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先鋒·恩特林頓博物館20世紀藏品鑒賞展” 即将開展
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湖南省博物館與湖南省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法國恩特林頓博物館通力合作,将于9月29日起在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特别推出“歐洲先鋒•恩特林頓博物館20世紀藏品鑒賞”展。屆時,長沙市民将有機會近距離欣賞世界名家畢加索、羅丹等大師的創作真迹。
作為法國參觀人數最多和擁有最好現代藝術收藏品的博物館,恩特林頓博物館特遴選22位先鋒派藝術家的24件作品來華,并先後在昆明、長沙、武漢三大城市進行巡回展出,這在中法兩國曆史上還是首次。所選的24件作品時間跨度長達百年,比較完整地體現了先鋒派的發展變化。這些作品件件堪稱世界頂級藝術珍品,既有羅丹、畢加索、杜布費等大衆所熟知的現代派藝術大師的經典原作,也有“歐普藝術之父”瓦薩雷利、“立體派”代表萊熱等西方現代美術史中非常重要的藝術家作品。這些作品運用抽象的畫面、張揚的色調,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表達了藝術家們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以及對情緒的抒發,同時造就了20世紀歐洲先鋒意識的爆發,展示了20世紀西方藝術發展的軌迹。
湖南省博物館将與法國恩特林頓博物館共同搭建中法文化交流的平台和橋梁,為湖湘人民獻上一幅20世紀歐洲先鋒派畫家及雕塑家豐富多彩的創作全景圖。本次展覽将于9月29日—11月5日(每逢周一閉館)在湘江壹号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長沙市開福區湘江北路與創遠路交彙處)五樓展廳向公衆免費開放。
重要展品介紹:
1、巴布洛•畢加索——《坐着的女人半身像》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巴黎依舊是藝術的中心,存在主義的影響和對内在表現的思考促使先鋒派藝術的推進,立體派創始人畢加索的作品《坐着的女人半身像》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
畢加索是西班牙畫家和雕塑家,也是二十世紀上半葉西方最為重要的藝術家。他很早便表現出不同尋常的繪畫才能。曾就讀美術學院,并于17歲舉辦第一次畫展。這幅作品描繪的是他的妻子雅克莉娜的半身畫像,是他們結婚前一年完成的,表現了藝術家高超的創作水平,屬于他立體主義時期的代表作之一。雅克莉娜流暢、動感的正面像中,頭部占有與上半身近乎等大的空間。畢加索以娴熟的筆法,勾勒出頗有力度的頭發和臉部的輪廓,由于線條、形狀和顔色的反差及立體主義切割手法的運用,頭發和臉部顯得真實而有力度。頸項的曲線,肩膀和胸部的圓潤,肉體的白皙和赤裸,與粗筆勾勒出的扶手椅子的僵直和深暗的綠色形成鮮明的對照。這幅人像畫充滿力度與肉感,被認為是向時代發出的挑戰,從中可看出畢加索的自由藝術最終的表達。縱觀畢加索的藝術生涯,留存于世的名作有《亞維農少女》、《格爾尼卡》 等。
2、奧古斯特•羅丹 ——《絕望的年輕人》
羅丹被認為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他14歲時進入裝飾藝術學院學習,并展現了較好的天賦。17歲時由于雕塑風格異類而未能考取美術學院。後來為了養活自己,他便進入雕刻和裝飾工場當手工匠人。23歲時在意大利接受藝術訓練後,他驚奇地發現了米開朗其羅等古代雕刻大師們的作品,并從中受到啟發。從1887年開始,47歲的羅丹藝術造詣達到了頂峰。在此後的十年期間,他的作品極為豐産。正是在這個階段,他創作了這件獨具個性的作品。該作品也是本次展覽中創作時代最早的一件。它通過現實主義的手法,表現了一個年輕男人正挺起上半身仰望天空,沉浸在痛苦之中。人體的解剖結構合理,肌肉和肋骨也栩栩如生。由于雕像沒有手臂和腿,所以觀者的焦點聚焦在運動中的軀幹上,使得雕塑充滿活力,令人感到撕心裂肺般的痛苦。雕像上因痛苦而扭曲的臉孔失去了可供辨識的個性特點,這也告訴我們這一青銅像表現的痛苦不是某個人的,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作為現代雕刻的先驅,羅丹創作了諸如《思想者》、《青銅時代》、《地獄之門》等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