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新闻】2025第六届中国博物馆与美术馆光环境论坛在湖南博物院举行
9月18日,2025第六届中国博物馆与美术馆光环境论坛在湖南博物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全国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文学馆等文博机构、照明企业、工程公司、科研院校的160余位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参加论坛。
此次论坛由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和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主办、湖南博物院承办。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气与照明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剑霖,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主任刘鹭,湖南博物院(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党委书记、院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段晓明,湖南省照明学会理事长孟焕平,湖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湖南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陈叙良出席开幕式。
张剑霖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本届论坛以“绿色,智慧,光影,艺术”为主题,聚焦光在文化与艺术空间中的创新应用与未来发展。他强调,论坛致力于推动智能电气与智慧照明科技在文化建筑中的实际应用,将为文化建筑光环境建设提供支持。
刘鹭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光环境设计不仅是照亮展品的手段,更是诠释内容、沟通观众的关键媒介。他表示,优秀的光环境能释放展品的艺术张力,传达历史文脉,提升观众体验。刘鹭进一步阐释了论坛主题“绿色节能、智能调控、光影叙事与艺术表达”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相信论坛将通过跨界交流,推动光环境设计与技术的进步,为文博场馆建设树立新标杆。
段晓明在欢迎辞中指出,光是艺术的灵魂、历史的诠释者及连接观众与展品的情感纽带。他强调,光的角色已从辅助转变为主动叙事,卓越的光环境不仅还原文物本真之美,更营造沉浸体验,引导观众与文明对话。他表示,未来光环境将朝智能化、可持续化等方向发展。并期待通过本届论坛,搭建跨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平台,促进光环境设计与文博艺术需求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孟焕平在开幕致辞中强调,博物馆与美术馆的光环境是对文化价值的深刻解读与重塑。他指出,卓越的光环境既要还原艺术本真、引导观众情感共鸣,又需严格遵循展品保护标准,防止光损伤。他希望本届论坛能激荡智慧火花,共同促进我国文博光环境迈向更高水平。
论坛学术报告环节中,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湖南省照明学会室内委员会秘书长胡华,广东晶谷照明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伍必胜,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强分别发言,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艾晶担任主持。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艾晶在《解读国家重点领域标准实施效果评估范例——文化行业标准WH/T94-2021<美术馆光环境评价方法>实施效果评估》的报告中介绍了文化行业标准《美术馆光环境评价方法》。她指出,该标准于2025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领域标准实施效果评估范例之一。作为项目负责人,她就案例设计与评审细则等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
晶谷光电设计总监伍必胜的报告《博物馆照明的新趋势》,阐述了随着博物馆热的盛行,博物馆照明也有了新的变化,而不断涌入的打卡及参观拍摄者,对于博物馆照明提出了新的要求的种种变化,探讨了博物馆照明的新趋势。
永林电子(上海)有限公司CEO 徐敏馨在《PLC-loT博物馆调光案例分享》中提到,新时代的博物馆美术馆需要智能化的照明,并阐述如何用智能化手段协助博物馆达成更佳的光环境。
山东美术馆党总支委员、第二党支部书记、物业部主任、研究馆员牟维以“艺术与科技的交融之旅——山东美术馆灯光实践与思考”为题,以山东美术馆在灯光设计上的理念为引,分析多种用光类型情况,提出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索美术馆用光领域的新突破。
台玻青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庄晓东以“光的再造为美好生活赋能”为题,介绍镀膜玻璃在文博方面的应用及对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提升观众参观观赏的体验感。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光电环境事业部党支部书记梁树志以“数字光影在文旅进程中对文物的保护与活化”为题,介绍了数字光影以非接触方式守护文化遗产安全,通过解构文化信息要素、再现历史场景、沉浸式叙事等活化内容,推动文化传承与消费融合,构建文博事业经济活力新生态。
湖南长沙谢子龙摄影博物馆副馆长石玮以“博物馆的光与眼神”为题,围绕博物馆展览中用光的案例与特色,分享如何利用光来实现需求、调动观众情绪、优化观展体验的经验,探讨博物馆光环境的重要性。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主任设计师孙祥以“‘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的展陈设计表达”为题,通过对光的塑造,以列宾艺术人生为线索,透过艺术之窗,打开艺术之门,多维度展现列宾艺术,旨在清晰呈现展览主题,促进文化交流。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设计学博士牟宏毅以“历史建筑与石窟内部无损性光环境研究与应用”为题,介绍其研究聚焦于光环境如何在满足展览展示视觉要求的同时,实现对历史建筑及历史文物的保护,期望完全消除强电进入室内带来的消防隐患和灯具热量导致窟内温度变化对壁画雕塑的损伤,以及实现过滤红外线、紫外线对光敏文物的伤害。
浙江美术馆运行保障部副主任毛徐升以“美术馆光环境管理的特点与实践”为题,围绕美术馆光环境特点,结合实践案例阐述美术馆光环境管理的重要性、设计原则、技术手段以及面临的问题等,同时探讨美术馆光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空间创新设计研究所所长黄田雨以“美术馆光环境设计”为题,以美术馆空间光影艺术为主题,重点介绍湖南省芒果未来艺术中心的光影设计,致力于以光塑造与表达当代多种视觉表现形态的展览与收藏。
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强以“论博物馆照明中的光源显色品质问题”为题,主要介绍该项技术的发展及标准化情况,以及其在博物馆照明领域的应用。他指出目前国际通用标准显色指数在预测光照场景下人眼视觉感知方面存在显著不足。为此,新一代白光光源显色品质量化技术应运而生。
湖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湖南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陈叙良以“全球化与区域文化融合视野下的展览策略——关于湖南博物院展陈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为全体与会代表打开了新的视野,从展陈布置谈到博物馆的策展方法和思路,强调展陈照明的主要目的是塑造展览的视觉呈现,通过照明理念、方法和手段将展览作为艺术品呈现,更好地建立与观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随后进行的互动对话环节中,湖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湖南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陈叙良,长沙简牍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王倩,东莞市可园博物馆副研究员卢翠玲,广州晶硝子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马芳,广州瑞普照明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关开菌,广东晶谷照明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伍必胜等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向更深领域钻研探讨,会场气氛热烈。互动对话环节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艾晶主持。
对话环节结束后,由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气与照明专业委员会执行副秘书长彭芸致闭幕辞。她认为此次光环境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博物馆与美术馆光环境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学者们的精彩报告和深入研讨,不仅深化了在座人员对光环境的认识,也为未来博物馆与美术馆光环境研究与应用指明了方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为博物馆与美术馆光环境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此外,论坛组委会于9月17日组织代表参观了长沙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9月19日参观了湖南博物院基本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