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展回眸

陇原玫瑰——甘肃彩陶文化展

湖南博物院一楼特展一厅
2023.12.22 -
2024.03.31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陇地先民以自然为本,选取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河流等自然物象为创作源泉,通过点、线、面的表现方式,在陶器上创作出了植物纹、动物纹、旋涡纹、几何纹等极具灵动韵味的纹饰;又结合人类本身,创作了舞蹈纹、神人纹等富有思想内涵的图案。那一抹抹张扬而大胆的红与黑,绘日月星辰,绘生灵万物,绘所见所思,由描物之形,至尽物之性,稚拙的笔触从直线到曲线,从象形到几何,从写实到表意,是为中华大美之起源。

甘肃彩陶是中国装饰艺术的源头,其绚丽多彩、质朴明快、豪放灵活的特点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次,湖南博物院和甘肃省博物馆等联袂策划“陇原玫瑰——甘肃彩陶文化展”,特别遴选了来自甘肃省的210件新石器时代彩陶精品,囊括了从大地湾文化时期到沙井文化时期跨越5000年的代表性器物,通过解读彩陶上的各类纹饰,展示先民审美情趣的变迁、知识观念的进步,诠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而探析原始宗教信仰的初始面目与抽象化的象征符号的形成过程,旨在追寻华夏民族的童年记忆,为中国故事的继往开来提供来自文化基因的深层驱动力。

亘古的祈愿——梅山文化圈雕塑与信仰

湖南博物院三楼专题展厅2厅
2023.12.19 -
2024.12.31

梅山文化,指宋开梅山及其后数代,该地随着与其他文化的碰撞融合,层累递进为既流淌着南楚文化基因,又交融着道、佛、儒及南方其他族群影响元素的文化形态。她不仅是古代湖南中部梅山地区的一种文化现象,还是一种流传至今的活态文化,是中国西南地区瑶、苗等多个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典型代表。

上古先秦今湖南境,是“九黎”“三苗”等蛮夷部落的世居之所。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南下,在此神话、信仰与巫术的沃土中,孕育生长出瑰丽璀璨的南国楚巫文化。楚文化后来逐渐受中原文化的消解同化,但楚地原始神灵信仰和祭奉习俗却在“不与外界通”的湘中古梅山地封存保留。从楚地巫觋到师公、仙娘,从太一、雷公到巫、道、佛众神殿堂,祭祀对象或有变化,但对现实生活原始的、本能的、质朴的趋吉避凶的愿望,却构成了梅山文化圈民间信仰永恒的精神轮廓。

本次展览通过遴选湖南博物院及相关机构藏湘中地区明清以来100余件木雕造像及楚地考古文物,展示该文化圈民间信仰的源流和基本面貌,以期带领观众领略独具湖湘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激发观众对历史文化传承、文化多样性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本展览作为湖南博物院“湖湘文化”展览系列,“遗珍重光——湖南博物院‘发现系列’原创专题展”的一部分,获2023年度国家文物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神话国度 璀璨爱琴海——古希腊文明史诗

湖南博物院一楼特展二厅
2023.12.18 -
2024.05.18

到历史中去旅行,我们由衷赞美“光荣属于希腊”。古希腊人汲取了埃及文明以及两河文明的精华,在爱琴海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背景下,造就了一种人类历史上博大非凡的区域文化,并由此孕育出整个欧洲文明。而且直到现代,欧洲、西方社会乃至世界的进步与发展,仍然在吸纳着古希腊文明的丰富营养。

本次展览的展品来自希腊的14家文博机构,总计270件/套,有金器、青铜器、陶器、雕塑等多品类,时间跨越7000年之久,将以物证的形式展现古希腊文明自史前到“希腊化”时代开启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风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文化盛宴,领略古希腊文明史诗般的恢宏壮阔,在那碧波荡漾的爱琴海里遨游遐思,深刻理解文明的多样性和共同性,体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涵。

“美好新时代·湘鄂赣一家亲”优秀摄影作品展

湖南博物院一楼艺术大厅
2023.12.12 -
2023.12.17

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要求,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美好新时代·湘鄂赣一家亲”优秀摄影作品展。本次展览,旨在通过一批高质量的摄影作品展示湘鄂赣三省的美丽自然风光、丰富人文底蕴以及新时代人民生活的精神风貌,促进湘鄂赣三省文旅事业交流团结、协作发展。

摄影,是一种运用光影进行叙述的艺术形式。摄影家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观感,捕捉着身边的事物和色彩的精彩瞬间。湘江、汉江、赣江之水,玉带蜿蜒,生生不息,交汇于长江的怀抱,展现着大自然谱写的壮丽诗篇。湘鄂赣三地兼具厚重的人文底蕴及优美的自然风光,作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肩负着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重任。三省携手共进,无疑可更加有力地面对这一挑战与机遇。

观三省摄影作品展,可深入了解三省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人民生活,感受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本次展览共展出摄影作品200件,其中湖南省80件、湖北省60件、江西省60件。这些作品基本反映了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摄影艺术家们的创作现状与技艺水准。他们用自己的镜头,谱写着一首首优美的旋律,歌颂着这个美好的新时代。

此次展览的举办,也为湘鄂赣三省的摄影力量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展示平台,希望可以激发更多摄影爱好者的创作热情,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与氛围。让我们跟随他们的镜头,欣赏一幅幅充满了活力与魅力的优美画卷,用心灵感受这个时代的律动;让我们在新时代的历史洪流中,牢牢把握前进的方向,砥砺前行,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扇里·扇外——湖南博物院藏扇面展

湖南博物院三楼专题展厅
2023.11.17 -
2024.11.17

自从极具美学灵性的宋人开始在纨扇上挥洒丹青,扇画便逐渐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的新形式。有明一代,便于携带的“聚头”折扇风靡流行,可供赏阅亦可把玩的扇子,成为士大夫所推崇的随身雅物。清至民国,在往来应酬的文化交流中,官员世士们更是争相以画扇、赠扇、藏扇为趣,以此彰显个人的才气品位与身份地位。

本次展览将以呈现扇画意境与扇外情谊作为切入点,揭示扇面的文化内涵。扇画题材广泛,花鸟、山水、人物、诗词皆可入扇,方寸间随形布局,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美。而在扇画意境之外,扇子本身又多了一种文化实用价值,文人墨客借扇抒情,以扇相赠,笔端描绘的景致、书写的诗句都传递着作者的情绪与心意,受赠者在欣赏、把玩扇子的同时便能感受到这份情谊。

湖南博物院扇面藏品以清至民国时期为主,其中湖湘名士作品极为丰富,本次展览除了从传统题材来展示扇面艺术外,还将从湖湘地域文化视角来深挖扇面的文化底蕴。“开合清风纸半张,随即舒卷岂寻常”,让我们共同走进扇画艺术的情与景,重拾扇面雅趣。

恶墨点华章——莫立唐艺术展

湖南博物院一楼特展二厅
2023.10.24 -
2023.11.26

“三湘一立唐,艺多不张扬”。作为湖南省美协的创会元老,莫立唐先生不仅参与了协会的筹备,并长期担任驻会常务理事,其后任职湖南省群众艺术馆(现湖南省文化馆),为全省的美术干部开展美术专业辅导。在书画艺术上,他师承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高希舜先生,早年喜用彩墨描绘家乡新貌,20世纪80年代便成为享誉湖湘的山水画代表画家;晚年专攻书法,独创“斧劈书”,大气雄浑,与其绘画相得益彰。严谨谦逊的他以“磨刀不误砍柴工”为座右铭,退休以后仍不断地回溯传统、锤炼自己的心性与笔墨,半隐居在自己的书斋“稻田园”里书画自娱,铸就了他人眼中的文人风骨。 莫立唐作为湖南老一辈艺术家代表,对故乡怀有深情,创作了很多湖南题材的绘画,他是最早描绘张家界山水的艺术家之一,并以画张家界奇崛山水著称。张家界山水是其走向大写意的试验田,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便通过描摹张家界的石泉、丘壑,探索出独有的墨色厚重、用笔爽利的大写意山水风格。以扎实的写生为基础,是莫氏绘画的一大特点,不惟其山水如此,其形式高度洗练的花鸟画也是如此,他笔下活灵活现的洞庭鱼鹰、破壳雏鸡等等都是他个人浓墨用笔与深入观察的体现。在书画领域,莫老用毕生心血以求“恶墨点华章”,我们认为他不仅做到了,也最终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 2022年,莫立唐先生家属将百余件莫立唐书画作品及手稿捐赠给湖南博物院。这些作品已纳入湖南博物院的收藏体系,既充实了本院“湖南书画名人收藏”,也丰富了湖南地域美术史的材料。本展览以捐赠作品为主体,从山水画、花鸟画、书法三个方面展示他的“多艺”,同时也勾勒出其艺术发展的大致脉络,是对莫立唐艺术作品初步研究的成果体现。以此展览致敬莫立唐先生在湖南艺术界的贡献,并感谢其家属的慷慨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