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展回眸

欧洲盛宴——英国V&A博物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

湖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二厅
2022.01.18 -
2022.04.17

罗莎琳德和亚瑟·吉尔伯特夫妇以收藏金银器、鼻烟盒及微型马赛克等工艺精湛的艺术品而闻名,他们的收藏是20世纪欧洲装饰艺术领域最为全面的私人收藏体系之一。

本展览展出文物90件,囊括了其收藏体系中最精美的部分,从尊贵庄严的宗教礼器到奢华璀璨的金银器具,从精巧绝伦的袖珍艺术品到色彩斑斓的微观杰作,生动反映了17-19世纪欧洲宫廷和贵族的生活方式与交际礼仪,是一场关于欧洲历史、文化和艺术的视觉盛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元多样的,只有交流互鉴,人类文明才能充满生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们沉浸于罗莎琳德和吉尔伯特华美绚丽的收藏世界,领略西方艺术之美。

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

湖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一厅
2021.12.30 -
2022.07.03

青铜,古朴、凝重、雄浑、典雅,闪耀着金属质地的冷峻,却蕴含着人文的温度。

中国的青铜,兴于王政,盛于三代;被视为王者之器,表现着庙堂、王权、秩序的神秘、庄严和威仪。先民以瑰丽的想象熔焠合金,铸以模范,倾注虔诚的信仰,缀以诡谲繁复之纹饰,铭以宗庙社稷之大事。尤其商周时代,青铜器承载着区分亲疏尊卑、定立礼制法度的功用。即便进入铁器时代之后,青铜器及其代表的宗法、礼乐文化也依然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展现着意志与威严,且沉淀为中国人血液之中的文化基因。这是中国青铜本质上有别于西方青铜之处,也是中国人在其后的数千年中不断研习发展制铜技艺、稽古开新的原因所在。

本次展览展出的280件(套)青铜器珍品,既有中国国家博物馆众多宝藏,也有湖南省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典藏青铜瑰宝,它们是古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商周青铜器的庄重典雅,以及汉至明清青铜器的传承和变化。灼灼铜华,代代相传;青铜不朽,王者归来。在时光长河中,青铜器由厚重而轻巧,从庙堂走入民间,唤醒华夏儿女骨子里的礼乐文化记忆。而此在的我们,可期藉此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真再度相逢。

至纯至美——湖南省博物馆藏单色釉瓷器展

湖南省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
2021.12.30 -
2023.11.19

从古至今,单色釉瓷一直是中国瓷器的重要品类,代表了中国最传统的审美观念。纯净素雅的单色釉瓷,深受中国古代皇家贵族和文人士大夫的青睐。

单色釉瓷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才形成今天色彩斑斓的局面。东汉时期,中国南方创烧出成熟青瓷、褐瓷和早期白瓷。随后,白瓷技艺断裂,黑瓷在褐瓷基础上创烧,青瓷蓬勃发展,并在南朝晚期传入北方。北方改进青瓷技术创烧成熟白瓷,逐渐形成隋唐时期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唐代还出现了绿釉、黄釉、红釉瓷,其后绿釉持续发展,黄釉技艺断裂,直至明代发展出新的黄釉工艺。红釉为偶然烧成,元代才掌握烧造技术。明清时期,单色釉瓷器迎来发展高峰期,釉色品种层出不穷。

纵观单色釉瓷的发展史,烧制技艺有传承创新,有倒退断裂,过程复杂曲折,体现了中国制瓷工匠推动釉色演进的智慧与艰辛。至纯至美的釉光里,闪烁着中华文明的璀璨和辉煌。

我们亚洲——亚细亚古代文明展

湖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二厅
2021.07.05 -
2021.10.24

本展览由湖南省博物馆举办,得到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支持,是集中展示古老多元、交流互鉴的亚洲文明的特色展览。

展览汇聚了来自叙利亚、黎巴嫩、巴基斯坦、柬埔寨、日本、斯里兰卡和中国等七国,涉及到亚洲十国的220余件(套)珍贵文物,直观呈现出文明兴起阶段亚洲文明多元共生的特征,文明发展阶段亚洲各地东西交汇、商贸物质交流的盛况,及文明传播阶段亚洲的宗教哲学思想流变。整个展览,以文物讲述历史,展现各文明之间对话、交流、互鉴的成果,展示亚洲文明的风采与魅力,体现“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亚洲文化。

芳草之地 红满潇湘——馆藏革命文物专题展

湖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一厅
2021.06.29 -
2021.11.21

湖南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三湘大地宛若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赞誉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湖南省博物馆特别举办大型原创展览“芳草之地 红满潇湘——湖南省博物馆馆藏革命文物专题展”。该展览以中国共产党在湖南革命历史为主线,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党史人物的代表性文物,通过“弄潮儿向涛头立”“百万工农齐踊跃”“遍地英雄下夕烟”“为有牺牲多壮志”四个单元,阐释文物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示“红色芳草”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以达到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的目的。

王门艺事——王闿运和他的弟子们

湖南省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
2021.06.11 -
2022.06.11

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三年举人,曾入肃顺、曾国藩等幕府,后主讲成都尊经书院,历任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山长,主办南昌高等学堂,后授徒于湘绮楼中。清时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民初任清史馆馆长,兼任参议院参政。其在经学、文学、史学、教育、书法等多个领域卓有建树,著有《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

王闿运乃一代名士,湘楚大儒。一生交游遍天下,传道授业,门生满天下,世称为泰斗,其力倡通经致用,培育经世英才。其中以名弟子杨度、杨庄、杨钧、夏寿田、齐白石、八指头陀、宋育仁、杨锐、廖平、胡元仪、易顺鼎、刘揆一、马宗霍等卓有成就。齐白石就曾题诗感怀恩师:“忆旧难逢话旧人,阿吾不复梦王门”。王门许多弟子在他生前身后,一直纵横捭阖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大舞台,近代湖湘人才辈出和巴蜀学术的复兴,与王闿运精心培养了大批人才是分不开的。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明清以来的湖湘地方名人信札、书画等作品十分丰富,我们特从馆藏王闿运和他弟子们的相关作品中精心挑选了百余件(套)作为展品,其中有书画、印章、日记、手稿、信札等作品,这些墨迹大多是首次展出,十分稀少,弥足珍贵,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而且有着文人艺术的审美价值,不啻为一场学术交流和艺术欣赏的盛宴。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展览,穿越时光隧道,从王门艺事中,窥知王闿运和他弟子们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的功业,梳理出晚清、民国时期湖湘地区独特的文化传承体系,进而推动学界、艺术界等对湖湘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