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曆史

荷蘭國家博物館的前身“國家藝術畫廊”于1800年開幕,地點位于海牙的豪斯登堡。其實早在1798年11月19日,Jan Alexander Gogel(第一任荷蘭金融部長)認為荷蘭應該依照法國的樣子建造一座國家博物館。于是,前總督們的收集品的被放置在了豪斯登堡宮殿西翼的八個房間裡。負責這批收藏品的第一個負責人Cornelis Roos将房間内“堆滿”了超過200幅的畫作。1800年5月31日,國家藝術畫廊第一次向公衆敞開了大門。三年後,迎來了它的第一筆交易——有人以100荷蘭盾的價格買下了Jan Asselijn的《受驚吓的天鵝》。直至今日,這仍是國家博物館的藏品轶事之一。
8年後,博物館搬到了位于新首府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的皇家宮殿。然而,國王威廉一世登基後,畫作和國家珍藏被轉移到了特裡普家宅,此處是位于火繩槍手防衛堤的一座17世紀貴族府邸。而其它藏品則被運回了海牙。

Jan Asselijn1650年創作的 《受驚吓的天鵝》

1808年,國王路易•拿破侖命令将這些藏品轉移至阿姆斯特丹的前大會堂。這些作品因此與阿姆斯特丹城原本收集的作品集結在了一起,包括倫伯朗的《夜巡》。這些作品被展示在最頂層的房間内,皇宮中的皇家博物館因此誕生。
随着收藏品越來越多,原展館已經無法存放過多的作品,必須為博物館找一個新的存放地點。1813年威廉一世重新登基後,衆多藏品都從海牙轉移到了特裡普家宅,即現在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院所在地。令Cornelis Apostool館長遺憾不已的是1820年包括衆多名著在内的藏品又被分配到了海牙的皇家珍品畫廊。之後的1838年,一家專門收藏19世紀現代藝術的博物館在哈勒姆的Paviljoen Welgelegen成立。與拿破侖統治時期不同,這一階段很少有大批的藏品入館。

A. Lutz 1825年創作的《特裡普家宅》

事實證明特裡普家宅用作博物館并不适合。為此,人們認為需要特别建立荷蘭的國家博物館,經過多年的讨論協商,直到1876年國家博物館的建設才動工,并與1885年正式對外開放。建築師Pierre Cuypers設計新國立博物館是一所混合了哥特與文藝複興風格的曆史建築。這一設計并不被廣大公衆所認可,人們認為它沒有太多的荷蘭特色而是過于中古風。阿姆斯特丹幾乎所有的古畫都被歸到了國家博物館并與特裡普家宅之前的收藏一起懸挂于博物館中,其中就包括由該市銀行家A. de Hoop的遺産倫勃朗的《猶太新娘》等著名畫作。之後則演變成為了國立博物館的荷蘭曆史、雕塑及應用藝術展廳。同時,收藏在哈勒姆Paviljoen Welgelegen的19世紀藝術收藏也被轉移存放到了這所新的建築中。

1885年的荷蘭國家博物館

大樓一角

随着時間的推移,博物館的收藏不斷擴大,與此同時博物館大樓也經曆了一系列變化。1904和1916年博物館大樓的西南側增建了菲利浦館(Philips Wing)用以存儲Drucker-Fraser夫婦捐助的19世紀畫作的部分。在20世紀50-60年代,原有的兩個庭院被翻新成更多的展覽空間。

1927年館長Schmidt-Degener将荷蘭館整合成了荷蘭曆史和雕塑與實用藝術部,1945年後這些部門搬到了獨立建築中。“亞洲藝術之友協會”于上世紀50年代捐贈的藏品直接導緻了亞洲藝術部的産生。

博物館大樓全貌

上世紀70年代觀衆人數攀升到了每年150萬人,博物館大樓日漸不能滿足現代參觀需求。于是2003年博物館啟動了新一輪的改擴建。然而,計劃不周、招标曲折、承建商破産、館長離職,特别是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車組織強烈要求保留通過博物館的自行車道等種種波折使得原本隻需3年的建築工程拖拖拉拉花了10年時間才宣告完成,并且用掉了3.75億歐元的成本。

改擴建中的荷蘭國家博物館

版權所有:湖南省博物館2006-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