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展回眸

芳草之地 红满潇湘——馆藏革命文物专题展

湖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一厅
2021.06.29 -
2021.11.21

湖南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三湘大地宛若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赞誉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湖南省博物馆特别举办大型原创展览“芳草之地 红满潇湘——湖南省博物馆馆藏革命文物专题展”。该展览以中国共产党在湖南革命历史为主线,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党史人物的代表性文物,通过“弄潮儿向涛头立”“百万工农齐踊跃”“遍地英雄下夕烟”“为有牺牲多壮志”四个单元,阐释文物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示“红色芳草”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以达到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的目的。

王门艺事——王闿运和他的弟子们

湖南省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
2021.06.11 -
2022.06.11

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三年举人,曾入肃顺、曾国藩等幕府,后主讲成都尊经书院,历任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山长,主办南昌高等学堂,后授徒于湘绮楼中。清时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民初任清史馆馆长,兼任参议院参政。其在经学、文学、史学、教育、书法等多个领域卓有建树,著有《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

王闿运乃一代名士,湘楚大儒。一生交游遍天下,传道授业,门生满天下,世称为泰斗,其力倡通经致用,培育经世英才。其中以名弟子杨度、杨庄、杨钧、夏寿田、齐白石、八指头陀、宋育仁、杨锐、廖平、胡元仪、易顺鼎、刘揆一、马宗霍等卓有成就。齐白石就曾题诗感怀恩师:“忆旧难逢话旧人,阿吾不复梦王门”。王门许多弟子在他生前身后,一直纵横捭阖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大舞台,近代湖湘人才辈出和巴蜀学术的复兴,与王闿运精心培养了大批人才是分不开的。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明清以来的湖湘地方名人信札、书画等作品十分丰富,我们特从馆藏王闿运和他弟子们的相关作品中精心挑选了百余件(套)作为展品,其中有书画、印章、日记、手稿、信札等作品,这些墨迹大多是首次展出,十分稀少,弥足珍贵,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而且有着文人艺术的审美价值,不啻为一场学术交流和艺术欣赏的盛宴。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展览,穿越时光隧道,从王门艺事中,窥知王闿运和他弟子们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的功业,梳理出晚清、民国时期湖湘地区独特的文化传承体系,进而推动学界、艺术界等对湖湘文化的研究。

美俗于斯——木雕里的桃源印象

湖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一厅
2021.05.18 -
2021.06.14

“美俗于斯——木雕里的桃源印象”展是湖南省博物馆推出的集中反映湖湘地域文化的原创特别展览。本展览遴选200余件/套公私所藏桃源木雕精品,通过对其技艺特点、艺术风格及功能的视觉化展示,向观众呈现“木雕凿出的凹凸艺术”。桃源木雕以其鲜活的生命力、浓烈的生活印记、独特的礼仪与象征意义,集中反映了这一区域人群的审美旨趣、精神信仰和性格特征,既是承接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粹,又为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增添了精彩的地方特色,丰富了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中华文明整体,彰显出桃源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和文化自信。让我们以桃源木雕为出发点,讲述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民风质朴的桃源故事,管窥湖湘地域人民在创造美好生活过程中的勤劳智慧与精神追求。

醉·湘西——山水人文影像展

湖南省博物馆一楼艺术大厅
2021.04.16 -
2021.06.05

沈从文说,“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內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的翻。”
湘西亦如是。
湘西地区,也称“大湘西”,在地理范围上包括湘西州、张家界市、怀化市和邵阳市、永州市的部分地区。
湘西多山,奇峰竞秀、气势磅礴的武陵山由西南向东北贯穿湘西,位于中国二、三阶梯边界的雪峰山与武陵山争雄斗奇,一起化为湘西的筋骨。
湘西多水,水能切山,沅水、澧水、酉河被一群群山峰阻挡,它们切开岩层而来,冲出一处处险滩,像章鱼张开触手,深入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水是湘西的血脉。
湘西山水共同塑造的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是这片土地独有的美态。
湘西是地理湘西,更是文化湘西。
湘西境内居住着土家、苗、汉、回等民族,湘西文化是一种多元共生的文化。土家族、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习俗、服饰、建筑、音乐、舞蹈等等。
“不易了解,值得了解”。
1938年,沈从文在《湘西》中说起湘西的民俗时,写下了这八个字。
湘西越是难以了解,人们就越想了解。
2020年9月,中国国家地理·国酒地理和酒鬼酒邀约作家和摄影师采风湘西。循着沈从文先生1934年回乡路,以摄影的美学艺术,追寻先生笔下湘西今昔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联合策划出版了《重走大师路—沈从文笔下湘西的百年变迁》一书。
采风湘西,余音未绝。
为了更生动的呈现书中的精彩篇章,更好地传播湘西人文与自然的独特魅力,更好地宣传和推广湘西文化、湖湘文化和湖湘精神。特举办以“醉·湘西”为主题的山水人文影像展。共展出54件摄影作品、4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作品和1组彩绘艺术品,分为“观山河·见天地”、“知人文·重传承”、“品变迁·寻见证”三个单元,分别从“自然”、“人文”、“变迁”三个角度,全方位的展示湘西之美。其中变迁部分采用新老照片对比的形式,直观呈现今昔对比,展现湘西的百年变迁,让人们既能体会到古意,又能感受到湘西的新气象,以及湘西与国家民族命运的交融和共振。
本次展览特设互动体验区,可以现场体验年画印制和手绘创作,为自己亲手制作一份独一无二的湘西纪念,把湘西带回家。

众流归海——明清时期的人物图像与文化融合

湖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二厅
2021.03.18 -
2021.06.18

在中华传统文化主体结构中,儒、道、释是三种互补共生的知识体系和文化源流。自先秦至汉滥觞以来,它们从彼此的排斥冲突到相互的吸纳渗透,再到整体的融会贯通,在持续的历史互动中走向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明清时期,儒、道、释在延续各自传统的同时,实现了三家在内涵和物质形态上的融合,其中以各种人物画、造像、雕刻及文学图像的流行尤为明显。这些具有内在关联性的视觉文化,形象地勾勒了明清时期社会文化、审美趣味与精神生活世俗化、日常化的重要历史特征。它们像“文化基因”一样根植于历史深处,对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化产生了普遍而深刻的影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明清时期儒道释三家既保持自身相对的独立性,又达到了三家合流的境界,就在于它们对于开放包容、和谐共生之道的追求。同时,儒道释三家融通发展所体现的内在超越性,赋予了中华文化一种自我革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格,成为其数千年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发展壮大的文化密码。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共同回望中华民族的文化本源,思考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做到去芜存菁,古为今用,为实现中华文化新的创造和生长,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提供精神动力。

仙境有花开——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展

湖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一厅
2021.03.16 -
2021.05.05

“仙境有花开——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展”是“桃源工”系列展之刺绣篇。“桃源工”系列展由我馆与桃源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分刺绣篇和木雕篇两个篇章先后推出,是我馆与地方政府的首个联合办展。“桃源工”系列展以清代民国时期的桃源刺绣和桃源木雕为切入点,旨在反映深厚的湖湘区域文明,是我馆“湖南区域文明系列”展览的开篇之作。“仙境有花开——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展”遴选170余件(套)公私收藏的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通过对其题材造型、绣技特点及绣品功用等视觉化的展示,力求精准诠释桃源刺绣深厚的绣技造诣、独有的美术特质和由来已久的桃源刺绣民俗和礼仪,解析桃源这方土地上民众独特的审美情趣,管窥湖湘地域人民在创造美好生活进程中的勤劳智慧与精神追求,进而领略湖湘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