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国家文物局预建设《中国出土文献信息总库》项目

news_publish_date: 
2006-12-18 09:31
news_author: 
王树金
Body: 

“出土文献”是指在中国出土的、带有文字内容与文字性质符号的古代文物,它是出土文物中十分特殊的一类,具有文物性和文献性,体现了文物与文献的双重价值。

        20世纪下半叶,随着文物考古事业的长足进步,出土文献的种类、数量、分布地点陡然激增,其数量庞大,品类丰富,内容涉及广泛,影响深远,诸如甲骨、简牍、帛书、敦煌吐鲁番文书等等,都是惊世大发现。目前出土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既需要学术体系的继续细化与分工,也需要高度综合概括,这是“中国出土文献信息总库”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出土文献信息总库”是在全面梳理全国出土文献资源,包括各种载体、各种文字文献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规范与技术手段,按照内容科学分类,对其进行汇总编目、图像采集、考订释文、数据存储的,集管理、研究、展示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数据库。该库旨在系统保护整理出土文献信息资源,重新认识与评估出土文献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信息,为揭示中华五千年文明以及中国古代科学发展脉络提供准确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主要信息内容为出土文献的总目、图录、文字、释文等标本数据以及相关研究数据,具体包括出土环境信息、载体信息、文字信息、鉴定信息、整理信息、保存信息、研究信息等。

        本项目的近期目标是“十一五”期间选择出土文献批量较大,又有典型意义的部分为试点,取得经验后全面施行,拟挑选两三个种类10批次左右的出土文献为突破口。中长期目标是用10年时间,基本完成国内重点省市国有收藏或管理单位的汉文出土文献的信息采集、登录、存储、编辑工作。

        为了今后项目的实施与开展,国家文物局计划在全国文博单位培养一批人才,开设四期“出土文献抢救、保护、整理、研究骨干培训班”。从2004年至今已开设三期。培训班的具体工作由中国文物研究所负责安排。由于我馆馆藏出土文献除甲骨文之外种类齐全,学术价值极高,故受到中国文物研究所的邀请。我馆业务人员王树金参加了第二、三期培训班的培训。2006年11月举办的第三期培训班培训期近一个月,任务是参与《中国出土文献信息总库》实施方案的撰写与修订工作。

国家文物局第三期“出土文献骨干培训班”部分老师和全体学员合影

中国文物研究所书记、主任在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