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新闻】“东方微笑——青州风格佛像艺术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幕

11月21日上午,“东方微笑——青州风格佛像艺术展”在湖南省博物馆正式开幕。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段晓明、青州市博物馆馆长曾磊、诸城博物馆馆长姜珊、山东博物馆典藏部副主任宋爱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省内外文博机构代表、策展团队及媒体记者共同见证了展览启幕。


展览精彩看点
策展人说
在中华文明浩瀚的艺术星空中,“青州风格”佛像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独特的东方韵致与永恒微笑,照亮了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史。凭借北魏时期匠心独运的壮美高浮雕背屏,北齐前后独树一帜的精美单体圆雕,特别是会心一笑间漾起的温润之美,打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青州佛像被誉为“改写艺术史的杰作”“重新定义了东方美学”。
来自青州市博物馆、诸城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的每一尊造像皆是青州风格的代言和千年时光见证者:它们曾伫立于古青州寺院的金色晨光中,历经朝代更迭、战火沧桑,最终以或残缺、或完好的姿态与我们相遇。让我们走进展览,共同开启一场东方美的发现之旅。
展览概述
第一单元
从西方到东方——青州风格的来源
青州,古代中国东部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十字路口,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既融合南朝“褒衣博带”“秀骨清像”、印度笈多“湿衣”风尚,又坚守本土审美意趣的“青州风格”。


《贝尔维德雷的阿波罗》被誉为古希腊罗马艺术的理想美典范。公元前4世纪,随着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希腊写实主义与印度宗教象征在犍陀罗地区融合,孕育出“希腊式佛教艺术”。古印度笈多艺术又融合了秣菟罗的浑厚体态与萨尔纳特的简约精神,回归印度传统审美。
第二单元
魏风齐韵——青州风格的孕育
北魏时期,青州佛像以背屏式三尊像最为典型。佛像褒衣博带,秀骨清雅,带有汉化改制后浓郁的南朝儒士风尚。进入东魏,南朝“秀骨清像”审美风尚渐趋式微,佛像衣饰由厚重转向轻薄,肌体美感逐渐凸显,菩萨璎珞装饰逐渐华丽,倒龙吐琰、飞天托塔等图样成为青州风格的重要特征。
第三单元
独韵天成——青州风格的巅峰呈现
待至北齐,青州风格臻于鼎盛。印度笈多艺术沿海上丝路传入,恒河之风、草原之气与华夏之韵在此熔铸,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创造力。此时期单体圆雕造像范式正式确立:佛像衣纹如水,肌体隐现,散发出健壮和力量的魅力,神情却透显出温润的气度。菩萨像则由早期的清秀纯稚,焕变为北齐阶段的雕饰繁丽,典雅高贵,更加充满柔美温情的东方韵致。 空间叙事 步入展厅前,展馆长廊处设置了一道延展的“微笑墙”, 墙上定格下来自五湖四海男女老少的微笑瞬间。这些平凡日常中的真挚表情,与展览主题紧密相连——即便生活充满奔波与不易,人们依然能以热忱之心,拥抱属于自己的人间烟火。 展厅内部以素净淡雅的色彩铺陈空间基调,并融入枯枝、亚麻、原石等自然拙朴的材质,结合一系列弧形展台、连续门廊与造型各异的抽象龛状结构,共同构建出一个宁静而富有呼吸感的艺术场域。 每一处细节,皆试图唤起观者对于质朴与美的感知,在静谧中传递治愈的力量。 本次展览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借助十二米挑高无柱空间创作的一尊巨型沉思者头像。 整个造型以极简的艺术语言,勾勒出包容与安宁的气质;她不再具有宗教造像的符号意义,而是化作一种跨越时空的审美意象与精神抚慰。 那抹若有若无的微笑,如一抹穿越千年的柔光,轻轻映照每位观者的内心,唤醒属于生命本身的从容与完整。 数字赋能 动态地图:青州风格的形成与范围 动态地图可视化呈现青州风格佛教艺术的起源与传播。从希腊化艺术经丝路传入,到犍陀罗、笈多风格的形成,再到青州本地的造像分布,清晰展现佛教艺术自西向东的融合之路,揭开“青州微笑”背后的文明交融史诗。 法界人中像:行走的佛国世界 围绕青州博物馆和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所藏两尊卢舍那法界人中像,融合影片、触控与3D交互,让石刻佛衣上的法界图像“活”起来。 “一眼千年 东方微笑” 沉浸式数字空间 作为本次展览的核心数字展项,以三折幕与黑镜空间构建出一处融合视觉与听觉的沉浸场域。展示以“微笑”为情感主线,通过数字绘画艺术,解构佛造像背后蕴含的美学境界与哲学沉思,让千年文明借助当代表达,向今天的世界传递着不灭的精神光芒。 文创相伴 本系列文创以“让千年微笑走入日常”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将青州佛造像中静谧祥和的“东方微笑”美学,转化为兼具艺术价值与实用功能的生活器物,搭建起连接古老文明与当代生活的诗意桥梁。 产品设计紧扣佛造像主题,深度萃取佛陀微笑、袈裟衣纹、佛手、莲花等经典元素,并借助手绘插画、当代色彩与透光材质等设计语言进行再造,形成独具特色的“东方美学风格”。同时,融入莲花象征的纯净、佛手寄寓的福运、微笑传递的慈悲等美好寓意,增强产品的情感内涵与文化共鸣,全面覆盖多元客群的使用场景。 在文创空间设计上,突破传统零售模式,以“微笑能量站”延续展览叙事,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域。 空间内设有互动体验区,提供盖章打卡、福袋DIY等手作活动;拍照打卡点结合镜面手绘与霓虹光影,引导观众发现“自带头光”的视觉惊喜;游戏互动区则设置“好运签”“微笑值”等轻量互动,增强观展趣味与仪式感。 通过产品、空间与体验的立体联动,本系列文创让跨越千年的东方微笑,真正成为一种可感知、可参与、可带走的温暖陪伴。 教育延伸 展览配套推出多层次社会教育活动,构建“专业讲解+互动体验+智慧导览”三位一体的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拓展观众的认知维度与情感联结。活动涵盖每日公益讲解、专家导赏与专题讲座,提供权威的艺术解读;每周设置展厅现场互动,如抄经静心、佛纹冰箱贴手作,引导观众在参与中感受造像之美与心境之静;同时推出多年龄分众课程,融合佛教文化与非遗工艺,帮助观众在艺术欣赏中舒缓压力、体味安然处世的人生智慧。辅以AR眼镜与智慧导览设备,增强观展的互动性与自主性。整体策划以“可听、可感、可参与”为理念,通过知识传递与情感体验的双重路径,让千年微笑所承载的审美意蕴与文化精神,融入当代生活,启迪心灵成长。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青州佛像所传递的宁静、包容与内在觉醒,为观众营造了一方可凝视、可沉浸、可回归自我的心灵栖息地,正如展览所映照——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愿这缕穿越千年的微笑,不仅点亮东方艺术的灵光,更在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中赋予我们生命的启迪与前行的力量。 展览自2025年11月21日起至2026年5月24日在湖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一厅面向公众开放,观众可登录湖南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小程序预约门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