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跨年压轴大展“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隆重开幕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方寸间的文明,更是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形与神。清代书法名家何绍基(号东洲居士)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一人”,他结合碑帖两派,融汇四体,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风貌。为了给观众真实呈现一位立体丰满的东洲先生,让大家领悟书法这门国粹的真谛,湖南省博物馆联合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佛山市博物馆、长沙博物馆、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原创跨年压轴大展“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展于2015年12月31日隆重开幕。
开幕式由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李建毛主持。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相关领导,省文化厅厅直单位、省博物馆理事会,省书画家协会、省博物馆高级会员、省博物馆教师沙龙代表近百余人应邀参加开幕式。仪式上,湖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代理馆长段晓明,湖南省博物馆理事、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郭荣学,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省文化厅副厅长鄢福初,湖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晖先后致辞。
湖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代理馆长段晓明致辞
湖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晖致辞
作为全国收藏何绍基作品最多、时间跨度最长、品种最齐全的博物馆,在本次展览中,我馆特遴选了153件(套)展品,包括书法、绘画、碑帖、印章、古籍、墓志等,全方位展现大师丰富的艺术生涯。不同于以往纯欣赏角度来展示书法作品的方式,本次展览在立意之初就定位于依托书法作品来诠释何绍基其人、其书解读那段历史。展览第一部分“书虽一艺,与性道通”,是对何绍基人物形象的介绍,其下的五个单元“家学渊源”、“真名士”、“雅好金石”、“宋诗派中坚”、“文人余兴”系统交代了何绍基独特书风形成的基础。第二部分“真草篆隶只一事”,展示的是何绍基的书法面貌及特点,分别从“楷法精详——楷书”、“出奇生妙——行书”、“遗貌取神——隶书”、“草情篆韵——篆书”四个方面详细铺开。而这两部分的标题皆取自何绍基自己的话语,试图营造他穿越百年后与观众对话的感觉。
嘉宾剪彩
参观展厅
增设以观众体验为中心的数字化展示则是本次展览的又一大亮点。考虑到书法作品由于册页多、手卷长,在展览中无法全部展出。我馆专门开发了数字展示系统,使用最新的iPad pro和4k超高清显示器,力求给观众提供完美的参观体验。如何绍基的日记册《种竹日记》,整本日记共146页,记录了1847年夏天到1848年秋天,何绍基任职国史馆时,每天与友人品鉴书画、诗文唱和的雅致生活。由于展柜的限制,在展览中我们展出了其中19开,但在数字展示终端上,观众不仅可以翻阅全本的《种竹日记》,还可以点击阅读释文。同时,数字展示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清代北京城地图上标注了何绍基每日活动的足迹,点击相关地址可以看到该处建筑信息和今昔对比;数字展示还梳理了何绍基的交游网络,以朋友圈的方式图绘了他与其他名人的相互关系。展览中,我馆还将为公众提供多种形式的导览服务辅助观展,我们特邀湖南省博物馆形象大使、湖南省博物馆理事会理事汪涵先生录制语音导览内容,观众可在咨询台免费租赁语音导览器或在展厅内通过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展品介绍和导览语音,实现自助观展。
微信导览页面
此外,为提倡书法实践,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国粹精髓,展览期间,我馆将与湖南省书法家协会、湖南省书法院、红网、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共同举办“向大师致敬”书法大赛,以传承一代大师何绍基的书法理念和独特书风。本次大赛从2016年1月1日—2016年2月29日向全民网络征集与何绍基相关的书法作品,活动详情请登录湖南省博物馆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查询。同时,我馆还将面向公众推出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书‘何’之趣”亲子体验课、“翰墨‘何’韵”成人体验课,并邀请展览策展人、馆内书画专家举办导览专场活动,邀您一起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怀,体验笔墨天地中的乐趣,感悟黑白点线间的艺术追求。
观众参观展厅
观众参观展厅
展览将于2015年12月31日—2016年4月3日在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三楼、四楼免费向公众开放。
重点展品:
1.何绍基楷书七言联
这幅作品是展览中尺幅最大的,它为何绍基37岁时所作的对联,送给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坦斋的祝寿礼。上联是:安得仙人九节杖,下联是:壮哉昆仑方丈图。这两句都出自杜甫的诗。这类对联属于榜书,气象雄伟,场面非常震撼。榜书在古代叫“署书”,又称“擘窠大字”,以大字题署宫殿匾额。榜书最初主要用于赞颂帝王功德,装饰皇家宫殿、苑囿,后来发展到题写宅第、寺庙、城楼、园林、山川等,最后进入寻常百姓家。
道光以后,政治改革力量不足,许多文人尝试在文学上求变,各种拟古主义与形式主义的诗派、文派争立门户,势力最大的是宋诗派,他们以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为宗。杜甫、韩愈虽然是唐人,但被认为是开启宋诗的人物。程恩泽就是宋诗派的先驱。何绍基受到老师的影响,成为宋诗派的重要人物,他抄录过杜、韩、苏、黄的大量作品。
2.何绍基日记册《种竹日记》
整本日记共146页,记录了1847年夏天到1848年秋天,何绍基任职国史馆时,每天与友人品鉴书画、诗文唱和的雅致生活。
何绍基出身名门,宦游多年,来往的人非名流即时俊,有经世致用的思想家,如魏源、龚自珍、林则徐,也有著名文人、学者、大藏家,如阮元、包世臣、程恩泽、张祥河等。在他的文人生活中,友朋间互相品鉴书画、诗文唱和,富于情趣。何绍基作为书法家广为人知,而他的雅致生活却少为人关注。通过阅读《种竹日记》,会让人们看到一个更为真实而丰富多彩的何绍基。
3.何绍基“驾言游好”隶书五言联
这是一幅何绍基用隶书书写的对联,内容是“驾言登五岳,游好在六经”。上联出自曹植的《鰕鳣篇》,意思是,驾车游遍五岳。下联出自陶潜《饮酒二十首》,意思是,所爱好的是儒家的六经。作者想要表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据何维朴说,何绍基在六十岁时泺源书院,经常照碑临习隶书,到城南书院以后仍是不间断的练。何绍基曾临习《张迁碑》、《礼器碑》百遍以上,可见下足了工夫。他的隶书用笔空灵,看似不经意,实为一丝不苟,最终将各种汉碑融为一体,形成了古朴优雅的书风,大气磅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