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在这座博物馆,展品任你触摸
2025年5月31日开放的V&A东馆典藏库韦斯顿藏品大厅。
图片来源:大卫・帕里(David Parry,PA媒体通讯社)。
伦敦(CNN)——自5月31日起,全球最大的艺术设计博物馆之一将向公众敞开帷幕,不仅展示罕见幕后珍藏,更邀请参观者亲身探寻、近距离观赏甚至触摸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意义的珍品。
历经十余年打造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以下简称V&A博物馆)东馆典藏库,位于伦敦,是由该博物馆级库房改造的展览研究空间,旨在重新建构传统博物馆体验。
新馆共有四层宏阔空间(观众可参观其中三层),陈列着逾25万件藏品:从古罗马壁画、14世纪早期西蒙尼·马蒂尼(Simone Martini)画作,到夏帕瑞丽(Schiaparelli)、川久保玲(Comme des Garçons)及维维安·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的前卫时装与高级定制。这种开放式展览方式彻底打破了博物馆的常规,因为通常展品需隔离防护,观众仅能远观。
V&A东馆典藏库韦斯顿藏品大厅中,金属储架上设有百余组微型主题展陈。
图片来源:V&A博物馆;摄影:赫夫顿与克罗(Hufton + Crow)。
V&A东馆典藏库高级策展人乔治娜·哈塞尔丁(Georgina Haseldine)在开馆前表示:“这就是真正的博物馆后台工作。”她身后是层层排列的无价之宝——从玛格丽特·萨拉·卡彭特(Margaret Sarah Carpenter,译者注:英国画家)的画作到18世纪狩猎佩剑。“我们希望观众了解何为馆藏、如何保存……以及博物馆同事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不论是文物修复师还是技术团队。”
V&A东馆典藏库由美国跨领域设计工作室Diller Scofidio + Renfro操刀,空间核心是20米挑高的中庭。环顾四周,陈列家具、艺术品、人台等藏品的金属架列纵深延展。观众可在各层俯瞰或仰观,浩瀚藏品令人目不暇接。
工作室联合创始人伊丽莎白·迪勒(Elizabeth Diller)在开馆仪式上指出:“通常博物馆仅展出3%的藏品,其余97%深藏地下室或异地仓库。随着馆藏日益丰富,若不开辟新空间,展品展出比例将持续萎缩。”
全球最大毕加索作品——1924年俄罗斯芭蕾舞团《蓝色列车》舞台布景亮相V&A东馆典藏库。
图片来源:大卫・帕里(David Parry,PA媒体通讯社)。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蓝色列车》舞台布景,1924 ©毕加索遗产管理机构。
对V&A博物馆而言,数千件曾封存库房的文物终见天日。部分藏品,比如震撼人心的阿尔塔米拉穹顶(Altamira ceiling),于数十年来首度展出。这件鎏金软木穹顶藏品源自西班牙托莱多,可追溯至15世纪末。同样时隔十余年回归观众视野的,还有亚历山大·沙尔瓦希泽王子(Prince Alexander Sharvashidze)绘制的10米高巨作:毕加索《海边奔跑的两女人(1922)》重现版。这幅1924年巡演芭蕾舞团使用的前幕布,更有毕加索亲笔签名。
“这些藏品属于大众。能让它们重回大众视野,实在难能可贵。” ——V&A藏品保护、管理及开放部总监 凯特·帕森斯(Kate Parsons)
成果犹如一座工艺版宜家,空气中萦绕着怡人木香,可能源自某件可溯至1410年的古老抽屉柜。而迪勒则视其为珍奇柜,“V&A馆藏本就充满奇趣,何处还能将铠甲、舞台幕布、饼干罐、建筑残件、木偶、顶针、枝形吊灯与摩托车在同一场馆展示?”
迪勒选择摒弃字母排序或严格编年法,拥抱“非理性组合”——让跨越媒介、时代与地域的藏品比邻而居。她解释道:“这是16世纪私人藏馆的展示方式,(私人藏馆)当时也热衷于混搭奇物。”
该空间以六件大型藏品为锚点,包括15世纪的鎏金木雕穹顶——阿尔塔米拉穹顶在内,该穹顶来自西班牙已消失的托里霍斯宫。
图片来源:V&A博物馆;摄影:赫夫顿与克罗(Hufton + Crow)。
尽管V&A东馆典藏库禁止随意取放藏品(毕竟这里并非真正的宜家),但出人意料的是:典藏库展品并非禁止触摸。渴望亲手捧握百年古鞋的参观者,只需提前登录典藏库研究中心的预约系统。现场监护员与修复专家将指导公众如何正确触碰文化珍品。
自5月13日开放预约以来,馆方已收到来自好奇观众的申请,吸引了从狂热研究者到寻觅婚纱灵感的准新娘的各类申请者。目前最受欢迎的是1954年克里斯托瓦尔·巴伦西亚加(Cristóbal Balenciaga)设计的玫红色礼服。在研究中心的展台上,丝绸塔夫绸面料近观时流光溢彩。
近距离呼吸都显得冒昧——但V&A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及开放部总监凯特·帕森斯(Kate Parsons)强调,全馆配备恒温恒湿系统,严格遵循16-25摄氏度、40-60%湿度的国际标准,并采用多种固定装置将展品稳妥安置于观览台。
然而,将无价之宝交予公众把玩,她是否感到内心忐忑?她向CNN表示:“不,毫不担心,我们对藏品耐久性已周密思量过。”
“这些藏品属于大众。能让它们重回大众视野,实在难能可贵。”
(姚懿芸 译自CNN Style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