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埃德尔曼化石公园博物馆:发掘过去,启迪未来

news_publish_date: 
2025-08-28 09:15
news_author: 
湖南博物院/编译
Body: 

埃德尔曼化石公园博物馆(Edelman Fossil Park & Museum)隶属于美国新泽西州葛拉斯堡罗市的罗文大学,将于2025年3月29日对外开放。该博物馆位于曼图阿镇,此地以重要的古生物学价值而闻名。馆址下方是正在展开研究的采石场,迄今已出土超10万件化石,涵盖了包括沧龙、海生鳄类、海龟和鲨鱼在内的100多种物种。

这座被誉为世界级的恐龙爱好者博物馆,将特设化石挖掘、虚拟现实体验、精彩展览和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互动式寻找化石活动。

博物馆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造,融合地热和电力系统,极大减少碳足迹。设计团队包括Ennead建筑事务所、KSS建筑事务所和G&A事务所(Gallagher & Associates),由Seed Design和Yaki Miodovnik负责景观设计。

埃德尔曼化石公园博物馆创始执行总监肯尼斯·拉科瓦拉(Kenneth Lacovara)向blooloop媒体介绍了博物馆此次为观众打造的全新体验内容。 

保护重要采石场

拉科瓦拉(Lacovara)博士曾挖掘出多种大型恐龙化石,包括电影《侏罗纪世界:统治霸权》(Jurassic World: Dominion)中出现的重达65吨的无畏龙。

拉科瓦拉曾荣获探险者俱乐部奖章,其TED演讲观看量超500万次,并凭借他的著作《为什么恐龙那么重要》(Why Dinosaurs Matter)获得鹦鹉螺图书奖。截至目前,拉科瓦拉三次入选美国《发现》杂志“年度百大科学故事”,参与拍摄纪录片达20余部。
同时,他还担任罗文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的创始人及前任院长。

谈及博物馆的创立,他表示馆址前身——泥灰岩采石场的意义重大,以及团队为保护这片地付出了许多努力。化石公园毗邻一片4英亩(译者注:约1.62公顷)的化石采石场,该采石场曾用于开采制作化肥和过滤水的泥灰岩和绿砂。

“在这里的开采工作要追溯到1880年代,向我们出售这块地的公司自1926年起就在此运营。我从2003年开始在这里挖掘化石,最初是带着学生开展抢救性发掘工作——在推土机作业的过程中采集化石。”

“同时,我又因研究需要去往世界各地,从撒哈拉到巴塔哥尼亚,到戈壁沙漠到美国西部。然而,2007年,矿业公司告知我,其产业无法继续经营,正考虑将采石场用于商业发展。就在那时,我意识到我们必须找到保护这片采石场的办法。”

2010年,拉科瓦拉与当地政府合作,做出了关键性决定:对外展示这片采石场。“古生物学家通常为了保护遗址而向外界保密,但要保护这片采石场,就必须要向公众开放。2011年,我们举办了第一次‘社区挖掘日’(Community Dig Day),原本预计75人到场。”

然而,实际参与人数达1600人。

化石热望

“挖掘日”活动大受欢迎,印证了公众对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强烈渴望。2019年,新冠疫情前的最后一场“挖掘日”仅用14分钟即满额,2000个名额一售而空,等候名单多达9000人。

“我们接管这片采石场后,工作内容不再局限于抢救性发掘,而是建立了完善的发掘网络系统。随后的发现令人震惊:我们数十年来研究的化石层其实是一个大型的‘死亡现场’,这场灾难彻底摧毁了整个生态系统。”

进一步分析揭示了非凡发现——研究团队找到了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的直接证据。自1980年起,科学家们一直在世界各地搜寻这一化石层。拉科瓦拉表示,“我曾找遍四个大陆,最终却在新泽西州的劳氏公司后方的采石场里发现了它。”

鉴于这片采石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保护这块地势在必行。“发现这片采石场之后,我与罗文大学展开了讨论。校长阿里·侯什曼(Ali Houshmand)当即看到了其蕴含的潜力。之后我们达成协议:我加入罗文大学,创立地球和环境学院。”

“同时,罗文大学两位校友——琼(Jean)和里克·埃德尔曼(Ric Edelman)夫妇向该项目捐赠2500万美元(译者注:约1.8亿人民币),助力这座耗资7500万美元(译者注:约5.4亿人民币)的博物馆和研究中心落成。”

“此后,我们开启了漫长的设计与建设过程 —— 即便面临疫情期间的施工挑战。如今,距离这个世界级化石公园博物馆对外开放仅剩数周,观众游客将在此以真实、沉浸式的方式接触科学。”

埃德尔曼化石公园博物馆的使命

博物馆的使命在于激发人们与地球历史的深层联系和对地球未来的深刻理解,这一使命贯穿了从展馆设计到活动安排的方方面面:“我们的故事以‘三幕剧’形式展开。第一幕,观众将沉浸式体验恐龙的‘光辉岁月’——欣欣向荣的史前世界。第二幕是灾难——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及 75% 地球生物灭绝。”

“设计这一幕是为了让观众产生谦卑感,理解人类在时空面前的微弱渺小,也就是卡尔·萨根(Carl Sagan)所说的‘大降级’。”

这一认知为第三幕做铺垫:人类世,即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在这一幕,我们直面日益恶化的气候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危机——事态严峻,变化急剧,公众低估其严重性更是常态。这是整个参观过程中最为压抑的时刻。”

启迪行动

然而,救赎之旅也即将开始:“我们不会一直困于绝望中——我们将引领观众走进‘希望展厅’,这里将展示全球八位努力改变现状的伟大人物。他们的故事被拍成短片,与个人纪念品一同展出,每一个故事都激励观众行动起来。”

行动元素融入体验全程。每位观众将获得一把“探索之钥”(Explorer Key),这款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工具可以纪录观展过程。随着互动深入进行,观众将通过累积积分解锁深层体验。展厅尽头设有“立即行动”(Act Now)互动平台,观众可在此收藏机构信息、资源内容和行动项目——这些内容将个性化同步至观众的专属博物馆网页。

“但互动环节并不局限于展厅内。如果观众打造一个授粉花园、任落叶自然堆积、购买电动汽车或采取了其他积极行动,可以提交相关证明,获得更多积分。”

“关键在于个人选择。危机迫在眉睫,我们不会向大家传递绝望和无力感,而是用知识和行动为大家赋能,并提供与博物馆保持联系的方式,让大家无论是在博物馆还是家里,都能为解决危机贡献一份力量。”

言出必行

埃德尔曼化石公园博物馆不是凭空谈论可持续发展,而是付诸实践——言出必行。

拉科瓦拉表示,“可持续发展是博物馆建造和运营的核心理念。我们在建筑中采用低碳混凝土,将工业炉灰掺入混合物中——这是关键一步。如果将混凝土看作一个国家,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位居全球前列。”

建筑本身含有大量隐含碳,但公共区域采用大量木结构可以有效隔绝碳释放到大气中。

设计团队也为保护野生动植物采取措施:“美国每年约10亿只鸟类因撞击建筑死亡。为减少这一现象,我们安装了Ornilux鸟类防撞玻璃,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进化原理。起初,大多数脊椎动物拥有四种色觉感受器——红、蓝、绿和紫外线。但哺乳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对紫外线的感知能力。而鸟类依然保留这一特性。”

“于鸟类而言,我们的玻璃就像蜘蛛网,它们会本能地避开;而对人类来说,玻璃仍是完全透明的。”

博物馆秉持的可持续性理念也延伸到景观设计。景观区域只种植本土植物,并设有志愿者服务清除入侵物种,以恢复当地生态系统。同时,博物馆还投资建设水管理系统,防止地表径流,使水分自然渗透地下。 

在能源效率方面,设计团队铺设了70口地热井,井深250英尺(译者注:约76.2米),可为博物馆大部分区域的供暖与制冷提供能源。

“馆内所有电力系统都通过签订电力购买协议,使用可再生能源运行。未来,我们计划实现现场发电。所有这些举措共同助力博物馆实现碳净零排放——不仅展现环境变化的过程,又积极推动可持续未来。”

埃德尔曼化石公园博物馆的观众体验

自观众踏入博物馆的那一刻,一场丰富的沉浸式科学体验之旅就开始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位于上层大厅的雄伟大型恐龙骨架——这是典型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导入方式。但进入展厅后,体验全面升级。我们的展览旨在高度精确地再现历史时空场景。”

在 “恐龙海岸”(Dinosaur Coast)展区,观众将置身于白垩纪末期恐龙所生活的美国东海岸,四周是高度还原的地形、脚印、植物,同时伴有音效环绕。“巨型海域”(Monstrous Seas)展区呈现了史前海洋生命景观,那些生物曾经就生活在观众脚下这片区域。55英尺长(译者注:约16.8米)的沧龙曾经就这片海域穿梭自如。

“灭绝与重生”展厅(Extinction and Hope)引领观众体验地球历史上的多次大灭绝事件,从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到如今的生物多样性危机。在互动装置“什么才是地球过热的真正原因?”(What’s Really Overheating the Planet?)中,观众可以调试不同的气候变量,亲身验证温室气体是现代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除展区外,博物馆还设有多样化的互动空间。“动物湾”(Critter Cove)将向观众介绍活体动物,并联系其进化过程讲述历史故事。“发现森林”(Discovery Forest)将提供亲身实践,触觉学习环境。观众可透过实验室的玻璃墙观察古生物学家研究真正化石的过程。

“我们拥有最先进的自由漫游VR体验,四人为一组体验时空冒险,从恐龙身上收集科学数据,最后经历惊险逃脱。”

动手实践

在馆外,观众还可探索专为古生物学打造的主题游乐园,内设一座宽45英尺(译者注:约13.7米)的大型翼龙攀爬结构,地下埋有异特龙骨架,供小朋友每日重新挖掘,体验动手乐趣。接下来是“化石采石场体验”(Fossil Quarry Experience):“我们邀请观众亲手挖掘距今6600万年的化石——每位参与者都能现场寻获并珍藏一块属于自己的化石标本。这种亲身发现的时刻往往具有深远影响,能够激发终生好奇心。”

归根结底,博物馆的整体目标是以生动有趣且极具个性的方式激发科学思维。“我们常说,化石是通往科学大门的兴奋剂。通过激励各年龄段的观众像探险家一样思考,勇于发问,借助观察和推理寻找答案,我们希望在观众心中建立一种超出古生物学之外的思维模式。”

“无论他们未来从事科学、技术、医药或是其他领域,批判思维和理性思考的能力是我们能够给予的最宝贵的工具之一。”

埃德尔曼化石公园博物馆的影响力

博物馆即将开放,拉科瓦拉希望能够在当地甚至全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我知道博物馆会成为当地居民的骄傲。他们会逐渐认识到博物馆在讲述地球历史方面的独特之处。”

除启迪思想外,博物馆对经济也会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博物馆会为当地经济带来千万美元的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百万税收。同时,博物馆对罗文大学来说也是一笔巨大财富。它可为罗文大学带来知名度,对那些本不了解罗文大学的人而言更是如此。观众前来参观,就有机会亲眼见证这里一切激动人心的事物。”

“但从更大层面看,我真心希望我们能够推动教育发展,激发科学思维。我们的核心理念很简单:了解才会热爱;热爱才会保护。如果我们能够引导人们爱地球——爱它的深厚历史、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飘摇不定的未来,人们就更有动力去保护地球。”

最后,他强调,埃德尔曼化石公园博物馆面向所有人开放:“孩子们会在这里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但博物馆并不仅仅是为儿童打造的。我们准备了许多成年人可参与的活动——包括深度展览、沉浸式故事讲述和激发思考的短片。无论是家庭出游、约会之夜,还是公司团建,这里总有适合你的活动。我们特意给此次体验打造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无论是谁,参观结束后,你都将有所收获,获得启发,拥有一段真正难忘的经历。”

(焦梦婷 译自Blooloop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