国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时的严重挑战,如何破解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所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已迫在眉睫。
伊拉克文化、旅游和文物部部长福亚德·F·哈桑在讲话中谴责了恐怖组织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恐怖主义极端思想是比战争和自然灾害更严重的破坏因素”。他提议建立国际性的文物认证中心,规范世界拍卖行的交易并建立文物信息的互联网,以此打击文物在国际间的走私和倒卖。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专题演讲中以“紫禁城夜话”的形式就如何“迎接古国文明复兴的曙光”和与会嘉宾进行深度沟通。
单霁翔表示:“今天,文明古国要真正走向世界,就必须在国际上有更强的号召力。文明古国之间可以通过适时举办世界古代文明保护高峰论坛,举办古国文明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举办古国文明联合展览,来搭建起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展示各国历史悠久的珍贵文物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使全世界看到文明古国的文化魅力,感受到文明古国的文化震撼。”
单霁翔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表《全球防止非法贩运文化财产报告》指出: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3万件,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散落在世界各地民间的中国文物应是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的10倍,约1700万件。这些中国文物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包括书法、绘画、瓷器、陶器、雕塑、铜像等各类珍品。
单霁翔回忆,2009年应邀出席新雅典卫城博物馆的开馆仪式时,希腊总理将一块曾经流失的石刻重新镶嵌回雕塑本体的一幕令他印象深刻。“我深感希腊同仁对祖国历史的尊重。事实上,我们众多文明古国,都有着文物流失国外的历史,衷心希望能够通过文明古国集体的力量,使这些漂泊异国的文物能够早日回家。”
他还透露,不久前阿富汗驻华大使访问故宫,讲述了“巴克特里亚宝藏”的故事,阿富汗国立博物馆员工舍身守护珍贵文物的事迹感人至深。同样舍身守护珍贵文物的事迹还发生在叙利亚,83岁的叙利亚著名考古学家K·阿萨德由于拒绝透露文物去向,被极端组织残忍地斩首示众。对于陷入战乱的国家来说,文化的坚持,不仅仅是守护文物宝藏,更是在守卫民族的历史与文明。故宫博物院决定,支持阿富汗博物馆复兴,传播人类文化理想,迎接阿富汗文物工作者保护下来的231件“巴克特里亚宝藏”,相关展览将于明年1月在故宫午门雁翅楼展出。
据了解,在论坛闭幕式上还将发布《太和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