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黄兴逝世前夕致二姊黄杏生信手迹
此为1916年黄兴逝世前夕致二姊黄杏生信,共5页,宣纸,纸的纵向27cm,横向16cm。纸色旧,第一页略破损;5页均有折痕;纸边均有磨损,有少许污迹,但字迹完整。缺信封。行文从右至左毛笔直行书写,一至四页每页七行,第五页为八行。通篇无标点,共计502字。这是到目前为止所知的黄兴的最后一封家书。
此信全文如下:
二姊大鉴:阔别四载,时局变乱,已达极度,干戈满地,骨月(肉)离柝[析],惨痛之苦,几无论何种族皆饱尝之矣。矧我弟姊中年暌隔,团聚无时,其伤感又何如耶?所幸袁贼已伏天诛,国民皆相称庆,从此政治或可望入于正轨。弟海外归来,亦叨庇荫,暂借休息,将来从事实业,为社会开经济之源,不知国人其许我否?耆孙来,得悉贵体健全,无任欣慰。虚受去世,同抱悲伤。耆孙能长成,日依膝下,或可节其痛思。太母寿高八旬,闻近来多病,惟得姊相依,承欢有恃,后事一节,当不缺乏,尚望却病有方,百年长寿,天伦之乐,至为欣羡。弟自亡命日本,宗汉相随,母亲及淡如均后来。不久弟赴美,在美偶患血症,幸医治得法,六月之久,姑能回复健全。宗汉闻之,偕一欧前来,约住一年,今始同归。母亲及淡如住日本,身体颇好。各儿均幸安好,学问亦日有进步。一美聪明绝顶,体气亦强,今虽三岁有余,说话有如成人,至可爱也。所不堪言者,自元年至今,一切用度,均极浩大,债台高筑,无力能偿。兹日本、沪上两处居住,日不暇给,目前纯从友朋处借贷为生活,所有心欲资助吾姊之处,力实不逮。兹付耆孙洋一百四十五元,内卅元着购各物,又十五元为回湘川资,馀一百元嘱其带归家中,以备用度。此数虽微,然弟出于困穷之中,想亦为姊所不弃耳。冬间将事稍为料理,即当回湘一行,以慰阔别之思。淡如、宗汉均有喜,他日相逢,其乐可知矣。匆匆不尽欲白,即请侍安。
弟兴手书 九月九日
太婆前请安!
该信的落款处,只有“弟兴手书九月九日”字样,无年份,湖南省博物馆从事近现代史研究的专家仔细推敲了全信内容和用语,特别是从信中“阔别四载”、“袁贼已伏天诛”、“弟海外归来”、“今始同归”等句,查证相应的有关资料,确认此信是写于1916年。
1916年10月31日凌晨4时半,黄兴逝世于上海。从9月10日至10月31日,52天之中,黄兴虽还给友人写过信或题过词,但至今未发现还给亲属写过信。因此可以断言,黄兴致二姊信是到目前为止所知的黄兴的最后一封家书手迹,其珍贵可知矣!
深入探索
一、黄兴生平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轸,后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段民主革命家,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的革命领袖,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02年,黄兴赴日留学,组织“湖南编译社”,介绍西方科学文化。1903年4月,为反对沙俄拒不从东北撤兵,同留日学生二百多人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称学生军、军国民教育会)。回国后与陈天华、宋教仁等人筹商成立秘密革命团体华兴会,后被选为会长。拟于慈禧太后七十岁生辰时起义,事泄被迫流亡日本。1905年8月参与组建同盟会,被选为庶务,成为同盟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重要领袖。1907—1909年间,参与或指挥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廉州、上思起义与云南河口之役,组建同盟会南方支部。1911年4月27日(三月二十九)发动黄花岗起义,率敢死队百余人猛攻两广总督衙门。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黄兴被任命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率民军在汉阳前线与清军奋战二十余日。后被称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1912年8月,主持改组国民党。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黄兴被推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与孙中山等再次流亡日本。1914年孙中山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黄兴同孙组党意见不合,拒绝加入。袁世凯死后,他于1916年7月回到上海,同孙中山恢复了亲密关系。10月31日在上海因病逝世。1917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
青少年时代的黄兴
黄兴半身像
二、《黄兴致二姊黄杏生信》的流传经历
黄兴一生“致全力于革命”,“军务纷劳,家书殊鲜”(黄兴长子黄一欧浯)。据相关资料表明,黄兴遗留至今的家书手迹只有5份,湖南省博物馆于1991年初征集到的“黄兴致二姊书”则为黄兴最后的一封家书手迹。
黄兴故居。湖南善化<今长沙>县龙喜乡凉塘。父亲黄筱村清末廩生,设馆授徒于桑梓、曾任地方都总、有产业,通达时务。
这封珍贵的家书,是黄兴的曾外孙,即黄兴二姐黄杏生的曾孙贺克美、贺谊民先生捐赠给湖南省博物馆的。1991年4月4日,贺克美先生偕夫人专程从北京来湘,将黄兴致二姊的信交给湖南省博物馆。贺克美先生在捐赠说明书中写明了此信的来历和流传经过:“1916年9月我父亲(贺体元)到上海看望他的舅公(黄兴),带回给我曾祖母(黄杏生)的信,此信在我家已相传四代人,历时70余年。1964年我到西安,我父亲说他年老了,将信交给我要我好好保存。现在我捐赠给国家,比个人能保存得更好,更有价值。”相关专家反复察看了纸张和字迹后认为:信笺系熟宣纸,历经70多年,自然老化呈淡黄色。字迹为行草体,凝练圆润,遒劲秀丽,通篇流畅而有神韵,工整而不乏灵气,其中的许多字与已知的黄兴墨迹如出一辙,确是黄兴亲笔手书。
黄兴夫人廖淡如与子女合影
三、《黄兴致二姊黄杏生信》的研究意义
查出版的《黄克强先生全集》,此信未录入。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10月出版的毛注青先生所著的《黄兴年谱》第288页录入该信一段;中华书局1981年5月出版的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黄兴集》第456-457页收录了该信的全文。
1981年中华书局版《黄兴集》
黄兴信中所说的“虚受”、“耆孙”是谁?《黄兴年谱》第288页注释中说:“虚受,姓贺,黄兴二姐夫。”这是不对的。贺克美先生在捐赠说明书中写道:“黄兴的二姊夫是贺家壁,虚受是黄杏生的儿子。”《黄兴年谱》注释中说:“耆孙,黄杏生之子。”这也是不对的。贺克美先生在捐赠说明书中写道:“耆孙是老一辈在家里对我父亲的称呼,耆孙(贺体元)是黄杏生的孙子。”可见,对于此信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发现一些出版物的谬误之处。
此信对于研究黄兴兄姊究竟有几人及排序方面亦有助益。毛注青先生在《黄兴年谱》第2页中说,黄兴“兄姊共五人。兄叔霞,弱冠即逝。姊三人:长适刘,次适贺,又次适胡。”陈祯琏、王兴科二位在《(经铿黄氏家谱)与黄兴家世》(刊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的《黄兴研究》一书)一文中说:“毛著说其兄姊共五人为误,正确为六人。”“毛著关于黄兴兄姊的数量错在以为其姊为三人,实际是四人。毛著关于其姊所适自然错了,正确的是‘长适贺(同县学生家壁)、次适李(同邑县学廪生振湘)、三适刘(同邑监生仙舫)、四适胡(长沙监生雨田)。’”笔者以为,如果说,黄兴兄姊究竟是五人还是六人,尚须考证研究外,那么,从黄兴致二姊书来看,毛著《黄兴年谱》所说“次适贺”是没有错的,因为黄兴不可能把大姐(或者称长姐)称呼为“二姊”的。
黄兴致二姊书手迹,是黄兴最后的一封家手迹,此信论及国事时局,表述了对二姊及家人的思念关切之情,对于研究黄兴的生平思想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已成为湖南省博物馆近现代文物中的一件光彩夺目的镇库之宝。
相关评论
1、欧金林:《黄兴最后一封家书手迹—黄兴致二姊书》
2、龙海燕、彭平一:《近二十年来黄兴思想研究综述》
3、丁仕原:《从黄兴精神看湖湘文化的特质》
4、徐双:《黄兴与中国近代先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