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寻根之旅:鄂君启金节见证楚国幅员辽阔(图)
编者按:中原崇龙,楚国崇凤!楚国,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辖地为现在的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地,楚国人创造了堪与中原文化分庭抗礼的楚文化,在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之前的800余年时间里,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5月22日,湘鄂皖豫四省将在湖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凤舞九天——楚文化大展”,重点推出264件楚文物精品,全面展示楚国的政治、军事、礼乐文明、艺术成就、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从6日开始,红网将推出“楚文化寻根之旅”系列报道,带领网友一起感受历史血脉里的先楚文明。今天推出《楚文化寻根之旅:鄂君启金节见证楚国幅员辽阔》。
红网安徽5月9日讯(特派记者 汤红辉)楚怀王六年,鄂君启站在台阶上,边抚须饮酒,边笑意盈盈地看着家奴们在大院内忙碌装运货物,而楚怀王刚刚赐给鄂君五件金节,行商持此节可享受免税通行的优待……今日,记者随同“楚文化寻根之旅”采风团来到安徽省博物馆,参观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通行证——鄂君启金节,不禁遐想连翩,开启了一场楚国商贸之旅。
最早的凭信物证
“鄂君启金节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通行证。虽然它不像有些文物那样气势恢宏,给人们视觉上的震憾。”安徽省博物馆副馆长黄秀英自豪的介绍说。
鄂君启节是公元前323年(楚怀王六年)颁发给鄂君启的经商免税通行证,共出土5件,计车节3件,舟节2件,其中4件系1957年4月在安徽寿县邱家花园出土,另一件则为安徽蒙城王氏家族出售。各节均为青铜铸造,合在一起呈圆竹筒状。车节、舟节均宽7.3厘米,厚0.7厘米,长度分别为29.6厘米和31厘米,节面阴刻错金铭文,各有9行,舟节163字,车节154字。
“5件节符现分藏两处,其中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有车节、舟节各一件,另有3件藏于安徽博物馆”。
铭文涉及湖南地名
“金节见证了当时最尖端的铸造技术,节上的铭文用金丝镶嵌而成,防伪技术非常高超。”
黄秀英介绍说,在鄂君启金节的铭文中,舟节铭文称:“见其金节则母(毋)政(征),母舍李饮,不见其金节则政,女(如)载马牛羊台(以)出内关,则政于大府,母政于关”。其大意是:持有金节的船队以过关邑时,可免征关市税,否则照章纳税,关邑驿馆不给船队人员提供食宿。如船队装载马牛羊等牧畜出入关邑,则须向府一级税收部门纳税,不必向关邑纳税。铭文规定,舟节有效期一年。车节铭文则严禁车辆运输马、牛等牧畜和铜、皮革等军用物资。节符中标明城邑20处,“表示经过地名,所经之地皆为城邑关戍,盖皆有税官驻守”。
同时,铭文中还发现了“郴”“耒”“资(水)”“沅(水)”“澧(水)”等湖南地名,这也正是当年鄂君启商队的行程路线。战国时期,楚国商业已十分发达,所建城市数量众多,城邑之间、各地之间的商贸往来日益频繁。鄂君启凭舟车节可在城市贸易中免税。
从铭文中可以看出,鄂君启虽然有享受特权,但是楚怀王对自己儿子还是有所限制,铜、皮革这样的物资是严禁运输的,“因为这都是战备物资”。
安徽拿出看家宝
“为了支持‘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我们拿出了看家宝,其中一些展品是从展线上直接拿下来的。”黄秀英表示,“这个展是文博单位免费向市民开放后,第一个大规模的区域性合作大举措,楚国最后30年建都安徽,所以,我们非常精心和努力地拿出精品,希望以最闪亮的形象给市民最有价值的文化享受。”
虽然鄂君启金节中的舟节铭文上,记录有“资(水)”“沅(水)”“澧(水)”等与湖南相关的地名,但参加本次湖南省博物馆楚文物特展的金节只是车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