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大都会馆长访谈:复制品时代,博物馆的价值在于真实

news_publish_date: 
2013-04-24 09:30
news_author: 
湖南省博物馆/编译
Body: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全球最富盛名的博物馆之一,拥有藏品近200万件,这些珍宝讲述了世界上下五千年历史和文化。2009年,托马斯•坎贝尔接任大都会博物馆的馆长。近日,他首次访问印度并接受了《印度时报》的采访,就大都会与印度的关系、科技对博物馆的辅助作用、博物馆在即时信息时代的独特价值、是否有建立分馆的意向、“建议”门票等问题做了回答。

  大都会与印度目前有哪些合作?

  我们刚刚与印度文化部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希望此协议能成为双方后续开展一系列合作项目的保障。初步设想是先邀请印度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员来大都会就共同研究的领域展开培训和工作。
自我担任馆长以来,我们也曾举办过涉及印度文化的数场展览,我们新开放的伊斯兰展厅中就有大量的印度瑰宝。近期,我们举办了展示印度手绘艺术的“时代的奇迹”展。

  您为大都会引进了大量的数码技术,一些保守派认为科技会分散观众对艺术的欣赏,您对此怎么看?

  事实上,科技的应用是当今博物馆最令人兴奋的举措之一,但我们必须要谨慎地考虑使用的地方是否得当。例如,网络给我们提供了无尽的机遇,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来服务世界各地的观众,进一步实现博物馆的教育使命。大都会已经将所有的藏品及1965年之后出版的所有学术性出版物、展览图册在网站上共享。我们还开设了“艺术历史时间轴”之类的在线特色栏目。但我们必须要慎重抉择是否在展厅中引进技术,因为博物馆希望观众抬头看实物,而不是低头看屏幕。

  您认为技术的普及是否会削弱博物馆的影响力?

  在我看来,博物馆受到技术威胁的这种观点纯属无稽之谈。恰恰相反,在这个全天候都能收到世界各地最新的消息的时代,博物馆作为能够对时事做出解答的场所,反而显得愈加重要。博物馆可放松心情,启迪心灵,最重要的是,博物馆是真实的场所。当今世界,复制品俯拾即是,但博物馆中的藏品却都是真实的。这些真实的物件能让我们逃离无处不在的数字技术。

  很多博物馆都开设了分馆,如卢浮宫和古根汉姆都打算下一步进军阿布扎比,您是否有类似的扩张计划?

  大都会确实考虑过是否需要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再建一处分馆,但我们最终意识到——立足纽约、面向世界的独馆模式事实上更有效。我们与全球的博物馆都有合作关系,在中东地区有考古挖掘项目,在不同地方都组织过展览,我们的工作人员也来自世界各地……再建一处分馆只会分散目前的力量。

  最近,大都会因25美元的“建议”门票遭到起诉,博物馆的财务生存能力会受到威胁吗?

  确实很有难度。欧洲博物馆全部依赖政府财政补助,当其政府面临财务压力时,就会缩减对博物馆的预算。大都会没有收到政府的拨款,我们的资金90%都是自己筹集的。今年我们的运行预算是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8亿元),除了从纽约市获取了10%的资金,剩下的则要靠自己筹集。

  我们部分依赖捐赠来填补财政空缺,但门票、会员缴纳的会费、商店和餐厅的收入也是重要的财政来源。如果免收门票费的话,我们很多项目和展览都无法继续。

(李慧君 译自《印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