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展览介绍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1972-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共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贵文物,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保存完好的墓葬结构及丰富的随葬品,是汉代生活方式、丧葬观念的完整呈现。700余件工艺繁复的精美漆器,反映了汉代髹漆业的辉煌成就;500多件织精绣美的丝织衣物,力证了西方文献中“丝国”(Seres)的记载;逾50篇“百科全书”式的简帛文献,传承了先哲们的学识与智慧;诡谲奇幻的彩棺帛画,蕴含了汉代的升天幻想及永生渴望;宛如梦中的千年遗容,创造了人类防腐技术的奇迹……马王堆汉墓是人们了解2200年前社会风貌的窗口,被誉为汉初历史文明的标杆。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示面积5243.8平方米,通过千余件珍贵展品历史与艺术交融的形式,以故事叙事手法,描绘了一幅轪侯家人生前的生活画卷,逝后严格按仪轨下葬并带走死后世界生活所需,折射出汉初人们对生命的珍惜以及多维宇宙观,从横切面展示当时的中国所达到的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科技成就及重大贡献。分为序厅及惊世发掘、生活与艺术、简帛典藏、永生之梦四个单元,分置于三层。参观时间约1.5小时。

展品欣赏

  • 纪年木牍
    纪年木牍
  • “利苍”玉印
    “利苍”玉印
  • “长沙丞相”铜印
    “长沙丞相”铜印
  • “轪侯之印”铜印
    “轪侯之印”铜印
  • 帛画《车马仪仗图》
    帛画《车马仪仗图》
  • 锥画漆弩机
    锥画漆弩机
  • “冠人”男俑
    “冠人”男俑
  • 着衣女侍俑
    着衣女侍俑
  • 云龙纹漆屏风
    云龙纹漆屏风
  • 七弦琴
    七弦琴
  • 二十五弦瑟
    二十五弦瑟
  • 辛追墓出土。竽是一种音域较广的吹奏乐器。成语“滥竽充数”说明当时竽受欢迎程度。此竽管虽保存完整,但竽管与吹口之间不能通气,也无气孔、气槽和控制音高的簧片,属于陪葬模型。利豨墓也出土一件竽,虽外表残破,但内部结构完整,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用器,反映了墓主人生前喜爱吹竽自乐。
    查看更多竽

相关知识

博戏历史

博戏在春秋战国之际已成为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战国策•齐策》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六博蹹(tà)踘者。”《史记•滑稽列传》亦载:“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由此可以想象出战国博戏之热闹场面。 
云梦睡虎地秦墓博具
在汉代,博戏更是风行一时,上自天子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爱好博戏。据史书记载,汉代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和宣帝都是博戏迷。博具甚至被作为嫁妆使用,如汉宣帝时江都王之女嫁给乌孙昆莫,宣帝赐以博具。当时人们认为天上神仙也和人一样,酷爱博戏,因此举行祭祀也要张设博具,如《汉书•五行志》记载,哀帝建平四年,“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阡陌,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汉代人对博戏喜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1978年湖南长沙杨家山304号墓西汉鎏金博局纹镜  
博戏过程中,争胜负还是十分激烈的,胜者手舞足蹈,兴高采烈。如江苏沛县画像石上的博戏图,两人对局,中间放着棋盘、棋子和筹码。右边一人正欲下子,左边一人举臂伸手,张嘴高呼,已是大胜,非常生动传神。
山东滕县西户口画像石上的六博戏图
四川新津出土汉画像砖上的六博图
河南陕县三门峡东汉陶楼二层四俑博戏示意图
魏晋以后,博戏开始走向衰落,唐代便由今天的象棋取代,至两宋时期终于失传。在宋代,出现了单以掷采为博的赌输赢游戏,以骰子的红黑或点数多少分胜负,则与汉代掷采行棋的博戏完全不同了。
【博戏轶事】
汉景帝刘启在位时发生过“七国之乱”,其导火线就是博戏。据《史记•吴王濞(bì)列传》记载,刘启当太子时,有一次因为玩博戏与吴国太子发生争吵,刘启年轻气盛,用博具将吴国太子击死,吴王因此怨恨在心。后来刘启做了皇帝,又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削藩”建议,吴王刘濞于是被激怒,他联合楚王等七个诸侯国向汉中央发动军事进攻,同时还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这次反叛后被周亚夫率军击败,小小博局竟然引起政局动荡。

展厅内景

参观指南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每日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为闭馆日(逢法定节假日顺延),除夕闭馆一天。

 

参观方式

观众凭二代身份证安检后免费免票参观基本陈列,其他法定有效身份证件须先到票务窗口凭证件领票,再凭票安检入馆。观众可提前登陆我馆官网、官方APP、微信进行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