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展览-基本陈列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湖南省博物馆3楼展厅
永久陈列
本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墓葬内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共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封泥、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
湖南人
湖南省博物馆2楼展厅
永久陈列
本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
湖南省博物馆定位为全面反映湖南历史文化的区域性综合类博物馆,向社会推出一个能够反映湖南区域文明发展进程的通史性基本陈列是我们的使命。
湖南的历史文化,是“湖南人”自身创造湖南区域历史、积累湖南区域文明的过程。因此,策划反映湖南地区历史文化的基本陈列,只有围绕“湖南人”为展示核心,历史和文明才有灵魂与内涵,才能成为本地区乡情宣传、教育的平台,才能成为外地游客系统了解湖南地区历史文化的窗口,才能起到传承历史、启迪当下的作用。
本陈列从“湖南人”第一人称的自身来展示湖南的历史与文化,分别向观众解读湖南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与发展轮廓是什么样的?即第一部分“家园”;接着展示这里生活着一群什么样的人,现在的湖南人是如何形成的?即第二部分“我从哪里来”;然后诠释湖南人是如何获取生活资源的?即第三部分“洞庭鱼米乡”;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况以及相关生活习俗,即第四部分“生活的足迹”;最后提炼总结出湖南人的精神气质是什么?即第五部分“湘魂”。五部分层层递进,彼此融为一体,十分自然地做到展览要“见人见物见精神”的目的。
当前展览-专题陈列
潇湘石韵——湖南博物院藏石雕精品展
湖湘大地,山川形胜,物产丰饶。巍峨的山脉与奔腾的江河,不仅赋予这片土地灵动的气韵,更孕育出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美石。能工巧匠因材施艺,或雕为砚屏,寄情于文房秘阁;或琢为门楣梁柱,顶立于湖湘山水间。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与精神内涵。文人雅士以石为伴,赏玩清供,在摩挲间体悟自然灵韵;民间百姓借石表意,祈愿安康,让石头承载质朴心愿。
湖南博物院藏石雕作品以菊花石、沅州石、墨晶石、桃源石等为主,天然质朴的石料与鬼斧神工的技艺结合,无不令人赏心悦目。本次展览从中选取一百余件精美石雕,让我们在欣赏美石与巧工的过程中,探寻自然奥秘,领略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
惟楚风流——明清湖南士大夫的笔墨丹青
湖南博物院三楼书画专题厅
湖南不仅山水婀娜秀美,而且历史悠久深厚,人文荟萃。湖南士人立身于世,首重功业,怀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敢为人先,以经国济民、经世致用为己任。明清以来,湖湘文化空前发展,“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岳麓书院及其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闻名四海,培养了王夫之、魏源等杰出人才,“中兴将相,什九湖湘”。这一时期涌现出的学者、文臣、儒将等数不胜数,如李东阳、王夫之、罗典、贺熙龄、陶澍、何绍基、曾国藩、左宗棠、王闿运等士大夫不仅名留史册,推动了社会发展进程,亦勤于治学、寄情翰墨,留下了数以万计的书画作品。同时许多在湖南为官的外籍士子学人,如钱沣、吴大澂、沈翰等,在三湘大地这块沃土上吸取营养,政余之暇,互相唱和,以书画为娱,用来沟通与湖南本地士大夫之间的情谊。本展览遴选出湖南博物院藏明清以来湘籍或客湘士人的作品百余件,分为“鸿儒博学”“文臣雅韵”“儒将襟怀”“客湘政宦”四个单元,不惟展示其艺术风采,更是彰显湖湘文化滋养下士人的涵养与精神面貌,从中领悟到“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湖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