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之境——湖南博物院藏铜镜展

展览介绍
方圆之境——湖南博物院藏铜镜展
铜镜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中旁逸斜出又妙趣横生的一朵奇葩。近代国学大师罗振玉的《古镜图录》有云:“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辞旨之温雅,一器而三善备焉者,莫镜若也。”而事实上,铜镜之旨趣不止于此。青铜时代结束之后,鼎、簋、尊等青铜礼器逐渐退居庙堂、宗祠等专用场所,铜镜、铜钱等小件却日益深入百姓生活,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尤其铜镜不断推陈出新,历经了两汉繁荣和魏晋南北朝的中衰,至唐代达到了发展巅峰,其后历经宋元明清时期的平稳发展,在清代中晚期玻璃镜出现之后才日渐式微。数千年间,铜镜在铸造工艺、造型、纹饰、铭文方面都与时俱进,花样翻新,异彩纷呈,可谓铜器中硕果仅存的不断生长的鲜活范本。
中国古代铜镜,作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具,承载着宗教信仰、美好祝愿等诸多寓意,也频繁出现在诗词歌赋、传奇话本等历代文学作品中,产生了广为流传的破镜重圆、以人为镜等典故或故事,使得铜镜成为了一种无法替代的文学意象,并形成一种“镜鉴文化”。
本次展览甄选湖南博物院院藏铜镜中200余面形态风格精绝于时代者,基本涵盖战国至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镜种,旨在通过对不同时代铜镜的造型、纹饰、铭文等的展示,体现铜镜发展脉络,揭示铜镜延续数千年的旺盛生命力,发掘其文化内涵。
明镜所以察形,述古所以知今。铜镜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如同方方圆圆的窗口,由此可以窥见古人的生活、科技、艺术及审美情趣等。方圆之境,可观民风世情,可知兴亡得失,亦可明文化的累积与创新,从而照亮我们的今天。
展品欣赏
- 羽状纹地十五叶五山纹镜
- 透雕钮蟠龙纹镜
- 龙凤菱纹镜
- “常贵富”蟠螭(pán chī)纹镜
- “所言必当”四乳草叶纹镜
- 星云纹镜
- “昭明”“清白”重圈铭带纹镜
- “长宜子孙”鎏金博局纹镜
- “新有善同”四神禽兽博局纹镜
- “李氏”六乳禽兽纹镜
- “尚方”七乳禽兽纹镜
- 东汉(25-220年) 直径19.7厘米,重967克 征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