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博物館的視覺識别系統

視覺識别系統的英文全稱是Vision identity,簡稱VI,是品牌形象的視覺傳遞形式,是通過一系列形象設計,将品牌經營理念、行為規範、文化内涵等傳達給社會公衆的視覺形象。視覺識别系統将品牌理念與核心價值通過視覺傳播形式,有組織有計劃地傳遞給客戶、公衆及員工,從而樹立起統一的品牌形象。

一、視覺識别系統的概念及其意義

視覺識别系統的英文全稱是Vision identity,簡稱VI,是品牌形象的視覺傳遞形式,是通過一系列形象設計,将品牌經營理念、行為規範、文化内涵等傳達給社會公衆的視覺形象。視覺識别系統将品牌理念與核心價值通過視覺傳播形式,有組織有計劃地傳遞給客戶、公衆及員工,從而樹立起統一的品牌形象。

在如今這個信息年代,各行各業都講究品牌效應,而視覺識别系統成了品牌推廣的重要元素,擁有一套與之相适用的視覺識别系統成為博物館的共識。優秀、有效的視覺形象能夠帶給其所代表機構良好的社會反映、廣泛的品牌影響力、更高的經濟收益及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樣,作為文化性機構的博物館,一套優秀的視覺識别系統能夠充分體現博物館的文化内涵,充分發揮其實際應用功能,帶給觀衆清晰的引導和良好的參與體驗,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領大衆的審美,最終助力于博物館的發展。

二、當代國外博物館的視覺識别系統

1. 概況
标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圖騰”。“圖騰”一詞來源于印第安語“totem”,意思為“它的親屬”、“它的标記”。由于西方博物館發展相對較早,與之相配套的博物館視覺識别系統也随之發展得較為成熟,回顧近年來國外博物館早期和近代更新升級後的視覺識别系統不難看出,在博物館标志的形式上逐漸走向更加單純、簡潔,表現手法也由繪畫形式轉向為圖形格式,由一般圖形轉向幾何圖形,由具象的圖形轉化為抽象的圖形,設計元素也逐漸趨向世界通用的藝術語言和符号。

2. 國外博物館視覺識别系統的構成元素
1)    單字母或文字組合
在标志設計中設計師應考慮功能的要求和傳遞信息的效率,文字與符号是特殊的圖形,這種特殊性在于它們經過漫長的傳播或強化性的傳播過程後,當這些字符出現在人們的眼前時,人們的腦海中已經自然而然地明了它們所要表達的意義,這種形與義的映射關系有些是由于曆史傳統而約定俗成的,有些是由于系統教育所緻,例如當人們看到“m”時很容易和博物館museum相聯系,因此很多西方博物館都以“M”作為自己的視覺符号。
在全球化的經濟發展中,英語作為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能夠起到最大的傳播效果,許多博物館選擇用英文組合作為标志元素,或者配以其獨有的輔助圖案,既避免了與其他博物館視覺符号類似,又突出了博物館本身其獨有的風格特點。
例:荷蘭梵高博物館

如果沒有貼切的圖案來概括博物館的豐富内涵,最穩妥的辦法就是采用文字标志,搭配梵高充滿特色的漩渦狀筆觸作為輔助圖形,呈現出一種既特别又清晰幹淨的視覺效果。

2)    建築外形 
例:葡萄牙Casa da Música博物館

Casa da Música博物館位于葡萄牙波爾圖,由于這座博物館的外觀本身就比較特殊,角度感很強,使其在不同的角度觀察呈現不同的形态成為了可能。強烈的建築風格使其顯得格外注目。為了呼應這座著名的建築物外觀的不同觀察角度,著名設計師施德明為此設計了創建了一個動态的、直觀并不斷變化的标志。這樣的标志也許不夠漂亮,但它作為博物館的身份标識,加上标志本身多彩的應用延展卻讓人印象深刻。

3)    博物館的主題元素    
例:俄羅斯披肩曆史博物館

俄羅斯披肩曆史博物館标志外形是由一條披肩圖案巧妙地組成博物館英文首字母“M”,字母可根據需要變換不同的花紋,深色底配以豔麗的民族圖案極富俄羅斯特色,也賦予标志獨一無二的魅力。設計巧妙的文字天衣無縫的融入至圖形當中,兼具整體性與實用性,受衆接受度高。

4)    概括性圖形

标志是一種具有象征性的大衆傳播符号,它以精練的形象表達一定的涵義,在一定條件下,圖形的感染力甚至超過語言文字。概括性圖形的标志是指具有高度概括性、象征性和圖案化的圖形,可以引發人們的無限聯想。
例:華沙博物館

華沙博物館前身為華沙曆史博物館,建成于1936年,現在華沙博物館啟用新的視覺形象标志:一個高度抽象的華沙美人魚。華沙美人魚是一座人身魚尾的青銅雕塑,是英雄城華沙的象征,同時,美人魚形象也是華沙的城徽。

三、當代中國博物館的視覺識别系統

1. 概況
雖然标志的出現在我國可以追溯到宋代,但由于古中國長久以來自給自足的農耕經濟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念影響,商品經濟發展緩慢,标志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發展。早期的中國博物館幾乎沒有當今意義上的标志形象,最常見的“标志”形态大多為書法題字的匾額或石刻等。故宮博物院在2005年新标志揭幕啟用前,也長達80年沒有現代意義的标志。直至今天,仍有許多小型的博物館直接使用書法題字作為标志,其系統應用和延展設計往往也是缺失的。随着群衆審美的普遍提高與文化性機構的快速發展,國内博物館行業疾速壯大、日益規範,對外文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不論是通過海内外廣泛征稿還是請知名設計師參與,博物館對自己的視覺形象愈加受到重視。

2. 中國博物館視覺識别系統的構成元素

1)漢字的應用

文字是文化的符号和象征,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在幾千年的演變過程中,漢字作為具有高度符号化、圖像化的方塊字,雖然經曆了字型的不斷變化,但它所承載的文化内涵和藝術魅力卻始終如一,即使是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漢字作為一種重要的造型元素在現代标志設計中仍然具有獨特的魅力。 
例:四川博物院

在四川博物院的标志形象中, “四川”二字被巧妙地融入圖形中,構成一銅鼎的圖形,形象生動。而銅鼎是我國主要文化符号之一,是久遠的青銅文化的代表、文明的象征,其豐富的内涵表現了四川博物院的地域特點和文化屬性。 
例: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新館标志選用漢字“廣東”、“藏”的字形進行設計和同構,既點明了博物館的地域屬性也突出了博物館的行業特點,一個“藏”字,表明粵博人專精于藏的精神氣質,更寓意博物館具有海納百川、古今并包的風格和氣度,漢字的組成形式融合了其獨具一格的建築風格,把建築設計和标志設計融為一體。

2)傳統元素的應用

文化的發展是一種傳承,中國老祖先在各個不同的曆史時期創造出的各具特色的圖案形式,天真浪漫的彩陶圖案描繪先民們的生活場景;神秘莫測的饕餮紋飾是奴隸社會權勢和神秘力量的象征,厚重而拙樸的瓦當圖案是把美學悄無聲息地注入生活的東方智慧……這些圖案作為手工業時代的産物,雖然存在着很大的曆史局限性,但縱觀現代設計的各個領域,傳統圖案的作用功不可沒,傳統圖形在當代博物館形象設計中占有重要地位。傳統圖形不但是中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曆史活動中所形成的獨特的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美學标準的視覺體現,也是對中華民族的感情素質、生活特色、道德倫理、文化傳統、社會制度、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等方面的高度認同和歸屬,設計師通過對這些元素内涵的深刻把握,并将它們和現代設計元素完美結合,賦予傳統元素以新的時代感和生命力。
例:首都博物館

标志的表現形式把一種流行于宋代的“國朝官印”——九疊篆重新拉回現代人的視野,其筆畫折疊堆曲,均勻對稱,突出其厚重的曆史文化感。 
例:成都武侯祠

該标志以諸葛亮的綸巾造型為設計元素,形象地傳達了諸葛武侯的概念,體現深厚的三國文化内涵;标志還融入了漢代漆器中雲紋的造型和常用的紅色、黑色,與漢文化相協調,表達了武侯祠的時代特征和文化氣質;該标志還巧妙地把四川的簡稱“川”字與成都的拼音字母“C”左右相融合,說明了武侯祠的地域特點。 

1)    建築外形 
例:河南博物院

例:上海博物館

當某一漢字或者傳統元素無法很全面的概括博物館特點的時候,很多設計師選擇從博物館的建築外形入手設計标志,同國外博物館一樣,鑒于博物館的殊屬性,建築往往成為當地一标志性建築,其本身也具有特殊的意義,結合我國深遠悠久的傳統文化,博物館建築中的很多細節和形式往往都蘊含了豐富的概念和象征,依托或融合博物館特色外觀形象進行設計也是國内博物館标志形象常見和常用的手法之一。

4)博物館的主題元素
與博物館内容相結合的博物館标志,适用于單一主題的博物館,這樣對于受衆來說直觀明了,識别度高。
例:三星堆博物館

三星堆古遺址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曆史,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三星堆博物館是中國一座大型現代化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标志抽取了青銅面具粗眉大眼、闊口高鼻的造型特征,并融合于一個幾何化的倒梯形之中,使标志整體視覺感受又合乎一個側放着的面具形象,造型獨特、表情神秘,引導着觀衆去探訪面具背後的不朽傳奇。标志沿用著名書法家啟功的手書字體,同時将博物館英文融入幾何圖形之中,既表現了曆史傳統也彰顯了時代精神和國際化的觀念。

四、博物館視覺形象系統的發展趨勢

1.    多元化
以往受制于制版、印刷、制作工藝、傳播手段以及制作成本等條件的限制,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标志應該是一個靜止并一成不變的符号,标志圖形力求簡潔化、平面化、單色化。如今随着科技的進步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各種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滲透,視覺系統開始       打破平靜,改變其單調、統一、固定的模式,風格向多元化發展。科技的發展,為設計師提供了豐富的創作平台,為其多元化風格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

位于美國加州的亞洲藝術博物館建于1966年,作為西方國家以亞洲藝術為主題的最大博物館,該館擁有超過17000件藝術作品,亞洲文明的多元化,很難用一種東西或一個形容詞去表達,其藝術表現更是豐富多彩,傳統的博物館視覺識别系統以靜态展示為主,無法承載更多的曆史背景和展覽信息,因此,亞洲藝術博物館設計師開始大膽嘗試突破标志單一、靜态、固定的外形與色彩,通過一個颠倒的A字母,表示出“給予一切”,與Asian一并使用,傳達出博物館的種種所傳達的期望。根據展覽内容的不同,出現場所的不同,“A”内部填充不同的圖案,外部使用不同的背景,使标志在視覺上産生極具趣味性的動态變化,顯現出具有無窮生命力的視覺意象,并使蘊含于其中的深層含義在視覺的時空延展中得到準确.有效的識别。

2.    系統化
起初博物館視覺識别系統僅僅是停留在一個單純的标志階段,使得視覺環境中很多細節彼此的聯系被割斷,随着博物館事業的發展,無論是在圖形、色彩還是文字方面,一套完整的、相輔相成的、密不可分的視覺形象系統對于一家成熟的博物館來說顯得越來越重要,它們不僅能夠應用至博物館的不同機構或者同一機構中的不同部門,其統一的圖形、文字或者色彩元素在兼顧整體性的同時于不同環境中反複出現,更能夠不斷明确主題重點、加深觀者印象,使博物館視覺形象變得更加整體統一。
例:日本森藝術中心

日本森藝術中心由藝術博物館等五個下屬機構共同構成,其标志由分别代表了這些機構特征的不同色彩、彎曲程度的線構成,體現了其綜合性和多樣化的特點;拆開後又可以做為機構的分标使用。

3.    個性化
如今技術發展與共享,材料推陳出新,這給個性化的設計創造了無限的可能,特别是由于各種文化間的交融,使得設計更明确,文化的表現手法更豐富,也正因設計與文化的契合,使得标志打上了各自的特征符号,體現出它們的千差萬别,形成自己的個性。
例:英國泰特藝術館

泰特藝術館一共有4個分館,用标志右上角的文字加以區分,标志設計完全打破了傳統的設計形式和思維,一改标志傳統的要求: 矢量圖,高清,可以無限放大或縮小,具有較強的延展性等,此标志反其道行之,邊緣模糊不清,時隐時現,給人一種瞬間即逝的感覺,因其模糊而充滿了一種朦胧感、神秘感,讓人産生一種不看個究竟誓不罷休的欲望和無拘束的現代感。

4.    品牌化
一套優秀的博物館視覺形象系統,不僅有助于對外交流的便利,清晰的劃分各機構職能,服務導向參觀者,更能夠從整體上體現博物館特點和加深參觀者印象、樹立其博物館自身品牌形象。
成功的博物館标志設計,兼具整體性與變化性的視覺形象系統,恰當的應用和與周圍環境的呼應、融合,甚至于商品、禮品設計,都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1971年開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就把标志印在五顔六色的金屬徽章之上作為博物館門票,很快這種金屬徽章在紐約大受歡迎,很多人熱衷于收集各種顔色的徽章作為收藏,直至2013年成本上漲才結束了金屬徽章的曆史。大都會博物館的金屬徽章已經成為了紐約的旅遊标志——不僅代表您已經參觀過紐約,更代表您曾經領略過它深厚的文化。徽章本身已經變成一種藝術品,一個策展人将它視為一個“具有多種解讀、多重寓意”的硬币,而大都會博物館的“M”更是作為一個品牌而被世界各地的人們所熟悉。
例:蘇州博物館

在蘇州博物館的标志設計中,正方形、三角形的幾何歸納與貝幸銘先生的場館建築設計風格統一融合;而在其視覺體系應用系統中無論是各類圖标還是導向标牌,也都以其标志形象中的基本元素正方形為延續。在博物館商店中,也有将其标志形象制作成為布面紋樣的雨傘、絲巾等物品出售,精心營造出江南小家碧玉的意境,标志也成了博物館的軟廣告,成為觀衆“帶得回”的博物館内容。

在中國藝術中,人們把“意”作為最高境界,“形”與“意”是相輔相成的,好的立意要通過優美簡潔的形象來體現,而好的造型更離不開獨具匠心的創意。标志的符号意義與審美要求決定了标志設計中的形與意始終都是相生相伴,相互轉化的。在博物館視覺識别系統中,文化始終是内核,視覺符号是載體,增加傳播的力量是最終目的。縱觀國内外博物館視覺識别系統可以發現,雖然所處文化環境、社會背景大相徑庭,但依托于博物館作為文化機構的相同性質,在設計理念上,都注重所屬地域特點的表達,獨特文化元素的歸納,展示内容的應用等,使标志在“形”與“意”的結合上達到理想境界,産生完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