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教育微课程》第一课 《绘在丝帛上的汉代“体操”——导引图》

活动时间: 
2020-02-26 12:31

《湘博教育微课程》是湖南省博物馆教育中心全新推出的线上教育项目,微课程将从经典馆藏中为你挑选文物,通过线上视频或音频授课方式,为你讲述经典馆藏的前世今生,与你分享经典馆藏的精彩细节。来吧,跟随教育员和志愿者们,一起探索历史与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吧!

《湘博教育微课程》: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篇

第一课《绘在丝帛上的汉代“体操”——导引图》

教育员手记

文物名称:帛画《导引图》
材质:丝帛
年代:汉代
来源: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尺寸:长133厘米,宽51厘米
 

 

上学的时候我们都要做广播体操,汉代人是否也有体操呢?湖南省博物馆就收藏有一幅汉代的“体操”教程,叫做《导引图》。

这幅帛画出土于马王堆汉墓,是现存最早的彩绘气功导引操练图,同时也是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体育医疗方式,它包含了自我调节身体、气血运行、祛病健身的养生方法,相当于今天的医疗保健体操。

这件丝帛长133厘米,宽51厘米,共绘有44个人物图像,分上下4层,每层各绘有11个运动姿势的人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姿态各异。其中31幅图像旁还标有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动作的名称及功用。
我们来看,这些文字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种是描绘运动的姿态。例如第三行左数第四人,这位妇女手拿一根木杖,弯腰俯身,双手伸展,身旁写着“以丈通阴阳”五个字。“丈”指的就是这根木杖,这个动作正是利用木杖做器械体操,从而达到阴阳调和的目的。

第二种是说明运动所模仿的动物姿态。例如第一行左数第四人,这位男子双手上举,翻身向下,身旁注有“堂狼”两个字,特别像一只挥舞着大刀的螳螂,同时又和武术中的螳螂拳有些类似。虽然说导引图中的这些动作都非常简单,仅仅只是单纯模仿动物的姿态,但是可以说武术中的猴拳、蛇拳和螳螂拳等都是由此演变发展过来的。

第三种则是说明这种运动方法所针对的病症。如果您膝盖疼痛的话,不妨按照第三行最后一人的动作,试一试上身挺立,转体向右,下肢屈膝。图像的旁边就写有“引膝痛”三个字,“引”就是用导引术来治疗疾病,“引膝痛”就说明这个动作可以治疗膝盖疼痛。

古代中国人在总结传统医学经验的基础上,除了求助于药物来治疗疾病,更重视通过强身健体的方式来预防疾病,或通过运动的方式来辅助治疗轻微疾病,于是,导引术就逐渐发展成为既有健身功能又有治病功能的养生之术。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就很好地描摹并再现了秦汉时期导引术式的图像,借助画师之手,穿越千年,仿佛可以看到汉代人强身健体的场景,使我们对当时导引术的面貌有了更形象地认识。

而今天,伴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健身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在公园、广场等场合都能看到晨练和跳舞的人群。古往今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绽放着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