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楚文化尋根之旅:鄂君啟金節見證楚國幅員遼闊(圖)

news_publish_date: 
2009-05-11 09:50
news_author: 
来源:红网
Body: 

 

編者按:中原崇龍,楚國崇鳳!楚國,又稱荊、荊楚,中國曆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轄地為現在的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地,楚國人創造了堪與中原文化分庭抗禮的楚文化,在公元前223年為秦所滅之前的800餘年時間裡,楚文化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5月22日,湘鄂皖豫四省将在湖南省博物館聯合舉辦“鳳舞九天——楚文化大展”,重點推出264件楚文物精品,全面展示楚國的政治、軍事、禮樂文明、藝術成就、思想文化與社會生活。從6日開始,紅網将推出“楚文化尋根之旅”系列報道,帶領網友一起感受曆史血脈裡的先楚文明。今天推出《楚文化尋根之旅:鄂君啟金節見證楚國幅員遼闊》。

紅網安徽5月9日訊(特派記者 湯紅輝)楚懷王六年,鄂君啟站在台階上,邊撫須飲酒,邊笑意盈盈地看着家奴們在大院内忙碌裝運貨物,而楚懷王剛剛賜給鄂君五件金節,行商持此節可享受免稅通行的優待……今日,記者随同“楚文化尋根之旅”采風團來到安徽省博物館,參觀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通行證——鄂君啟金節,不禁遐想連翩,開啟了一場楚國商貿之旅。
  
  最早的憑信物證
  
  “鄂君啟金節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通行證。雖然它不像有些文物那樣氣勢恢宏,給人們視覺上的震憾。”安徽省博物館副館長黃秀英自豪的介紹說。
  
  鄂君啟節是公元前323年(楚懷王六年)頒發給鄂君啟的經商免稅通行證,共出土5件,計車節3件,舟節2件,其中4件系1957年4月在安徽壽縣邱家花園出土,另一件則為安徽蒙城王氏家族出售。各節均為青銅鑄造,合在一起呈圓竹筒狀。車節、舟節均寬7.3厘米,厚0.7厘米,長度分别為29.6厘米和31厘米,節面陰刻錯金銘文,各有9行,舟節163字,車節154字。
  
  “5件節符現分藏兩處,其中中國曆史博物館收藏有車節、舟節各一件,另有3件藏于安徽博物館”。
  
  銘文涉及湖南地名
  
  “金節見證了當時最尖端的鑄造技術,節上的銘文用金絲鑲嵌而成,防僞技術非常高超。”
  
  黃秀英介紹說,在鄂君啟金節的銘文中,舟節銘文稱:“見其金節則母(毋)政(征),母舍李飲,不見其金節則政,女(如)載馬牛羊台(以)出内關,則政于大府,母政于關”。其大意是:持有金節的船隊以過關邑時,可免征關市稅,否則照章納稅,關邑驿館不給船隊人員提供食宿。如船隊裝載馬牛羊等牧畜出入關邑,則須向府一級稅收部門納稅,不必向關邑納稅。銘文規定,舟節有效期一年。車節銘文則嚴禁車輛運輸馬、牛等牧畜和銅、皮革等軍用物資。節符中标明城邑20處,“表示經過地名,所經之地皆為城邑關戍,蓋皆有稅官駐守”。
  
  同時,銘文中還發現了“郴”“耒”“資(水)”“沅(水)”“澧(水)”等湖南地名,這也正是當年鄂君啟商隊的行程路線。戰國時期,楚國商業已十分發達,所建城市數量衆多,城邑之間、各地之間的商貿往來日益頻繁。鄂君啟憑舟車節可在城市貿易中免稅。
  
  從銘文中可以看出,鄂君啟雖然有享受特權,但是楚懷王對自己兒子還是有所限制,銅、皮革這樣的物資是嚴禁運輸的,“因為這都是戰備物資”。
  
  安徽拿出看家寶
  
  “為了支持‘鳳舞九天’——楚文物特展,我們拿出了看家寶,其中一些展品是從展線上直接拿下來的。”黃秀英表示,“這個展是文博單位免費向市民開放後,第一個大規模的區域性合作大舉措,楚國最後30年建都安徽,所以,我們非常精心和努力地拿出精品,希望以最閃亮的形象給市民最有價值的文化享受。”
  
  雖然鄂君啟金節中的舟節銘文上,記錄有“資(水)”“沅(水)”“澧(水)”等與湖南相關的地名,但參加本次湖南省博物館楚文物特展的金節隻是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