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彩绘木俑

西汉(前202—9年)

高44.3、肩宽9.5厘米

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随葬偶人。彩绘木俑系先用木块雕出人形和衣着轮廓,然后敷白粉为地,墨绘眉目,朱绘双唇,以红、黑二色彩绘出衣着纹饰。衣着为交领右衽、广袖曲裾长袍。袍缘绘黑地红花织锦,袍面彩绘云纹,曲裾向右后方包裹转到左前方,然后以朱带拦腰系住。两手垂拱于袖中。该木俑为平头,似为男俑。墓中亦有头顶有发髻者,似为女俑。其形体瘦长,面部清癯,是辛追奴婢的化身。彩绘木俑不仅反映了汉代造型艺术的较高水平,而且体现了南方纤巧秀丽的艺术风格。

深入探索

马王堆汉墓为什么会随葬木俑 

俑是古代的陪葬用具。在商和西周时期的大中型墓葬中,“人殉”现象十分普遍,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人的价值的日益重视,俑的发明与推广逐步替代了丧葬礼仪中所用的活人殉葬。

俑是一种专供陪葬用的明器,又叫偶人。《礼记•檀弓》郑玄注说:“俑,偶人也,有面目机发,有似于生人。”《说文》中也说:“偶,桐人也。”《越绝书》又说:“桐不为器,但用为俑。”俑的质地有多种,如陶俑、泥俑、石俑、玉俑等,以陶俑和木俑较为主要。一般来说,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多陶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多木俑。木俑以楚国最为流行。神诡奇谲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的风俗。西汉丧葬观念是事死如生,力图为死者构建一个理想的未来生活环境。马王堆汉墓随葬大量木俑,反映了墓主人生前奴仆成群。在一号墓中,象征墓主人居所的北边箱,出土了多件着衣女侍木俑、彩绘木俑和歌舞奏乐木俑。在这些俑的对面,摆放着漆几、漆屏风、绣枕、香囊以及梳妆用的漆奁、盛放食器的漆案及酒具等,俨然一幅墓主人歌舞宴饮的场面。这一场景表明,这些俑正是墓主人生前奴婢的化身。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着衣女侍木俑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1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2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3

相关评论

1、傅举有《传递千古的风韵:湖南出土的楚汉木俑》(上),《收藏家》2009年10期。

2、傅举有《传递千古的风韵:湖南出土的楚汉木俑》(下),《收藏家》200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