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教育微课程 | 传统审美下的清代单色釉瓷器
清代是中国古代制瓷的集大成时期,在瓷器烧制方面取得了辉煌成果。康、雍、乾三代帝王极好瓷器,所造之器不计工本,恢复了大量失传的釉色品类,同时也有许多新品种在被不断地开发出来。单色釉瓷在仿古的基础上被大量创新,达到顶峰。
绿釉瓷
绿是大自然的颜色。绿釉最早见于汉代,工匠用铜矿石做呈色剂,便烧制出铅绿釉陶制品,唐代瓷器上的绿釉已较普遍,明、清时期的绿釉瓷器还出现了很多新品种,其中郎窑绿、苹果绿极具代表性。
绿釉暗八宝盘
清雍正(1722—1735)
湖南博物院藏
这是清雍正年间的绿釉暗八宝盘,一式两件,形制相同,整体造型规整,看起来轻巧俊秀。通体皆施绿釉,釉面光亮莹润,釉色鲜嫩欲滴,底部书“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帝在位期间,烧造的宫廷瓷多典雅秀美,这两件绿釉暗八宝盘釉色浓郁,又浓而不俗,极具隽雅脱俗之美。
红色,常被人们赋予吉祥、富贵的美好寓意,被誉为“千窑一宝”的红釉瓷,成为陶瓷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清康熙时期红釉烧制成就最为卓著。匠师们充分掌握了铜红的还原技术,使停烧百余年的红釉瓷重新得到恢复与发展,品种也变得更加丰富。这一时期创烧了许多闻名天下、影响后世的红釉品种,如玻璃质感的郎窑红、细嫩淡雅的豇豆红、雨后红霞的霁红等。红釉瓷
红釉花瓶
清康熙(1662—1722)
湖南博物院藏
这件清康熙年间的红釉花瓶,器型优美。通体施红釉,釉色鲜红,釉面清澈透亮,玻璃质感强,开大片冰裂纹。瓶口沿处,因高温烧制,红釉向下流淌,显露出了胎口的白色,形成由上至下的渐变,也别有一番韵味。
《通典》当中有这样的记载:“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黄色是历朝帝王所崇尚的专属颜色,因黄色的“黄”与皇帝的“皇”同音,故成为皇权的象征。黄色釉也是皇家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明清时期,黄釉瓷是皇室的御用瓷,只有皇家才能使用。黄釉瓷
柠檬黄釉盘
清雍正(1723—1735)
湖南博物院藏
乾隆时期的朝廷对黄釉瓷烧造、使用及管理极为重视。全黄瓷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使用。我院珍藏的乾隆官窑黄釉瓷,造型以盘、碗类宫廷日用器皿为主,大多为纯色无花纹装饰,个别带有刻花龙纹装饰图案,使器物彰显出皇家的威严与气派。
蓝釉是以钴元素为呈色的瓷器品类,钴矿石早期依赖进口,故尤其珍贵。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为低温蓝釉,元代烧成了高温蓝釉瓷。明清时期以霁蓝、洒蓝、天蓝等品种多见。清雍正时期蓝釉瓷成就最高,乾隆时期蓝釉瓷品种虽然不多,但仍在继续烧造,其中以霁蓝釉和天蓝釉瓷器为佳。蓝釉瓷
霁蓝釉碗
清雍正(1723—1735)
湖南博物院藏
天蓝釉堆塑龙纹瓶
清雍正(1723—1735)
湖南博物院藏
同为蓝色,二者有何区别呢?天蓝釉与霁蓝釉呈色原理相同,只是天蓝釉中氧化钴的含量更低,烧造后就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霁蓝釉浓艳,天蓝釉雅致。霁蓝釉瓷器因多用于祭祀,又称“祭蓝”,呈现高饱和度的蓝色,色泽深沉;而天蓝釉因釉色浅淡,似蔚蓝的天空,故称“天蓝釉”。
在皇帝直接干预宫内制瓷事物的背景下,清朝的瓷器样式也反映了皇帝个人的审美情趣,在继承前朝成果的同时,发展出了远超前代的瓷器精品,为中国瓷器史留下了诸多宝贵的财富。