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明山石雕海屋添筹纹插屏

清 高45厘米,宽34厘米

插屏正面浮雕“海屋添筹”故事图。画面中,波涛翻涌,海上华屋绕祥云,云中一幢楼阁露出重檐,雕梁画栋,气势雄浑。远处山峦隐现,祥云之中一对仙鹤衔筹欲投。相传楼内有一“贮寿瓶”,仙鹤衔一筹入瓶,可多活百年。由此后人祝寿多用“海屋添筹”为颂词,寓意吉祥长寿。

此屏底色深紫透红,正是利用了明山石天然分层、分色的特性,随石之色变而进行浮雕创作,巧色雕刻出山水楼亭,雕工细腻,富有层次。

深入探索

一、明山石雕历史源流:

明山石雕因取材于湖南怀化芷江县之明山石而得名。明山地处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南麓及雪峰山西脉之间,延绵数十公里,潕水环绕,溪涧纵横,为芷江胜景之一。明山所产之石,一是色彩丰富,艳丽照人。清代陵江昱所著《潇湘听雨录》曾载“芷江明山石青赭黄白五色层叠”、“其石紫质有纹绕之如带”,如此斑斓丰富的色彩汇集于一石,绝无仅有。二是明山石石质细腻,温润如玉,硬度适中,纹理清晰,因此有“侗家美玉”之称。

湖南省怀化芷江县明山

明山石原石

明山石雕历史悠久,据史载始于南宋。南宋赵希鹄所撰《涧天清录·古砚辨》中称用明山黎溪“紫袍玉带”石所制之砚,在南宋高宗时由“高宗朝戚里吴琚曾以进御”。此说与南宋朱辅所撰写的《溪蛮丛笑》一书的记载也相吻合。朱辅是在与沅州府(即今天湖南芷江县)相邻的辰州府作官时著下此书的。书中称南宋初期,明山石就已被当地的土著所开采,并已形成相当规模。

明清两代,随着市井文化的新兴和审美情趣的逐渐培养,士大夫阶层和文人雅士在书房几案上陈设珍玩之风大兴。据清黄本骥《湖南方物志》载:“芷江明山石作花卉、草虫、楼台、人物之状 ,琢为几榻、屏风,雕饰极精。”色彩斑斓的明山石,经艺人们精细雕琢,天工巧夺而倍受欢迎,一直被列为贡品敬献朝廷,产量规模在此时也得到了空前长足的发展,雕刻技艺日臻成熟完美,以致“凡游宦过此,必争购觅市间”(《沅州府志》),就连石料,也被商贾贩往外域出售,足见明山石材之美,石雕之精,无外乎被誉为“古槎怪石、屈玉重金”。

二、明山石雕种类:

明山石雕质地润泽、纹理天成、色彩斑斓,本地巧匠因材施艺,或雕为屏砚,寄情于文房秘阁;或琢为门楣梁柱,顶立于湖湘山水间。

明山石在早期开采加工之时,多是用于制作台砚。明山石砚足可媲美端、歙,历来为文人墨客的案头珍品。其砚,石质细润,“久用则光如镜”(《绀珠》),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中称,明山石砚“其初甚发墨,久而复滑”,但只须“磨以细石,乃仍如新”。

清明山石雕葡萄叶纹砚  湖南省博物馆藏

清明山石砚  常德沅州石雕博物馆藏

明山石雕造诣最高者,小器为砚屏文房之类,建筑则以芷江天后宫石坊为最。天后宫位于沅州古城潕水河西岸,始建于明末清初,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新扩建,规模宏大,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其门楼石坊即采用明山石雕。天后宫石坊高10.6米,宽6.3米,重檐歇山顶,门楼形状。两侧雄狮蹲踞,石鼓对峙;顶盖斗拱飞椽,十二金鲤咬脊,葫芦攒尖;左右青石铺地平台,围夔龙、规矩龙栏杆;中间十七级石阶紧接沿河大道。面临滔滔潕水,门坊显得格外雄伟。

中国内陆最大“妈祖庙”--芷江天后宫,其石坊即采用明山石雕

天后宫石坊门整体

坊上石雕,共95幅。正门两侧“双鹊对鸣”、“灵芝古松”巨幅石屏,运用工笔画的手法,准确、细致、生动地雕绘了山水花鸟的神韵。“仙翁对弈”石屏,先用圆润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山石,再将“对弈”场面置于幽深静谧的环境背景,突出仙翁对弈的主体画面。仙翁的举止言笑,跃然于“石”。从石山一侧轻缓而入的两个端着酒盏果盘的童仆,表明画外有景,屏外有画。这种“藏画”之法的巧用,给人以无限丰富的联想。“高山耕田”、“明山樵夫”等石屏所雕刻的内容,取材于湖湘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将古代劳动人民的人生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浓缩于勤劳善良、知书达礼的“樵耕渔读”传统题材之中。

天后宫石坊门浮雕花鸟局部

 天后宫石坊门浮雕“武汉三镇”

天后宫石雕技艺的精绝,主要表现在石雕画屏以及柱栏饰物的精巧雕琢。在石屏画面的雕刻手法上,艺人们充分发挥圆雕、半圆雕与镂空相结合的精湛技法,巧妙灵活运用刚劲有力的大雕勾勒形象,又以轻柔细腻的磨线描绘神情动态的手法,极大增强了石坊浮雕的艺术感染力。此外,还特别注重线条的流畅自如,错落变化,使得整个浮雕龙飞凤舞,山水增色,意境深远,人物栩栩如生。工匠们利用明山石料质地细硬的特点,极度精微地雕刻出龙鳞、鸟羽、树木枝叶和人物的髻发,恰似国画中的工笔,细微而规整。

三、明山石雕艺术特点:

1、选材广泛。明山石雕题材涉及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各个领域,既有现实生活的反映,又有诗意情怀的展现。飞禽走兽、树木花草、田园山水、天上仙境、小说戏剧、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宗教礼仪、才子佳人、神灵鬼怪,无所不涉,无所不雕,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所有对象。

2、现实与浪漫并举。在艺术表现方法上,明山石雕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举,作品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场景,同时又被赋予更加美好的希冀。如,许多画面、场景,往往是天上人间或连同一体,仙境和人间、仙人与凡人似是而非。邻家的村姑,或许就是当年造像的蓝本、摹刻的对象,因而形象生动,亲切自然,使得这类题材的作品富有浪漫情趣。

3、艺术风格欢快、清新。艺术风格上明山石雕作品多以欢乐明快、流畅清朗为主旋律。所雕绘的作品往往是人物笑容可掬,动物憨态可爱,山水风光怡人,格调清新爽朗,折射出古代湖湘劳动人民乐观豁达的生活理想,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纯真感悟和对生命美好欢乐的回味,给人以愉快、恬静、舒适的艺术感受,因而,有着久盛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相关评论

1、胡彬彬,《天工巧夺的明山石雕》,《收藏家》,2012年11月

2、李哲伟,《祁阳砚与明山砚辨》,《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