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国际博协德国国家委员会:基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员工满意度洞察

news_publish_date: 
2025-08-08 11:38
news_author: 
湖南博物院/编译
Body: 

关键词:员工满意度;博物馆工作人员;德国;调查

博物馆远不止守护文化遗产,还须积极求变,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然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如何?202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德国国家委员会开展了一项关于德国博物馆员工满意度调查,回答了上述问题。此项调查不仅为德国博物馆行业提供了重要见解,也有望具备国际实践价值,为当代博物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实践建议。

服务博物馆员工,国际博协德国国家委员会在行动

德国现有6800余家博物馆,涵盖从国营到私营多种所有制结构,这使其博物馆体系成为国际上极具代表性的博物馆学研究案例,突显了全球博物馆行业面临的挑战:人才吸引力、现代领导方法、员工多样性与组织模式创新。

国际博协德国国家委员会致力于改善博物馆的工作条件,深知员工满意度是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2024年,国际博协德国国家委员会与“destinet change”合作(译者注:“destinet change”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波恩的咨询与培训机构,专注于文化、旅游、城市发展等领域的变革管理),开展首次全国博物馆员工满意度调查,参与调查的博物馆从业人员超1500名。

该调查结果于2024年5月在第18届博登湖国际研讨会(18th International Bodensee Symposium)上公布,清晰指出:数据必须转化为行动。尽管博物馆员工具备较强的职业奉献精神,但其对工作条件的不满已普遍存在。关键问题在于博物馆应如何打造有吸引力、可持续的工作环境。德国的发现为全球博物馆工作带来了宝贵启发。


图1:2024博登湖国际研讨会

图源:国际博协德国国家委员会,尼古拉斯·布赫林(Nicolas Bühringer)拍摄

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受访者中女性占比较高,反映出德国博物馆的真实就业现状。多数受访者在艺术类、收藏类及文化史类博物馆工作,因此部分类型博物馆在调查中代表性不足。多数受访者年龄在30至59岁之间。

结果显示了尤为积极的信号,受访者展现出强烈的职业奉献精神,许多博物馆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且认为富有成就感。这一内在动力价值极高。

然而,同时仅有50%的受访者表示满意当前的工作状况(见图2)。更令人担忧的是,40%的受访者正在积极或观望地另寻出路,其中65%的受访者考虑离开博物馆行业。这些数据凸显出工作条件亟需改善。

国际博协德国国家委员会认为,将研究结果转化为切实行动是核心任务。博物馆馆长、公共资助方(国家、地方政府)和政治决策者等所有利益相关方,应携手打造可持续、具吸引力的博物馆工作文化,增进员工福祉,确保博物馆在社会中赢取长远成功,持续与社会紧密相连。


图2:“您是否满意您当前的工作环境?”调查结果分布图

图源:国际博协德国国家委员会

核心发现

以下是受访者回答的一些问题:

  • 您是否满意您当前的工作环境?

  • 您所在博物馆的管理层性别构成为?

  • 为什么您正在或计划更换工作?(见图3)

  • 您对以下陈述的认同程度如何?(涉及工作满意度、压力、薪酬等)

  • 您目前是否在找新工作?(见图4)

  • 如果打算应聘新职位,以下因素对您有多重要?(如招聘信息质量、薪资透明度、远程工作等)

主要发现如下:

员工出现不满情绪,更换工作意愿较高

尽管员工普遍充满热情,但仅有一半受访者对工作条件感到满意。数据显示,员工更换工作的意愿较高,这表明博物馆必须营造有吸引力的工作文化,提供良好制度条件,以防止人才外流至其他行业。以Z世代青年(译者注:Z世代青年指生于1997年至2012年的个体)为首的博物馆员工离职意愿强烈。


图3:“为什么您正在或计划更换工作?”调查结果分布图

图源:国际博协德国国家委员会



图4:“您目前是否在找新工作?”调查结果分布图

图源:国际博协德国国家委员会

领导岗位中存在性别不平等现象

尽管近四分之三的博物馆员工为女性,但这一比例在领导岗位中却未得到体现。然而,相较于男性领导,女性领导在员工中均获得了更高的评价。这一现象凸显出在性别平等与职业发展机遇方面仍需结构性改革。

领导力挑战:等级结构、认可与成长机会

受访者普遍反对僵化的等级制度,寻求更多参与决策的机会,渴望赏识型职场文化。对他们来说,比薪资更重要的是执行有意义的工作、获得工作上的认可和享有发展空间。年轻一代尤为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和公平待遇。

热爱是动力源泉,但背后是压力

员工多出于信念而工作,而调查显示他们常处于压力之下。改善这一状况需要有针对性的举措来改善工作环境。

对新工作的期待

招聘信息中若能提供明确的薪资、机构文化介绍,并标明员工可与博物馆领导直接沟通,将吸引广大求职者的目光。灵活的工作模式、远程办公及混合办公(译者注:混合办公指结合线下办公和远程办公的灵活工作安排)日益受到欢迎,对年轻员工和女性员工而言更是如此。

对未来导向的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基于上述洞察,国际博协德国国家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1、更有效地满足个体需求

博物馆应采用灵活的工作模式与组织结构,适应员工多样化的需求。但只采用灵活的方式还远远不够,员工还需要资金等充足的资源,从而能够专业地完成本职工作。否则,工作将变得更加艰难,令人更加疲惫,进而导致博物馆行业人才流失率上升。

2、锚定性别平等为战略要务

尽管性别平等工作已有进展,但仍是核心难题。博物馆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女性及其他弱势群体的结构性障碍,促进博物馆内部和社会角色上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3、推进组织结构现代化

尽管传统等级制度逐渐遭到质疑,许多博物馆仍沿用经典的行政架构。研究显示,非传统的组织结构不仅可行,而且更高效,前提是博物馆愿意革新。

4、培养新型能力素养

博物馆场景正在迅速演变,对新能力的需求也在上升。为了顺应场景变化,博物馆必须注重职业持续性发展,着力推动跨学科合作,营造从错误中学习的开放文化。同时,博物馆也应重视并挖掘员工现有的技能与潜力。

5、重新定义和更新领导力

现代领导者不仅要做决策者,更要提供方向引导、营造心理安全、促进透明开放沟通。摒弃传统等级结构,转而构建参与式、信任为本的管理文化,是可持续博物馆工作的关键。

6、立即优先推进可行的改进措施

并非所有必要改革都需要大量经费。认同感、团队氛围与员工的决策参与度等“软”因素,对工作满意度影响显著,而且往往通过较小努力就能实现改进。即使是微小改变,也能带来深远影响,营造激励与奉献兼具的工作环境。

对计划进行类似调查的国际博协其他国家委员会,本文的建议是:一、确保调查过程的透明性、包容性,并寻求外部研究专家帮助,确保方法科学、结果可信。二、做好准备面对令人不安的事实,真正的价值不仅在于调查结果本身,更在于调查结果能推动对话,助力实现真正长效变革。

(吴子毅 译自国际博物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