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新闻】共探文化遗产新未来:湖南博物院“文物传播创新利用”论坛成功举办
8月18日,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文物传播利用创新论坛”专题论坛在湖南博物院举办。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号召,湖南博物院汇聚全球各界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探索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文物+”的无限潜力。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学术界、文化界、科技界及传媒界的7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郭嘉宁主持,围绕教育融合的新模式、科技赋能文物的最新成果、国际交流的深化合作和数字化保存的先进技术等多个维度展开跨领域交流。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出席并致辞。金瑞国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他以跨界融合点燃文物“共情点”、技术飞跃重塑传播“主阵地”、国际交流壮大文明“朋友圈”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在文物传播利用方面的创新举措,并对未来文物传播利用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突出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文物中蕴含的中华文明特性;二是遵循传播规律,优化传播内容,创新表达形式;三是体现时代要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文物新篇章的精彩叙事,构建全方位文物宣传传播体系。他呼吁各界共同努力,让古老文物借助现代传播“活起来”,传承历史文化,创造当代价值。
在主旨演讲环节,多位知名专家、媒体人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并就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提出意见与建议。
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上海大学教授安来顺以“关于中国博物馆国际文化传播的几点浅见”为题,从初期的彼此好奇到当前的合作与竞争并存,展示了中国博物馆从学习西方到构建自身话语体系的成长历程。安来顺强调,共享文化遗产价值是博物馆国际传播的关键,文化遗产作为各国历史文化的见证,沉淀了不同文化间相互吸引和借鉴的成果,能激发文化创新。他呼吁中国博物馆在国际传播中注重战略与策略,通过民间外交与人文情怀,与对中华文化有认知且认同的机构合作,将中华文明融入世界文化体系,让中国文化真正“走进去”,赢得国际观众的共鸣与尊重。
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郭毅可以 “艺术,博物馆和机器创造力”为题演讲,介绍了生成式AI通过大型语言模型推动艺术创作的革新,展示了机器如何模仿并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郭毅可特别提到机器在艺术创作中的多模态创作能力,为艺术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可能。此外,他还展望了未来博物馆与人工智能的融合,AI技术除了为观众提供更加沉浸式和互动性的观展体验外,还能通过中国各地方言语音数据的发音相关性分析,探寻人口迁徙和地理脉络,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博士李昕以“科创遗产教育:通向遗产宇宙的钥匙”为题,指出在即将到来的遗产宇宙时代,科创遗产教育将成为解锁未来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关键。他提出,遗产、教育与社会经济应深度融合,通过科技、创意手段,高水平融合场景教育与智能教育,推动遗产地保护利用模式的转型升级。李昕还强调了我国正处于遗产保护利用模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然后他以“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等项目为例,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推动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方面所做的努力,呼吁多方合作构建遗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促进全球遗产教育的创新发展。
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副召集人唐怡深度解析了《文博日历》这一创新文化产品如何成功“破圈”,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文物与大众的桥梁。唐怡指出,《文博日历》的成功秘诀有三点:文博知识传播可以追热点、让文物提供多重价值、用新技术连接受众。以每天认识一件文物为核心,结合新闻热点让文物与公众产生最大的共鸣,不断让文物传播登上微博热搜等新媒体平台。《文博日历》成功吸引了广大公众特别是年轻人对文物的关注与兴趣,让沉睡的文物以鲜活的方式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常看常新。
腾讯集团副总裁陈发奋以“数字科技助力焕活中华文化”为主题,从“找到定位”、“找出解法”和“持续探索”三个方面介绍了腾讯如何参与到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浪潮中。他指出,腾讯以“科技+文化”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标签,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技术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强大动力。他分享了腾讯在多个文化项目中的创新实践,如“云游敦煌”、“数字故宫”小程序、利用AI模拟拼接修复三星堆文物、数字中轴系列等项目,展现出腾讯正不断探索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持续推动文化IP的活化传承和有效流转。
湖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研究馆员陈叙良以“文化铸魂,科技赋能——湖南博物院文物数据利用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为题,深入阐述了在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湖南博物院如何利用文物数字资源进行创新,实现文物保护、传承与价值增值的新路径。他以“数字马王堆”项目和音乐文物展览“听·见湖湘”为案例,展现出文物数据资源在阐释传播、保护修复、监测预警、精准管理等场景中的充分应用,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与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总台《简牍探中华》总导演马洪涛则以实际案例阐述如何通过创新节目形式和内容,将古老的简牍文化从“冷门学科”变成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与观众形成共鸣,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节目通过“探秘历史”与“探寻文脉”的双线并行,结合“实地探寻+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等新颖表现手法,重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激发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推动了“简牍热”从线上到线下的全面扩散。
作为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论坛通过总台CMG观察全平台实时直播,吸引了20万观众在线观看,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与高度赞誉。会场内还聚集了文物保护从业者、文化爱好者、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等200余名观众,彰显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全民共识。此次论坛不仅是对马王堆汉墓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致敬,更是数字时代下文化遗产由“静态保护”向“动态传承”转变新路径的新探索。未来,湖南博物院将继续加大文物保护与传承的工作力度,深化跨领域合作与交流,探索更多文物活化利用的创新路径和模式,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