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荷兰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国家艺术画廊”于1800年开幕,地点位于海牙的豪斯登堡。其实早在1798年11月19日,Jan Alexander Gogel(第一任荷兰金融部长)认为荷兰应该依照法国的样子建造一座国家博物馆。于是,前总督们的收集品的被放置在了豪斯登堡宫殿西翼的八个房间里。负责这批收藏品的第一个负责人Cornelis Roos将房间内“堆满”了超过200幅的画作。1800年5月31日,国家艺术画廊第一次向公众敞开了大门。三年后,迎来了它的第一笔交易——有人以100荷兰盾的价格买下了Jan Asselijn的《受惊吓的天鹅》。直至今日,这仍是国家博物馆的藏品轶事之一。
8年后,博物馆搬到了位于新首府阿姆斯特丹水坝广场的皇家宫殿。然而,国王威廉一世登基后,画作和国家珍藏被转移到了特里普家宅,此处是位于火绳枪手防卫堤的一座17世纪贵族府邸。而其它藏品则被运回了海牙。
Jan Asselijn1650年创作的 《受惊吓的天鹅》
1808年,国王路易•拿破仑命令将这些藏品转移至阿姆斯特丹的前大会堂。这些作品因此与阿姆斯特丹城原本收集的作品集结在了一起,包括伦伯朗的《夜巡》。这些作品被展示在最顶层的房间内,皇宫中的皇家博物馆因此诞生。
随着收藏品越来越多,原展馆已经无法存放过多的作品,必须为博物馆找一个新的存放地点。1813年威廉一世重新登基后,众多藏品都从海牙转移到了特里普家宅,即现在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所在地。令Cornelis Apostool馆长遗憾不已的是1820年包括众多名著在内的藏品又被分配到了海牙的皇家珍品画廊。之后的1838年,一家专门收藏19世纪现代艺术的博物馆在哈勒姆的Paviljoen Welgelegen成立。与拿破仑统治时期不同,这一阶段很少有大批的藏品入馆。
A. Lutz 1825年创作的《特里普家宅》
事实证明特里普家宅用作博物馆并不适合。为此,人们认为需要特别建立荷兰的国家博物馆,经过多年的讨论协商,直到1876年国家博物馆的建设才动工,并与1885年正式对外开放。建筑师Pierre Cuypers设计新国立博物馆是一所混合了哥特与文艺复兴风格的历史建筑。这一设计并不被广大公众所认可,人们认为它没有太多的荷兰特色而是过于中古风。阿姆斯特丹几乎所有的古画都被归到了国家博物馆并与特里普家宅之前的收藏一起悬挂于博物馆中,其中就包括由该市银行家A. de Hoop的遗产伦勃朗的《犹太新娘》等著名画作。之后则演变成为了国立博物馆的荷兰历史、雕塑及应用艺术展厅。同时,收藏在哈勒姆Paviljoen Welgelegen的19世纪艺术收藏也被转移存放到了这所新的建筑中。
1885年的荷兰国家博物馆
大楼一角
随着时间的推移,博物馆的收藏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博物馆大楼也经历了一系列变化。1904和1916年博物馆大楼的西南侧增建了菲利浦馆(Philips Wing)用以存储Drucker-Fraser夫妇捐助的19世纪画作的部分。在20世纪50-60年代,原有的两个庭院被翻新成更多的展览空间。
1927年馆长Schmidt-Degener将荷兰馆整合成了荷兰历史和雕塑与实用艺术部,1945年后这些部门搬到了独立建筑中。“亚洲艺术之友协会”于上世纪50年代捐赠的藏品直接导致了亚洲艺术部的产生。
博物馆大楼全貌
上世纪70年代观众人数攀升到了每年150万人,博物馆大楼日渐不能满足现代参观需求。于是2003年博物馆启动了新一轮的改扩建。然而,计划不周、招标曲折、承建商破产、馆长离职,特别是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车组织强烈要求保留通过博物馆的自行车道等种种波折使得原本只需3年的建筑工程拖拖拉拉花了10年时间才宣告完成,并且用掉了3.75亿欧元的成本。
改扩建中的荷兰国家博物馆
版权所有:湖南省博物馆2006-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