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纽约时报:“湖南商周青铜器展”让人毕生难忘
湖南省博物馆和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China Institute Gallery)联合主办的“长江沿岸——湖南商周青铜器展”自今年2月1日起在纽约正式开放,展出4个月以来引起了美国公众的强烈反响。
2011年6月3日,极具国际影响力的美国《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在“艺术评论”版块头条刊登了艺术评论家霍兰德•考特(Holland Cotter)的相关评论。霍兰德•考特是屈指可数的几位获得“普利策大奖”的艺术评论家之一,以“犀利的观察力,清晰的文笔和动人的叙述手段”而闻名。在评论中,考特盛赞“湖南商周青铜器展”精美绝伦,底蕴深厚,让人毕生难忘。
艺评全文如下:
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的两间展厅面积并不大,但一旦步入,您必定会为映入眼帘的文物大大震惊——这些来自远古的艺术品精美绝伦、别具一格,即使您行遍中国,也难有此饱览之幸。而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展览通过一种简明的陈列风格,如此清晰地传达出了这些珍品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就是来自湖南省博物馆“长江沿岸——湖南商周青铜器展”的60件青铜礼器带给我们的强烈感受。中国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可追溯到数千年前,而关于青铜器的研究一般聚焦于中国北部。近年来,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的湖北和湖南地区的考古研究工作不仅从地域上突破这一局限,更为青铜器宝库增添了许多极富动态性、创造性和地域特色的样式。
不可否认,不管出土何地,大多数来自商周时期(约1600-256 BC)的青铜器都遵循一定的模式。例如,一种名为“斝”的三足酒器,平口、削足,被认为是湖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尽管它是否原产于湖南仍是个迷——这种酒器与北方地区出土的一些器物外形相像,并且目前还未发现相关明确记录。另一件带有长江流域典型特征的器物为装饰有鸟形浮雕、锯齿边缘的铜镈。
展览中颇受瞩目的还有商代人面纹铜鼎,这件炊器腹部四面各饰一浮雕人面。这种饰纹的铜器不仅只出土于湖南地区,在全世界范围的人类历史中也仅此一件。
精美绝伦的展品令人驻足陶醉。不论是奇特的线性设计、栩栩如生的纹饰,还是铜绿色调的细微差异,无不让人叹为观止。“青铜器展”由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湖南省博物馆青铜部策展人傅聚良联合组织,深受中国艺术研究者及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观众一旦现场体验,必将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