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Z世代青年发声:我们对博物馆有何期待
要走进出生于1997至2012年间的年轻一代的世界并非易事,但这是博物馆若想在未来取得成功需直面的挑战。本文报道一项新倡议,该倡议通过提供免费咨询服务来搭建沟通桥梁。 一百名“青年250机构”(Youth250 Bureau)的成员为正在寻找吸引年轻人办法的博物馆提供免费建议。 要吸引Z世代参与博物馆,这并非易事。Z世代在网上花的时间多于线下,常常感到与本地社群脱节,孤独感也前所未有的高。与此同时,传统的博物馆空间常常让人觉得并非为我们而建。 尽管如此,博物馆的未来仍要依靠与年轻受众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如果人们对博物馆的唯一记忆是四年级的研学,我们又怎能期望他们成为未来的参观者、捐赠者或志愿者呢?让Z世代参与进来不仅关乎吸引新受众,更是一项能让博物馆在下一代眼中保有相关性和包容性的关键策略。 我是在美国黑人大屠杀博物馆(America’s Black Holocaust Museum)实习时,找到了进入博物馆领域的契机,这偏离了我原本要去法学院的计划。如今,我是“由我们创造”(Made By Us)组织所创立的“青年250机构”的成员,该组织是一个将美国各地年轻人与博物馆和历史遗址的可信资源及项目联系起来的网络。我与来自全国的九十九名同辈(其中大多数并非博物馆专业人士)一起,在临近2026年美国建国250周年之际,帮助博物馆更好地与年轻人建立联系。 “青年250”(Youth250)是一个免费资源库,博物馆可以直接从中获取全美各地年轻人的直接意见、反馈和想法。在未来一年里,该资源库将为博物馆提供一万小时的免费咨询服务。目前,博物馆可向该机构申请咨询。 我的故事只是例证之一,说明当博物馆为年轻人留出空间去引领、创造和联系时,会发生怎样的可能。但不要只听取我的观点。最近,我与三位“青年250机构”的同事就Z世代真正希望从博物馆获得什么进行了交流。 为什么Z世代与博物馆彼此需要 让我为您介绍几位“青年250机构”的同事,他们都是已崭露头角的博物馆专业人士:阿奇亚·埃利奥特(Achea Elliott)正在攻读人类学硕士学位,并持有博物馆研究证书;瑞安·尚克(Ryan Shank)是印第安纳州康纳草原博物馆数字体验与研究总监;萨拉·弗林(Sarah Fling)是一位公共历史学者,已在博物馆及历史遗址领域工作约六年。 和机构内所有成员相同,我们四人都未满三十岁。同许多Z世代的博物馆从业者一样,我们进入这个领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瑞安在华盛顿特区实习期间,曾在史密森尼民俗生活节(Smithsonian Folklife Festival)探索当地博物馆,从此在大学时期爱上了博物馆行业。我的经历也颇为相似:博物馆本不在我的五年规划中,但在美国黑人大屠杀博物馆实习后,我就坚定投身博物馆领域。 我将自己在博物馆的工作视为通过分享鲜为人知的历史来推动社会变革、凝聚多元群体的途径。博物馆是探讨艰难历史与促进群体疗愈的理想场所。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压力源,而博物馆能为Z世代和当地社区提供空间,让人们梳理、释放当下的情绪,并进行符合自身关切的活动,从而帮助大家渡过艰难时期。 阿奇亚也认同这一观点。“我相信博物馆能成为社会变革与公民教育的机构,”她告诉我,“博物馆是见证跨学科实践运作的理想场所,我期待更多机构能重视这一点,并拓宽视野,接纳具备其他技能和生活经验的人。” 无论作为从业者还是博物馆爱好者,Z世代与博物馆领域的联系绝非偶然。我们投身于此,是因为相信博物馆的价值,并希望助力塑造其未来。 如何吸引Z世代参与其中 如果博物馆想吸引Z世代走进大门,第一步是让年轻人参与对话。瑞安说,“如果博物馆希望成功吸引Z世代,那么决策层需要有Z世代的代表。” 这可能意味着赋予年轻员工主导项目的权力、成立青年顾问委员会,或借助“青年250机构”等全国性计划,在建国250周年前夕协助规划活动内容。正如瑞安所说:“让Z世代代表参与项目设计,会让博物馆的服务更贴近参观者的需求。” 但包容性不仅限于内部,还延伸至博物馆作为社交空间的运作方式。瑞安认为,博物馆需要“成为安全且无障碍的场所,人们可以在此社交与逗留”。他补充道,我们这代人缺乏“无需消费即可与朋友和同龄人社交”的空间。 萨拉也认同这种对友好且无约束的聚会场所的需求。“我认为关键在于提供建立联系的场所,”她说,“我们渴望‘第三空间’,在那里可以远离屏幕,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建立联系的机会是无限的,尤其是可以通过“公民季”(Civic Season)这类项目——其核心是为年轻人创造与国家历史对话的空间。 正如瑞安所指出的:“提升博物馆的社交属性,能为参观者创造更多彼此建立联系的契机。 Z世代对博物馆项目的愿景 在“青年250机构”的咨询过程中,我们构想理想的博物馆项目时,每位同事都兴致勃勃地提出了想法。他们对于博物馆如何与年轻人建立联系的构想,为该领域的未来勾勒出振奋人心的蓝图。 阿奇亚设想了一个让历史变得生动且易于接触的晚间项目。“我一直很喜欢博物馆的晚间活动,因为即便是在工作日,包括在职父母或在校读书的大龄儿童在内的家庭也能参与这种活动,”她说,“我认为类似‘博物馆奇妙夜’的活动——配备历史重演者和基于馆藏的现场互动——能有效帮助人们接触历史,并近距离观看那些通常陈列在玻璃展柜里的文物。” 萨拉顺着这个思路深入,强调了闭馆后活动的潜力:“我超爱任何‘博物馆奇妙夜’式的夜间派对!有DJ、零食饮料,再加上夜间参观博物馆。”对Z世代而言,这种轻松、开放的聚会是能让他们发现博物馆欢迎的不只是历史专业者的绝佳方式。 瑞安结合自身经历与兴趣提出了一个创意想法:“尽管我会特意参观尽可能多的博物馆,但却发现自己实际上不怎么主动参加项目——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他反思道,“回想我参加过的最难忘的项目,首先想到的是那些与食物或音乐相关的活动。这两者都是普世的,能跨越时空建立联系,还能真正调动博物馆常规体验之外的感官。”他的理想项目?“一个探索美国音乐根源的庆典——深入探究当今美国音乐的文化、流派、乐器和即兴创作的影响与交融。” 为什么我们加入了“青年250”——而您也应该加入 很多人被“青年250”吸引,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助力塑造博物馆未来乃至历史本身的机会。我被“青年250”吸引的原因是其培训机遇和结识新朋友的可能。虽然我拥有历史学学位,但没有接受过任何博物馆领域的正规培训。通过我的工作和“青年250”,我填补了这一空白,现在还在该领域获得了归属感。 萨拉也被类似的目标所驱动。“作为一名Z世代的博物馆从业者,我深知这个领域与我这代人建立联系有多困难,”她说,“‘青年250’为这种动力提供了释放的渠道。”对她而言,2026年的250周年纪念是“一代人仅有一次的机会,能赋能年轻人去塑造未来的250年”。 对瑞安来说,“青年250”提供了影响这一里程碑纪念方式的机会。“此次纪念日远超革命本身,”他说,“它思考的是实现国家建国承诺的奋斗历程。我们现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方式将塑造未来数十年的走向。” 即使贵馆没有Z世代员工,仍可通过“青年250”免费工具包及联系该机构来与Z世代人建立联系。 “它们是能力建设资源,能够帮助博物馆接触潜在新受众,”瑞安说,“工具包提供数据、案例研究和启动创意。该机构则增补目标人群的个性化反馈。”正如萨拉所说:“工具包与该机构能够帮助减轻博物馆的压力,为在明年纪念活动前与Z世代建立联系提供工具。” 阿基亚的总结最为精辟:“年轻人是我们民主制度的继承者。我向所有希望为后代留下团结遗产的人推荐这个工具包和该机构。” “青年250”是“由我们创造”组织提出的一项倡议,该全国性网络将博物馆和历史遗址与年轻人联系起来。诚邀各馆使用“由我们创造”组织提供的资源(含该机构与工具包),可在Youth250.org获取。 亚当马利·德·拉·克鲁兹 亚当马利・德・拉・克鲁兹(Adamali De La Cruz)是美国黑人大屠杀博物馆(ABHM)的教育与格里奥传承协调员。她为该博物馆开发了面向高中生的“少年格里奥计划”,负责协调志愿者工作,协助规范化博物馆大学生实习项目,并为虚拟展览及其他公共历史项目撰稿。2024年,亚当马利还入选为由Made by Us组织的“青年250机构”培训的100名青年之一,担任历史机构的青年顾问热线成员。 瑞安・尚克(Ryan Shank)是印第安纳州的纪录片制作人兼公共历史学者,现任康纳草原博物馆(Conner Prairie Museum)数字体验与研究总监,领导该馆的策展团队。 阿奇亚・埃利奥特(Achea Elliott)是一名社会科学家,目前专注于以社区为中心的博物馆项目规划与研究。她曾在艺术、历史和科学类博物馆工作,经验涵盖展览策划、活动筹办、教育项目等多个领域。 萨拉・弗林(Sarah Fling)是一位居住在华盛顿特区的Z世代公共历史学者。她担任“青年250”社区负责人,同时在白宫历史协会担任历史研究员。其研究成果曾发表于《青少年时尚》《华盛顿邮报》《PBS新闻一小时》及《剑桥美国第一夫人指南》。 (杨静 译自美国博物馆协会网站)
图片来源:萨拉·弗林(Sarah F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